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近代建筑研究:特征分析及成果

宁波近代建筑研究:特征分析及成果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传统建筑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精湛技艺的木结构建筑。宁波近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传统建筑形态的继续,另一方面是西方建筑文化的传播,两者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构成宁波近代建筑发展的主线。而宁波与上海相近,交通方便,又有宁波帮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筑了许多大规模大体量的近代建筑。

宁波近代建筑研究:特征分析及成果

宁波传统建筑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精湛技艺的木结构建筑。从大木作到小木作,均隐隐约约地留有宋式的遗风,但仍有地域特色,平面形态由多进多院到多进少院,一般为前街后河。随着大家庭的瓦解,逐渐变为四合院、三合院,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前店后住的形式得以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又推动了建筑由一层、二层到三层的发展,还出现了下商上住的沿街建筑形式,这种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天。

再进一步就是商住分开,从功能上由居住为主,到商住结合(水平的和垂直的),最后到商住分离。宁波近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传统建筑形态的继续,另一方面是西方建筑文化的传播,两者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构成宁波近代建筑发展的主线。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正盛行的“新艺术运动”几乎涉及各个设计领域。体现这种新理念的建筑形式相继在中国的租界里建造,对中国大城市中的建筑形态的演变起到极大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后期,现代建筑思潮已开始传入中国,为中国传统复兴找到了一条仿“装饰艺术”的新路子,即在新建筑体量和立面上采用传统建筑符号和构件,装饰中国式的细部纹饰,作为民族特色的标志。而宁波与上海相近,交通方便,又有宁波帮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筑了许多大规模大体量的近代建筑。当然许多普通的宁波居民仍然生活艰苦,所造建筑物体量不大,结构形式仍以木结构立贴式或砖木结构为主,层数一般以二、三层居多。从建筑性质讲,以住宅,商住(底层商店二、三层居住)为多,公建除领事馆、教堂外,其他类型的建筑还有学校、洋行、银行、后来还出现了工业类建筑。而传统体系的“洋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的主要立面上,采用西方的柱式'拱券、檐部小齿、花饰等构件,加以灵活组合,使建筑立面更加富有个性、易识别性和“时代感”。

这些新的建筑形式和原有传统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受到抨击和非议的同时,却得到一批抨击没落的封建文化和主张学习西方思潮人士的欢迎,同时也迎合了部分在经济发展时期受益者的需要。他们为了标榜自己的财富和时尚,纷纷在自己的宅地上改建或修建仿西式建筑,美其名曰“洋房式”。民间曾流传过一句本地话——“外面洋房式,里面看不得",意思是外表像模像样的洋房式的建筑,而里面却仍是破旧传统形式木构架的老房子,这正是对当时部分建筑通俗而又形象的写照。

受当时经济实力、科技平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宁波近代建筑大多出自经验丰富的匠师们之手,由匠师们画一张大致的图样,得到主人的认可并在政府部门办简单的手续后,即可动工(当时正规的设计较少,除宁波几个大的主要建筑)。

匠师们设计灵感的来源,从当时各方面条件而言,唯一能参照和推崇的便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上海。但根据宁波实际建筑功能和具体情况又无法照搬上海大型西式公共建筑的建筑形式,宁波的能工巧匠只能依据宁波具体条件和业主要求,采用“照参照干”的办法不拘一格为我所用,既不受西方古典柱式比例的限制,也不受欧式檐部山花、拱券造型的束缚,而是从宁波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择用西式建筑中的一些部件、符号和局部形式,加以组织、发挥和创新,造就了一批富有宁波特色的近代建筑,土中有洋,洋为中用。在内部使用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外部加以西式的立面造型;在传统结构形式不变的条件下,装饰西式的建筑部件。

宁波近代住宅建筑特别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花园住宅的形成,受风水的影响十分明显。

《营造门》说:“凡地,东高西低,生气降基。东低西高,不富且豪。前高后低,必主寡妇孤儿,门户败落。”所以东阳明清住宅选地,大多较为平坦。因为,平坦名曰“梁土”。然而后高前低则更佳,因为此日“晋上,居之者吉。”但是,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水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那才是最好的风水宝地。

