理论教育 赏读李白《蜀道难》—古诗词精华必读

赏读李白《蜀道难》—古诗词精华必读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读李白诗歌《蜀道难》,何为蜀道?顾名思义,诗歌咏叹蜀道艰难,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现三次,分别出现在段首、段中、段末。蜀道如何难行难攀登?诗眼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暗示我们,这首诗歌主要是咏叹蜀道的艰难险阻、奇伟瑰怪。同样,《蜀道难》开篇也不可以改作“嗟乎”,因为此处不是表达这种痛心、惋惜的语气。

赏读李白《蜀道难》—古诗词精华必读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研读李白诗歌《蜀道难》,何为蜀道?难在何处?顾名思义,诗歌咏叹蜀道艰难,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现三次,分别出现在段首、段中、段末。蜀道如何难行难攀登?李白形容为比登天还难,这就是李白的个性表达,风格表达,性情表达。换作“蜀道之难难于上泰山(月亮或高楼)”,表达效果迥然不同。“蜀道之难难于上泰山”,比较写实,极言其难,激情不足,气势不够。“蜀道之难,难于上月亮”,容易让人联想到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多少有些浪漫飘逸的色彩,也符合李白的喜爱,李白诗歌大约四百多首写到月亮,多是借月抒情,表达自己丰富复杂的人生感受。但是,“难于上月亮”的表达显得比较轻盈柔美、空灵飘逸,少了一份磅礴壮观的气势。相对而言,“难于上青天”则传达了一种宏大壮观、气势非凡的感觉,“青天”高远、辽阔、湛蓝、深邃、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展示一种阔大胸襟与辽远视野。李白即便表达一种无法攀登的艰难困窘,也要表达得不同凡响,震撼人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诗眼”,揭示主要内容,凝聚情思意蕴,提纲挈领,统摄全诗。何谓“诗眼”?有一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了解到他的内心世界。同样看一篇诗歌的诗眼句,就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眼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暗示我们,这首诗歌主要是咏叹蜀道的艰难险阻、奇伟瑰怪。

该句在诗中依次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段首,既统帅全诗,又概括首段主要内容,同时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惊叹、感慨、雄奇的基调。该句第一次出现之前是一连串的惊叹“噫吁嚱,危乎高哉!”,一连运用五个语气词,加强感叹语气,表达意外、震惊、神奇、感叹的语气。可否换作“嗟乎”?这里,我们比较《师说句子“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噫吁嚱!危乎高哉!”,其中“嗟乎”与“噫吁嚱”可否互换?不可以,“嗟乎”表示痛心、惋惜的语气,说明后面所述内容让人惋惜、痛心。师道不传,欲人无惑,众人“耻学于师”,士大夫之族“群聚笑之”,种种现象令作者感到痛心。当然不可以改为“噫吁嚱”。同样,《蜀道难》开篇也不可以改作“嗟乎”,因为此处不是表达这种痛心、惋惜的语气。(www.daowen.com)

诗歌第一节,着眼一个“难”字,抓住细节和关键意象来品味,理解难在何处,如何表现难,如此表现又折射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一是神话传说增添神奇色彩。五丁开山,蜀道打通,非人力,凭天意,借神力。山高入云,六龙回日,无比神奇。二是侧面描写。“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千里善飞的黄鹤不能飞过,矫健敏捷的猿猴无法攀援,反衬人不能过,望山兴叹,徒呼奈何。“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太白阻拦,鸟儿可飞,人不可过。也是衬托。三是历史叙述,突出蜀道神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时空久远,大山阻隔,两地不通,岁月沧桑。四是细节描写。“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手可以摸到星辰,人从星星之间穿过,捂住胸口,屏住呼吸,徒呼无奈,唏嘘叹惋。全段文字从四个方面写蜀道艰险,高危不通。

注意几个意象的理解。一是“黄鹤”,具有神奇色彩,崔颢诗歌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诗歌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是“猿猱”,李白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乐府民歌又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是“四万八千岁”,夸张、想象,极言历史悠久,无比神奇。李白喜欢使用天文数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无一不是夸张奇想,无一不是激情喷发!

