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近代医院建筑的研究

宁波近代医院建筑的研究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鄞县人吴莲艇从学嘉兴福音医院美国人文渊,获医学学士学位,学成后留院,1910年,慈溪县人士新建保黎医院,吴莲艇被聘任院长。其额日“宁波华美医院建筑新院扩充设备募捐经过状况”,详细地记录了各捐助者名单。人民医院现在已经迁建在市区公园路上,此处已作为公房供人民医院的职工居住。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该院的主体建筑仍保存完整。

宁波近代医院建筑的研究

宁波近代史上之所以会出现外国人开办的医院,首先是由于传教士需要利用它来开展宗教活动。这些创办人一开始就定下了宗旨,确认把医疗事业“作为福音的婢女”,就是说要把医药作为在中国扩大教会影响的手段。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哥利支医生要求派传教医生到中国来的呼吁书中说:“请医务界的善士们前来做好事,以博人民的信任,由此而为逐渐接受那美好无疵的基督教铺平道路。”当然,鸦片战争以后,在宁波创办的医院规模很小。

宁波最早出现的医院是一家西式诊所,它是雒魏林在定海设立的“舟山诊所”。雒魏林,英国传教士,1811年生于利物浦。早在来华之前,他就长期从事医药传教事业。英军第一次侵占定海后,雒魏林便乘机上岸设立了“舟山诊所”,“居然走街串巷,施医给药,企图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由此揭开了西人在宁波办医的序幕。不久,雒魏林去了上海

传教士不仅在舟山办起医疗机构,而且还在宁波市区办医院,那便是玛高温创办的“北门诊所”。玛高温1843年到宁波以后,他深深懂得要取得中国人的信任,除了“说教”以外,还必须有一些“实际”的行动;而在此时他又结识了有关的教徒,得到了租房的承诺。于是便于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在城区北门开设诊所,这就是北门诊所。该诊所在月湖书院办班传医,因业务不畅,曾一度关闭,但不久又恢复起来,并迁址北门江边。大约在1847年,为了发展诊所的业务,玛氏又邀请白保罗医生来诊所主持,自此该诊所发展成为大美浸会医院(1915年改名华美医院,今市第二医院),成为宁波一家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医院。

此后,在宁波办医的外国人接踵而至。1846年,美国长老会麦嘉缔在江北岸槐树路开办惠爱医局,1914年并入该会新建的余姚惠爱医院。19世纪末英国循道公会燕乐拔医生在江北岸石板行跟设立体生医院,添置射线诊断机,在1923年又改为天生医院;不久英国圣公会也派遣外号为“索火腿”的英籍医生,在孝闻街建立仁泽医院,1934年该医院停办。

许多宁波人还从教会医院学习西医,为家乡开设诊所。鄞县人吴莲艇从学嘉兴福音医院美国人文渊,获医学学士学位,学成后留院,1910年,慈溪县人士新建保黎医院,吴莲艇被聘任院长。他精心施医,医院业务得到发展,“声誉大起,求治者踵错于庭,日必百十人。……邑人感其勤劳,纷起为援。于是建院舍,购器械,年有布展,不遗余力,十年之问,成就卓著,为吾浙私立医院冠冕”。

旧址位于宁波海曙区永丰路42号,该大楼呈“冂”形,坐北朝南,拱形大门用条石砌筑,大堂内方格藻井,柱头所嵌三块雀替均饰卷草纹,具西洋风格。大楼东侧朝南墙基有“民国十五年(1926)”碑石。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11月,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土玛高温医土来甬,在城区北门开设诊所,并在月湖书院内办班传医,1874年诊所发展成为大美浸会医院,1915年改名为华美医院,寓中美合作之意。1923年至1928年,用所拆城墙的条石、城砖建了四层住院大楼和三层楼护士学校校舍。在抗日战争中,住院大楼第四层和护士学校校舍遭毁。后重修住院大楼第四层。1951年10月,定名为宁波市第二医院。现为华慈医院。该建筑见证了宁波西医的发展。

华美医院旧址

主楼大厅现辟为第二医院史陈列室,和华美医院历史有关的四通碑用不锈钢钉钉在朝北墙壁上,外面用玻璃罩住,碑体用材为大理石。其中二通碑长130厘米,宽98厘米。碑文自右向左直书。其额日“宁波华美医院建筑新院扩充设备募捐经过状况”,详细地记录了各捐助者名单。这其中不乏有当时甬上乃至全国的名人,粗略一看,宁波籍的有汪文锦、朱葆三、虞洽卿、李广启、吴荫庭等,当时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冯玉祥、孙传芳、黎元洪等也有捐款的记录。另二通长70厘米,宽48厘米,分别为“故院长兰雅谷先生劳绩纪念碑”及“华美医院历史碑”,落款为“中华民国19年”,均由民初甬上四大书法家之一章师廉书。

华美医院最早由美国浸礼教会筹办。随着时间推移,仅靠美国教会捐助已入不敷出。于是第三任院长,出生于加拿大、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兰雅谷(J. S. Grant)发起捐助,共得款119463.65元。为感激兰雅谷先生的义举.特刻其劳绩纪念碑以志纪念。

华美医院四通石碑的发现,不但为了解华美医院历史提供了直观材料,也为宁波近代书碑弥补了空白,特别是碑体用质地相对脆硬的大理石镌刻,至少目前我们还没在其他地方发现。

位于宁波海曙区陈巷19号(前门为南郊路65号),为1933年建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主楼和后面的偏房组成。大门朝南,主楼为五开间二层楼房.有地下室,砖混结构,据调查,惠庆医院为陈惠庆创办的私人诊所,原址在南郊路60号(即澄怀学堂),稍有积蓄后造房子陈巷19号。

