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蔡元培与旧中国美术教育-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与思考

蔡元培与旧中国美术教育-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与思考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和国民教育总长期间,雄心勃勃地改革旧体制,实施新教育,第一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之一,并把美育与其他革命救国的方法、途径、形式统一起来。由上可以看出,蔡元培对当时中国美育教育提出了非常美好的愿景,但这在千疮百孔的旧中国是根本难以实现的。蔡元培致力提倡美育对近代美术的发展和创建中国近代的美学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蔡元培与旧中国美术教育-中国近代美术文化探寻与思考

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和国民教育总长期间,雄心勃勃地改革旧体制,实施新教育,第一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之一,并把美育与其他革命救国的方法、途径、形式统一起来。

蔡元培在其论文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中提到中国美育教育愿景:

“专门练习的,既有美术学校音乐学校、美术工艺学校、优伶学校等,大学又设有文学美学、美术史、乐理等讲座与研究所;普及社会的,有公开的美术馆或博物馆,中间陈列品由私人捐赠,或用公款购置,都是非常珍贵的。有临时的展览会,有音乐会,有国立或公立的剧院,或演科白剧,都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编剧的;演剧的人,多是受过专门教育,有理想、有责任心的。市中大道,不但分行植树,并且间以花畦,逐次移植应时的花。几条大道的交叉点,必设广场,有大树,有喷泉,有花坛,有雕刻品等。一切公私的建筑、陈列器具、书肆与画肆的印刷品,各方面的广告,都是由美术家的意匠构成,所以不论哪一种人,都时时刻刻有接触美术的机会。”

由上可以看出,蔡元培对当时中国美育教育提出了非常美好的愿景,但这在千疮百孔的旧中国是根本难以实现的。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在蔡元培的竭力提倡和影响下,美育在中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艺术教育开始在普通教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一批新型的美术学校相继建立起来,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日渐增加,一些专业美术团体建立并十分活跃。总之。蔡元培致力提倡美育对近代美术的发展和创建中国近代的美学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www.daowen.com)

1916年,蔡元培在《智育十篇》中论述国画时说:“国画之内容:曰人,曰动物,曰植物,曰宫室,曰山水,曰宗教,曰历史,曰风俗。既视建筑雕刻为繁复,耳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蔡元培对“图画”一词进行概念的界定,继而将中西两种绘画体系进行比较。“故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为意构,虽名山水之图,亦多以记忆所得者为之。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从而,蔡元培发现中西绘画本体之间的不同之处:“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西人之画,与建筑、雕刻为缘,而佐以科学之观察,哲学之思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或兼建筑、图画二术。而图画之发达,常与科学及哲学相随焉。”他比较出中西绘画在发展演变上的不同:“中国之图画术,记(托)始于虞、夏,备于唐,而极盛于宋,其后为之者较少,而名家亦复辈出。西洋之图画术,记(托)始于希腊,发展于14、15世纪,极盛于16世纪。近3世纪,则学校大备,画人伙颐,而标新立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做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在讨论美术的有关问题时,他论述道:“然而美术之金华史,实亦有脱离宗教之趋势。例如,吾国南北朝著名之建筑,则伽蓝耳。其雕刻,则造像耳。图画,则佛像及地狱变相之属为多。宋元以后之图画,多写山水、花鸟等自然之美,周以前之鼎彝,皆用诸祭祀汉唐之吉金,宋元以来之名瓷,则专供把玩。野蛮时代之跳舞,专以娱神,而今则以之自娱。欧洲中古时代留遗之建筑,其最著者率为教堂。其雕刻、图画之资料,多取诸新旧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