故此近代建筑群的选址,要“觅龙”和“临水”。“龙”是指“龙脉”,这里指村落所倚之山,其山势要蜿蜒起伏,宛如行龙,这样才有生气,才能兴旺发达。东阳很多村落是依山而建的,例如紫微山村的明代兵部尚书许弘纲府第,背倚群山,左右矮山合抱,前方有池塘,远处有案山,是风水佳例。风水中有个“察砂”。“砂”指龙脉周围的小山,也称之为“帐幕”。真龙居中,后有托送的,旁有护卫的,有缠的。托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这里有主从关系,有主仆关系,也受到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蒋介石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溪口西北部,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曾有说法称,陶渊明《桃花源汜》中所描述的“桃花源”,实际就是今天的溪口镇。蒋介石故居包括玉泰盐铺(他的父亲是盐商),故居丰镐房,为宋美龄修建的以她故乡名字命名的文昌阁,为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适应环境而建的小洋房;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的墓地,蒋介石出资修建并曾自兼校长的武岭中学。雪窦山顶有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别墅——妙高台,特别是临水的蒋介石家门口有条门前小河,到了宅边就突然向内拐弯,此为一绝。正对门的山有明显的缺口,使得视野比周围其他任何人家都要开阔,此为二绝。

虞洽卿的故居是在慈溪东部的伏龙山下。顾名思义,伏龙山,实际上是指四明山脉的一条支脉,该支脉自四明山而来,一路蜿蜒而至,在潜入东海之时,昂首而起,稍作停息,形成回头顾祖,依恋不舍,恰如游子别母之时回头顾盼,挥手道别,该龙脉正是在饮水思源之际,遗留下一点龙的余气。这股余脉处在两水交界之处,被紧紧包锁。虞洽卿故居就是在两水关锁之内,伏龙山之下,依山傍水而建。该宅坐西北向东南,笔者用罗经格为亥山巳向,宅右边百米外有一条大河直流而去,宅前有一条小溪,自西南坤宫位和大河交汇处丁未方而来,横流过宅前,水出东方震宫位卯方。宅前小河中心处略宽,形成天然方形水池,正是水聚天心,易生富豪。

风水对建筑群的布局以及空间组合也有颇多影响。《阳宅会心集》卷上载:“屋式以前后两进、两边作辅弼者为第一。”宁波近代住宅和宗祠很多是两进,前为大门,面对正厅,大门与正厅之间为天井,天井两则设厢房;或者在正厅之后另辟门,进入第二进,第二进的正屋前面又是天井,两侧也设厢房。这种布局,不是单纯追求严格的对称,而是出于风水的要求。所谓“两边作辅弼护者”,就指厢房。

风水对于天井的要求,《阳宅经纂》卷三日:“凡第宅,内厅、外厅皆以天井为明堂财禄之所,……宜聚合内栋之水,必从外栋天井中去。……天井种树木者不吉,置栏者不吉。”宁波近代建筑有天井,且多铺方正石板,或水泥地坪,不种花木,四周设明沟,就是这个风水的原因。

在建筑群内部讲究门、主、灶。门有总门、大门、中门、便门和房门,但最重要的是三门:大门、后门、房门。“宅之凶吉全在大门,……宅受气于门,犹人之受气于口也,故大门名日气口。”所以宁波近代建筑中的花园住宅大门、后门绝对不会设在东北、西南角,因这两个位置是风水上的所谓“鬼门”,亦称前者为“裹鬼门”,后者为“表鬼门”,主凶;故见到的都开在“离”(南)、“巽”(东南)、“震”(东)三向,因为这三个是好方位。按科学的道理来分析,东北背阳,带有阴湿气,乃产生腐败的方位;西南太阳西斜,紫外线衰,杀菌力弱,也是产生腐败的方位,故开门都不吉。说到卧室,它为一宅中子孙繁衍之地,因此房门要特别注意位置。各门不能在同一直线上,否则气”漏出,影响屋主的运。宁波龙山虞洽卿宅主轴线的最前端设影壁,这是为了避免“气”漏出。“主”是指主屋,在实例中都是指正厅,要高敞、明亮,所以比一般建筑高敞,与左、右两层厢房檐口同高。