浒山医院旧址位于慈溪市浒山街道解放东街34号,原是现任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之父路念慈先生在1932-1934年间为创办的私立浒山医院,解放后改为浒山联合医院,1960年改为慈溪县人民医院。

浒山医院旧址

旧址前进为7间平屋,宽3米,深5米,后进为5间两层西式楼房,宽3.5米,深8米,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作慈溪市人民医院职工宿舍。(www.daowen.com)

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浒山医院旧址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点。

奉化公立医院是奉化市人民医院的前身。人民医院现在已经迁建在市区公园路上,此处已作为公房供人民医院的职工居住。

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该院的主体建筑仍保存完整。医院坐西朝东,占地1089平方米,由前后两进、南北厢房及一座门楼组成。“朝南的厢房靠近大路,是当时作为门诊楼使用的,北厢房是作为妇产科使用的。”据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介绍,以前北厢房靠东还设有住院部,但在“文革”中该房屋由于损坏严重被拆掉了。

经过调查,我们找到了奉化公立医院的相关资料,它创建于1931年,该院原系国民党官员筹力、,资金是通过募捐,由全县百姓集资创建。1941年日寇侵入,宁波沦陷,医院倒闭。1942年建立奉化县公立医院至1945年。1946年分为两院,即卫生院与公立医院。1952年底两院合并。1953年1月,由奉化县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奉化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6年改为奉化县人民医院。

而我们在由当时的乡绅名人俞飞鹏撰文,大书法家沙孟海书写的“奉化公立医院”碑记里,找到了更为详细的记载。

“周之盛时,医师为王官之一,所属日疾医疡医,分治邦之疾病,花疡者又有食医则教以慎食饮,使不生疾也……表征砭石自汉初已失传,而剖腹之术则魏晋以降无复能行之者矣。近世远西诸国治其艺,尤工有械器足以察五藏症结,有药物足以治往昔不可治之病,业益专械,日以新药之资食用者品类繁多,不可胜数。原非致多金广备储集,众医共理其事,不足以供病者之须。于是命日建立医院宜为当务之急,不可缓也。”碑文开头点出了创建奉化公立医院的缘由:民国时期,西医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使中国的传统中医在疗效、疑难病症上无法与之抗衡,处于下风,于是在中医式微、医药短缺、百姓患疾病苦痛不堪的情况下,一些乡绅及当政官员本着为国为民纾难的目的,建立了奉化公立医院。

事实上,早在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就开始大规模输入中国。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临床诊断学为特征的西医在中国大行其道,事隔几十年,出现的奉化公立医院无疑也迎合了这一历史潮流。

对于碑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周枕琴、朱守梅、俞飞鹏、俞济时等人,我们也进行了资料收集,这几个人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周枕琴是蒋介石曾就读的奉化凤麓学校校长周枕棋的弟弟,他本人虽不曾教过蒋介石,但因周枕棋的关系,蒋也认他为老师,两人关系非常密切,曾一同在上海交易所买卖股票。后来,周先后担任过江浙盐运使中央第一编遣区经理处处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经理处处长、军需署署长等,是蒋介石掌管财政的亲信。蒋周两家,下一代的关系依然十分密切。在台湾蒋经国政权中周枕琴的侄孙周宏涛,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台湾省政府财政厅厅长、台湾银行董事长等职,一直是幕中要角。

又如朱守梅,又名朱孔阳,是商人出身,北伐时任军需处副处长,后任军需署署长及浙江省政府委员,朱在任职期间搜刮极多,在奉化城内兴建宅第,称为“梅园”,蒋介石以后有所闻,乃不再信任。而俞飞鹏,则被外人视为奉化人中最得蒋介石宠信者。俞年轻时做过体育教师,由周枕琴、张硕卿等人介绍,被蒋接纳,以后官运亨通,做到兵站总监、交通部长等要职。其族侄俞济时,黄埔一期生,原任八十八师师长,后来做蒋的侍从室侍卫长,又做军务局局长。在蒋的身边,陈布雷和俞济时两人,是一文一武亲信人员。

正是在这些当时有名望的国民党政要的支持和推动下,无论奉化公立医院的始建还是后来由于战争原因修建,进展都比较顺利。民国36年,即1947年9月,为记述这一段创院经过,俞飞鹏特意撰写了碑文,着意“今者虽中展起疾振颓,恢宏先民之遗绪六业医者所有事也”,即让后人记住这一段历史,为弘扬国家医学而努力。

奉化公立医院的建筑是何时所建?从碑文“亡友周都转枕琴朱署长守梅兴余合县人士,募资二十万,置宅一区为屋”可知,该宅在医院成立时候——民国20年(1931)就已存在,可见奉化公立医院是在“此宅”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可以认定该建筑是清代的建筑。所以现存的门楼和玻璃窗、雕刻的花纹都带有典型的民国风格,且融合了当时的西洋建筑风格,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价值。

鄞奉公益医院旧址,位于奉化市方桥村,俗称方桥医院。1918年创力、,原为方桥公所。现剩老洋房、新洋房。新洋房,坐北朝南,一正两厢,两层四阿顶。老洋房于新洋房西首,单檐歇山顶两层楼,其廊与新洋房相连,檐柱砖砌方形。新洋房西南首另有双檐亭六角形一座。该院系民国典型建筑,是研究我市医疗卫生史的实物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