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保障机制:模式与实证

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保障机制:模式与实证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的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保障机制,既要符合职教园区的特点,也要有利于职教园区发挥作用。具体说,就是要形成政府统筹、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整体治理、职业学校自主管理、市场机制协调、社会积极参与的“多位一体”的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保障机制:模式与实证

在我国,职教园区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传统的职业学校相比具有利益主体多元化、职教资源共享化、后勤保障社会化等特征,因此,要保障职教园区健康稳定地发展,实现职教资源共享的目标,必须依据其自身的特殊性建立有效的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有效的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保障机制,既要符合职教园区的特点,也要有利于职教园区发挥作用。具体说,就是要形成政府统筹、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整体治理、职业学校自主管理、市场机制协调、社会积极参与的“多位一体”的职教园区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一)政府统筹

政府应统筹“产业区、教育区、社区”,使三区和谐发展。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进共享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产业区、教育区、社区”三区互动是政府统筹的指导思想,也是重要的统筹内容,既体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也体现出教育区对产业区和社区的辐射作用,这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根本体现,也是职教园区建设的重点所在。[10]

首先,职教园区的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与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支柱、骨干企业相结合”的专业设置思路,依托产业布局,合理调整职教资源。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往往以某种产业发展为主导,职教园区应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首选目标,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不断变化,满足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其次,强化职教园区内职业学校的社区服务意识,鼓励职业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利用职业学校有力的人力资源去解决社区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社区学习、辅助小组,营造良好的培训和学习的环境,提高社区民众的知识水平,最终形成职教园区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反过来社区的不同需求也促进了职教园区的发展。

再次,倡导行业和职教园区内的职业学校共建,“共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调整,行业要把职业学校建设纳入到行业的规划发展中,对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材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职业学校也要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实现职业学校、行业共建共同发展的理念。

最后,统筹产学研一体化,加强职教园区与社会的联系,突出职教园区的服务功能。产学研一体化是职业教育区、产业区、社区互动的重要平台,政府要出台方针政策鼓励职教园区的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三区”互动的良好格局。

(二)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整体治理

职教园区包括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民间团体和个体等多个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须成立共同的管理机构(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来协调各自的活动,监督各自的行为,保障资源共享的有序进行。如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以园区内各职业学校为基础,成立了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管委会,管委会成员由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政府、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科技局,以及园区内各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管委会下设办公室、策划发展处、教育培训处、科技处、后勤处等部门负责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具体工作的开展(见图9-12)。[11]

图9-12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机构

(三)职业学校自主管理

职教园区内各职业学校尽管要接受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和检查,但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不是职业学校的上级结构,各职业学校仍拥有办学自主权。职业学校是事业单位法人,要确立其办学主体的地位,保证其在法定的范围内自主办学,各职业学校可依法自主建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在整体规划下,自主设计校园,培育自己的教育特色;按市场规律办学,根据自身条件决定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的目标等。也就是说,各职业学校是作为独立法人到职业园区办学,任何组织或个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妨碍各职业学校的自主办学,这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职业学校自主管理并不是说职业学校可以不顾学校是职教园区一员的情况我行我素,应注意自身发展与职教园区发展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

(四)市场机制协调

在政府统筹、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整体治理和职业学校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要提高办学效益、保证职教园区正常运转,必须转变观念,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首先,形成职业教育产业的经营理念,在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教材教具供应以及考试、升学就业指导、学生公寓、营养配餐、健康饮水、交通安全等相关服务方面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其次,职教园区内要采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职业教育资源,调整培养专业,确定招生规模,执行国家指令,遵照教育方针,落实教育大纲,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最后,实现职业园区后勤的社会化管理。要坚决把职教园区后勤交给企业负责,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职业学校办后勤、办社会的陈旧模式。要真正实现职教园区后勤的社会化管理,必须大力培育中介组织,鼓励企业参与,共同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职业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教师学生生活服务领域培育各种中介组织,吸引各种资金的参与,把职业学校从后勤管理和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www.daowen.com)

(五)社会积极参与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职教园区管理属于社区管理的一部分,关系到生活在这个区域的每个人的利益,因此职教园区的管理必须接受社会监督。社会参与到职教园区管理过程中,可以保证职教园区管理合理、合法、高效和优质。完善职教园区管理社会参与机制,使职教园区管理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是建立有效的职教园区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12]

【注释】

[1]2005年3月4日,时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的黄尧在重庆永川调研时认为永川创造了继“常州模式”“长春模式”和“北京模式”三种职教发展模式后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即“永川模式”。

[2]俱乐部产品是制度经济学中研究产权属性的基本概念,是指享受程度最低的一种资源,一般只属于产权所有者使用。

[3]陈振汉,厉以宁.工业区位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6.

[4]林勇,郑向东,等.“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30.

[5]胡蓉.我国大学城的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6]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丁辉老师提供材料。

[7]胡蓉.我国大学城的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8]孙福全,王伟光,等.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02.

[9]李传刚.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文化与周边文化和谐发展的路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5-26.

[10]林勇,郑向东,等.“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32.

[11]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晓林老师提供材料。

[12]严大龙.大学城管理模式研究——以松江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