但在宁波江北岸外滩一带,因为地皮紧张,也有对风水要求不高的情况。例如许多里弄民居住宅,天井多是三开间宽,大门甚至主楼朝向也不讲究。

许多近代建筑住宅平面布局,一与我国传统建筑一模一样地讲究主轴线左右对称,不倚不偏,不曲不折,更不旁生枝节,全部90度直角交接转弯。倘有规模大小之别,一般以纵向发展为主,重心都在中轴线上,即布置大厅或堂屋,为主体建筑,是家庭的活动中心,又是最富有公共性的礼仪空间。正屋前均有大天井。这种格局南向面宽占地少,类似现今提倡的大进深住宅,对解决土地问题有诸多方便。二是厅、堂、房、廊、天井组合严谨。廊是交通要道,也是串联各种功能用房的连接空间,赋予整个建筑群以非常合理的秩序性、逻辑性,同时也是室内室夕卜(天井)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天井是室外活动场所,亦有采光、通风和雨水聚集排放功能。三是封闭性的,四周或两侧,全用厢房或院墙与外界隔绝。这种封闭格局有内聚性,有防御性,有秘密性,用现代术语来说,即建筑本身是围合性空间,而对于大环境来说,建筑却成为占领性空间实体。

规模大的住宅,有门厅、轿厅、正厅、穿堂及卧室等。面宽三间的正厅,明间用抬梁式,把次间连通,无楼层二层合一,形成一个宽敞而有气派的公用大空间。在正厅明间后金柱之间,设置屏风门。或在正厅后檐建穿堂,其后再建其他用房,形成工字形的平面。例如:虞氏旧宅坐北朝南偏东22度,现存主体建筑共五进,通面宽59米,通进深94米,占地面积5546平方米,建筑面积5670平方米,前三进始建于1916年,建成于1919年。1926年动工兴建后二进,1929年竣工。前后两部分建筑由一条长59米、宽3.6米的通道相隔,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整体。建筑布局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左右对称,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形分气连,过渡自然,是近代建筑中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

而许多近代里弄住宅则较为简单,平面布局最显著的特点,一是以连排式三合院类为基本单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标准设计,施工较为方便;二是棋盘型的安排,既有透明度,又有秩序感、层次感。如恒裕坊石库门建筑群、颖川巷石库门建筑群。

空间多变,变在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明有暗、有闭有敞、有分有合等,还有有顶无顶空间等等。具体是:

大空间——大厅、天井,三间合一,100平方米左右;

小空间——卧室、耳房、小客厅,一间,10多平方米;

高空间——大厅,二层合一高度,檐高近6米;

低空间——厢房,净高3米左右;

长空间——走廊,纵长几十米;

短空间——水门通道,仅长三五米;

半明空间——庭院段走廊;(www.daowen.com)

半暗空间——洞头房区走廊;

封闭空间——卧室、耳房、小客厅;

开敞空间——大厅,前檐下不围护,大敞开;

可分空间——厢房木构架柱间安上屏门,即分为小客厅和小卧室;

可合空间——厢房木构架柱间拆去屏门,就可合成大空间;

有顶盖空间——厅、堂、房、廊均为有顶空间;

无顶盖空间——大、小天井即为无顶盖空间。

因为各种空间有如此丰富多变的形态,所以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例如大厅,可供家人族人迎送吉庆聚集等公用活动;各处厢房可分给子孙独立门户,自理生活;洞头房光线略暗,位置隐蔽,可作厨厕和饲养家禽及堆放柴草使用,不碍观瞻;院落不但是乘凉、晒太阳的好去处,也是晾晒东西和临时存放应急物品的空间,是调节小气候的大进出口,是所有厅堂房间的采光井,是火灾时围转、消防场所;走廊既是交通要道,也可派避雨及平时闲坐、劳作等用场。总而言之,各种空间满足了居住者的各种活动所需,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居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多空间多功能的综合体形式的住宅设计,有利于彼此增加见面相聚机会而获得感情上的融洽,有利于相互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可靠感、稳定感、安全感。像恒裕坊石库门建筑群、颖川巷石库门建筑群及宁安坊、鹤年坊等,有的整个建筑群内住近一百人,你要找谁,站在面前的人都会给您满意的回答。如果你找的人不在,他们每家每户都会以主人的身份安排你小憩、喝茶,甚至吃住。这种综合体住宅就像一个大家庭。可以说是一家有难,户户帮助,一人有喜,人人高兴。这一设计是有特殊意义的,不像现代住宅,一门关死,不知人家天翻地覆,生老病死,老人小孩无人照顾,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是孤独主义滋生的根源,是个人主义自私观念成长的巢穴。