第二节文字侧重从“听”的角度描述蜀道深山之中的几种声音,渲染环境的阴森恐怖,危险吓人。一种是悲鸟嚎叫,乱飞乱窜。其声悲凄尖厉,其态凶猛莽撞,让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二是子规悲啼,回荡空山。子规,又名杜鹃,相传为蜀国望帝魂魄所化,暮春鸣叫,通宵达旦,以至口中吐血。场景凄惨,声音哀怨。古代诗词,大凡写到子规,多是渲染凄清、哀怨、感伤、痛苦的氛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子规啼叫烘托诗人的离别悲伤之情。要是换作“喜鹊”,显然不妥。同样,宋代诗人刘因诗歌《山家》如此写道:“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借喜鹊喳喳报喜,渲染一种热闹、欢快的氛围。“鹊声”当然不能换作“子规”。还有杜甫的诗歌《羌村》写道“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也是借鸟雀叽叽喳喳的叫声来渲染热闹喜乐的气氛,似乎欢迎千里归客。另外,子规鸟的叫声谐音“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容易触动羁旅游子的思乡怀远之情。古时候有位财主用重金购得一把古扇,珍爱有加,但他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扇面有画无诗,就请当地一位名士写了一首词题在扇面上。这位名士略一沉吟,提笔写道:“东边一棵杨柳树,”财主看了觉得太俗,隐忍着看他再往下写:“南边一棵杨柳树,”就有点沉不住气了,再看他继续往下写:“西边一棵杨柳树,北边一棵杨柳树。”不禁勃然大怒道:“你这算什么词,岂不糟蹋了我的古扇。”但名士仍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下写:“任你柳丝千万条,怎么系得行人住?”宋代诗人梅尧臣《杜鹃》诗云:“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还有一种说法,杜鹃鸟为望帝魂魄所化,暮春啼叫,口中流血,染红花朵,此花名曰杜鹃花。知道这个典故,读到杜鹃花诗句,可能会产生哀痛悲凄之感,不知道这个文化典故,则会欣赏杜鹃花的鲜艳灿烂,生机勃勃。第三种声音是飞湍瀑流、砯崖转石之声,声震山谷,雷霆万钧,让人心惊肉跳,魂飞魄散。三种声音,写出深山老林阴森恐怖、险恶吓人的环境特点,烘托诗人紧张、恐怖、害怕的心理。特别是文中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道出了听者大惊失色、惊魂未定的心理。“凋朱颜”三个字用得特别好,意味深长。用之于美女,则浓妆艳抹,脂粉满面,闻之惊吓,花容失色;用之于男子,则红润转铁青,铁青变苍白,失魂落魄,一脸惨白。段中一个细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前一句写山高,高入云天;后一句写崖陡,壁立千仞。“枯松”可否换作“青松”?不可以,“青松”坚劲挺拔,生机旺盛,生机勃勃;“枯松”干枯残败,老朽坏死,死气沉沉,烘托荒凉凄寒氛围,与全段情意协调。陈毅诗歌《青松》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表面写青松不畏严寒,顽强抗争,实际上是赞美人的坚韧不拨,百折不挠的风骨。此诗中的“青松”自然不能换作“枯松”。

全段一句“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置于句末,总结全段,感叹蜀道险恶。句中“也”表示句中停顿,突出危险。“嗟尔”“哉”呼应,传达强烈感叹语气。“嗟尔”表示叹息、惋惜之意。词句以蜀人的口吻劝说“西游”之人,千万不要到蜀地来,因为这儿太危险。朗读这个句子,要注意停顿,要注意重音,要突出感叹语气。

诗歌第二节侧重描写自然之险,诗歌第三节侧重表现人事之险。注意理解“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句中“豺狼猛兽”喻指占山为寨、占地为王的叛乱者,他们野心膨胀,犯上作乱,荼毒生灵,祸乱国家,罪大恶极,天怒人怨。诗人指出这一点,实际上是暗示大唐统治者应当对此保持高度警惕,谨防坏人叛乱。表现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忧虑。“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险象环生,凶多吉少。“磨牙吮血”,言其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青面獠牙,杀气腾腾,咄咄逼人。“杀人如麻”,言伤亡之多,祸乱之惨,类似课文《过秦论》中的句子“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还要注意理解“锦城”一语,成都别称,顾名思义,成都出产锦缎,精美秀丽的丝织品,类似绸缎之类,朝廷设官衙于成都,组织生产、征收,故称成都为锦城或锦官城。杜甫有诗《春夜喜雨》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重”字读音两可,或者沉甸甸、水淋淋一片花海;或者重重叠叠,鲜艳绽放。杜甫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极言花重,花朵,繁花似锦,浓艳生辉。比成都更美丽,更有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