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军政署的职责与管理

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军政署的职责与管理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日德之战日本以压倒性的优势迅速获得胜利,在青岛实施的军政没有保障日军军事作战的任务。至于一切情事,均应遵守本军政官之命,不许有所稍违。青岛、李村军政署成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尽快整理市面,恢复城乡秩序,为日本长期霸占青岛创造有利的环境。青岛军政署对辖区的管制,除使用宪兵履行警察职责外,还利用地保、村长、首事协助其管理社会。

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军政署的职责与管理

日本在东北地区施行的军政相比,青岛的军政有其特别之处。一是日德之战日本以压倒性的优势迅速获得胜利,在青岛实施的军政没有保障日军军事作战的任务。故此,日本陆军省在《青岛之军政及山东铁道的管理经营》中强调:“在青岛,军政与日清、日露战役不可同日而语。上述两次战役的军政,作为作战部队后方勤务的组成部分,统治的要领在于方便战斗部队的给养行动。青岛的军政没有作战的顾虑(也有海岸防备等若干顾虑),在于专心实施开明合理的统治,以图拓展帝国利权。我守备军当前应依据此要缔,努力展示军政之美。”[10]

为建立和维护日本军事统治,青岛、李村军政署在成立之初于1914年11月20日发布“安民”告示,以维护东亚和平为名替日本侵略中国辩解,诱骗、胁迫中国民众服从其军事侵略。告示内容为:

青岛(李村)政区军政长官吉村(多贺)出示晓谕事。照得此次我国尊重与英国同盟之谊,为确保东亚和平起见,伏义出师,攻略德国恃为根据之青岛一带要地,因致战祸及于尔等民人,询属不得已之事。今也战事已弥,青岛一带德军没影,东亚和平之目的遂得达矣。本军政官今此到任初临,尔等应即恢复秩序,维持治安,以期爱护尔等,增进其福祉。襄德军或设法,或滥放谣言,极力中伤我军,希图惑乱尔等。然我军军纪严肃,行动公明,秋毫无犯,谅已尔所认。为此,示仰尔等知悉,嗣后尔等不须或有怀疑,左〔更〕无庸观望,速行复其旧业,各安其堵,是本军政官所切盼也。至于一切情事,均应遵守本军政官之命,不许有所稍违。倘有违者,无论如何情由,定予从严罚办,毫不宽贷。尔等善体此意,共来享其保护,各宜禀遵勿违。特示。[11]

大日本大正三年11月20日

同日,青岛、李村两军政署还同步发布治安告示,威胁中国民众不得反抗日军侵略,服从其军事管制。告示规定,凡是违反其规定的下述11条“罪状”者,“从严究办,毫不假贷”:“一、损毁道路、铁路、桥梁、电线、其他军用诸物件者;二、对军政敢为反抗,或为诽谤,或挑发骚扰、造谣、飞语等,凡妨害社会安宁秩序者;三、关于课税征发事项不从命令,或有欺诈行为者;四、未经许可颁布印刷物者,但关于教育宗教商业广告等类不在此限;五、投毒于用水者;六、窃取他人之财物或骗取之者;七、放火者;八、迫害他人或杀伤之者;九、未经许可私藏武器弹药者;十、私用官有动产、不动产者;十一、将犯人庇护隐匿者。”[12]

日德青岛之战给青岛城乡造成非常惨重的损失,城市经济停滞,道路交通阻断,大量人口为躲避战祸逃离市区和交火区域。青岛、李村军政署成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尽快整理市面,恢复城乡秩序,为日本长期霸占青岛创造有利的环境

为此,青岛军政署制定了4条军政方针,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强行扩张殖民势力以独霸青岛的军政目标:“一、以从前的诸法令为基础,尽快恢复军政实施区域秩序之旧态;二、打破德国人的商业势力,以日本人商业全部取代之;三、为增进日支人商业方面的联络计,一方面扩张日本人的势力,另一方面驱逐外国人的势力;四、对企图投机而妨害他人事业者一律排斥之,对真挚确实者利益予以保护。”[13](www.daowen.com)

为贯彻上述方针,青岛军政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调查德国人、中国人户口,严厉管制原住民;二是对进入青岛的日本人给予所谓的“便宜”,庇护和扶持日本人移民青岛;三是促使关闭的商店营业,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四是开设市场,促进物资流通,以平抑物价,维持日本移民生活;五是以“保护”为名霸占所谓的“空置房屋”;六是清洁市街,晚间开启照明,防止发生疫病,维护社会治安;七是对以前的法令及习惯进行调查,以便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管制措施。青岛军政署对辖区的管制,除使用宪兵履行警察职责外,还利用地保、村长、首事协助其管理社会。

李村军政署也基本采取了同样的方针和措施,但由于其辖区遭受战祸更为惨重,故一方面将主要精力用于恢复秩序,以免避难者返回驻地带来的治安问题;另一方面注重收集资料,开展调查,以求全面掌握区域的各方面情况。

除建立军政管理体制和恢复秩序外,日本当局把采取鼓励政策吸引日本人移民青岛当作此时的要务。1914年12月1日,日军允许所谓“拥有财产的身份确实者”进入青岛,主要是鼓励日本人进入青岛。

随着大量日本人到来,青岛住房稀缺,房租暴涨,军政署为让日本人长期居留青岛,遂发布告示,逼迫中国居民出租房屋,“日本人得生活,中国人得到租金”,以求所谓“日支两国国民”“更加亲密而避免相互竞争之弊端”。

日本政府以牺牲中国国家和民众利益为代价,实行了诸多鼓励、引导措施以吸引日本移民。例如:对日本人使用土地和房屋收取低额租金、在胶济铁路沿线50余个地点配备200多名宪兵保护日人、开办日本学校和医院、设立日本人会和事业组合等,致使来青岛及山东内地的日本人数急剧增加。日德战前在青岛租借地的日本人仅有400余人。1914年12月,青岛占领地内有日人2269人;1917年9月,军政结束时,青岛占领地内有日人18531人。[14]1914年3月胶济铁路沿线仅有在济南的日本人171人[15], 1917年9月青岛境外的胶济铁路沿线日本人达5838人[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