人口是建筑的重要部位,在入口的轴线上从入口到檐口都加以装饰,如槐树路徐宅和恒裕坊石库门建筑群,为了强调入口轴线,从拱门入口到檐口突出的山花,每层开窗均有变化,特别强调其人口部位的重要性,使立面重点突出。入口处理为青石仿古罗马式样的石库门,门两侧有仿古罗马的石柱。而恒裕坊石库门建筑群人口、门两侧有砖质柱,门上和半圆形门罩之间又增加了过渡性的装饰,使人口更为高大,更有气魄。虞氏旧宅天叙堂在人口上端加了西方巴洛克式的复杂曲线纹饰,并在传统大门上端加了弧线的装饰门面,以强调人口的重要性,在人口处理上发挥自由。如原宁波效实中学里面的中山厅大门两侧为双柱,有西方式样的柱础、柱身和简化了的柱头,上为线条图案的檐部及变异的山花。可惜已毁。

又如,德记巷严宅大门在原有中式大门上部加了非传统的纹饰造型。装饰一部分是西式的,另一部分却又是中式的。蒋宅大门为西式砖质挂面,上有玫瑰山花,卷涡状砖质短柱,梅园石门框,属于晚期石库门。

原宁波的街道,由于拓宽改造路面,沿街建筑也随之改头换面,重点部位檐口各不相同,但为了整体街道立面效果,在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使沿街天际线在平稳中又有些起伏变化,既丰富了沿街立面效果又显示了每一店家的个性和易识别性,如江北外滩的外马路、中马路一带的沿街建筑即有此特点。

江北外滩的外马路沿街立面,以竖向分割,而檐口部分根据层数不同(一般均为二、三层)有所差异,但处理手法基本相似,在檐口部分各自做些处理,以线条、曲线、图案为装饰,一种是不挑檐,直接由墙面拉上去。

另一种是檐部挑出,檐部有小齿,女儿墙上再做装饰,如中马路的江北巡捕房旧址、宏昌源号。在挑出的檐部做成透空的女儿墙,装饰花纹、线脚较为丰富。宁波近代建筑中的檐部处理受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而严氏山庄,有二层出挑的檐部、壁柱、花饰、檐下小齿女儿墙,组成一个内容相当丰富的洋式立面。

近代宁波建筑中除了对人口和檐部做了多种手法的处理外,为了协调立面,丰富立面效果,对窗口还加以修饰。宁波近代建筑大多为二、三层,而窗套形式以层数划分,一个层面的窗套形式一致而另一个层面的窗套又是另一种样式,里面一般为西式百叶窗,而且有的玻璃窗采用彩色玻璃如朱旭昌宅。又如,中国银行宁波分行旧址五层,底层为大堂,而二至五层窗套不同,装饰的几何图案也多种多样。西河巷李宅位于宁波海曙区西河巷2、6号,木质窗格扇采用格子及回纹图案,东、西两面水泥窗台外挑,窗楣多搪呈券拱状,四面清水砌筑围墙,南面两上角有花卉彩绘。

装饰主要部位:柱子、墙身、细部。

柱子,在宁波近代建筑中没有正规的西方标准柱式(爱奥尼克,陶立克等),而是变异和创新的柱式,既不遵循西方的比例也不照搬西方的样式,而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加以发挥。如江北巡捕房旧址似有点相似,有点像变异的西方的爱奥尼克柱头。而傅宅(傅乾月房)的柱头,就很难找到变异的依据,虽是匠人随意创制的,但柱身却又类似西方柱式的凹槽。

墙身,宁波近代建筑中,根据开间和立面需要大多采用壁柱,以增加墙身和门套窗楣等组成有效的立面化的效果。如月湖某宅除分成柱头部、柱身部和柱基外,还在各个部位堆塑花饰,使壁柱更为丰富多彩;如壁柱上部似檐部加小齿和花饰,身部有点像传统的处理。整体上看,采用的是西式的造型,而墙身壁柱的凹槽被简化。墙身壁柱由多个方形线条图案组成,装饰堆砌较复杂,都是为了创造一个丰富的立面效果,也有的运用仿石块的线条分割和几何线条图案组织整个立面。爱日庐的围墙,其设计构筑颇有匠心,外墙砌叠齐整,不施石灰、水泥等装饰。东面临街的院墙为了采光,并不高。南边院墙之上,还接一排高而坚实的铁栅栏。既可防盗,又可让向南阳光尽多地洒入院内。西边的后院墙,挺拔而起,更有气势,足有八九米之高,其防盗功能绰绰有余,最主要的是能起到封火隔离的作用,因为爱日庐后墙外有着大片参差的普通民居。爱日庐森然的高墙,往往给人们营造出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而当你进入其内,则会产生一股静谧、安全的气息。

细部,宁波近代建筑大多在传统木构建筑上贴上西式部件。其细部由西方的纹饰(卷草、苜蓿叶)逐渐被民间喜闻乐见的如意绶带、万字线条所代替。如江北使君巷1号的虞宅大门利用传统的梅兰竹菊花纹作为门罩的装饰,还有一些石库门运用了民间喜欢的花篮的壁塑作为门罩边的装饰托柱。宁波近代建筑从初期的形体上的模仿到后期的创造性发挥,是宁波近代建筑的地方性特点。也说明了敢为人先、不受条框束缚的当地人的个性特点。这种运用了新技术的作为一种新类型出现的建筑,标志着宁波近代建筑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宁波的近代建筑在立面上特别重视装饰效果和视觉感受,把西方建筑上的一些细部部件和符号经过变异和调整,运用到立面上来,在檐口或墙身上都堆塑有线条、花饰。如虞氏旧宅天叙堂布满了纵横的线形堆塑,使它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在几个重点部位——檐口、主入口、门套、窗楣处更是复杂。在窗楣上部堆塑曲线,花饰一直延伸至窗间墙。同时在檐口部分饰有变异的西方建筑檐部常见的小齿,又有的在人口上部堆塑层层花饰。入口门套堆塑烦琐的纹理,既有西方拱拱券顶石,又有传统的云纹,利用立体的处理产生阴影,更强调了人口的主题。

总之,在建筑的各个部位上均堆塑有不同形式不同材质(水刷石、青石、石灰粉刷)的线条或图饰,既丰富了建筑立面造型,又反映了一定的时代气息,显得建筑华丽、时尚。这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和创意追求。

防火设计。建筑上部用封火墙分隔,一般传统古建筑用马头墙自基础到楼层,到高出屋面数尺,火灾时可免火势蔓延危害,到了近代许多采用有肩仿观音兜式样,并运用了水泥砂浆盖顶。之所以叫墙体为“火墙”的,意思是可以防火隔断火源,此其一。其二是利用水井、宅前宅旁池塘溪流,或有意识地在天井里设陶质大水缸,地方上俗称“太平缸”,贮消防水,以防万一。三是有足够的安全门,俗称水门,是失火时消防出人口和疏散人和物的口子。例如虞洽卿故居天叙堂,设有多个水门,宽1.3米左右(这个宽度正好允许消防设备——“水龙”进出),按防火设计要求计算起来,是足足有余的。四是有可以回环的消防通道,例如室内走廊,是全部贯通的,宅外街巷,一般也都贯通的。其宽度不但满足人们通行,而且满足消防设备通行。五是自备消防用的设备,俗称“水龙”,有铜喷枪,数人往椭圆形木桶倒水,数人在一根木杆的两端上下全力掀动,形成压力,水喷火灭,办法虽老,却颇灵验。

近代的宁波江北外滩外人居留地,面积不大,为了更好地利用这块寸金寸土的地方,在主要沿街、沿码头一带建造了许多沿街建筑。沿街建筑大多为小开间(3~4米)二至三层木结构的“店联屋”(底层是店面,二层以上为辅助用房和住房)形式,即现在的商住楼。

这种小开间的联排商住楼是与当时的个体经营的经济模式相适应的。紧密相连的店面构成了宁波外滩主要的商业街,而街道立面大多采用竖向线条粉刷以示高耸。西式装饰集中在每家店面的檐部,有西方古典柱式檐口的装饰线条和小齿,巴洛克式复杂曲线的图饰,几何图案的组合,还融入了中国传统花纹。因为每家开间不大,层数不高,体量不大,这些装饰的尺度相应都较小。相互紧贴在一起组成高低起伏有序,统一协调的街景立面。既丰富了街道景观的天际线,又显示了一定的识别性,加上合适的街道空间(街道宽11~13米),更显得建筑具有亲切的尺度感。而建筑造型又考虑周边建筑的关系,如构件、尺度、材质、色彩上都照顾到沿街的整体环境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