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中饮食起居文化研究成果

关中饮食起居文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中地区的饮食文化汇聚了省内其他地区饮食的特点,既有制作技艺高低不同的风味菜系,也有各类小吃;既有种类繁多的面食,也有用各种谷物制作的食品。关中地区传统的饮食起居习惯在城市和农村均有不同程度的保留。饮食起居指的是日常饮食品种及饮食习惯。以下顺序介绍关中地区部分日常面食、节令及人事活动所用面食,再介绍副食、菜肴、起居。

关中饮食起居文化研究成果

关中地区的饮食文化汇聚了省内其他地区饮食的特点,既有制作技艺高低不同的风味菜系,也有各类小吃;既有种类繁多的面食,也有用各种谷物制作的食品。关中地区传统的饮食起居习惯在城市和农村均有不同程度的保留。饮食起居指的是日常饮食品种及饮食习惯。饮食品种包括用稻谷、小麦等农作物,牛羊猪等动物蔬菜为原料制作成的各类食物。饮食习惯指的是关中地区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习惯与偏好,包括烹饪方法、饮食材料、所用器皿、饮食时间、烹调风味及佐料的习惯与偏好。

以下顺序介绍关中地区部分日常面食、节令及人事活动所用面食,再介绍副食、菜肴、起居。

(一)花馍

又称“花花馍”“面花”,主要用于逢年过节亲朋之间互相馈赠,可以食用。制作时把小麦或其他杂粮面粉发酵,揉成面团,再捏成不同的形状,上笼蒸熟后画上各种颜色。花馍的捏塑以面团整体为塑造对象,吸收借鉴了剪纸、雕塑等工艺的特点,采用剪、捏、梳、压等多种方法,多做成枣花馒头,花、鸟、虫、鱼、蝴蝶、蔬菜、杂果等造型。西安的花馍样式比较简单朴实,以长安区鸣犊镇吊钟沟村的花馍最具代表性。

(二)礼馍

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出生满月等“过事”的时候用来馈赠或祭祀的花馍。礼馍做工比普通花馍要更讲究、更复杂,也可以食用。礼馍品种有“献爷馍”(除夕初一等重大节日敬祖先的馍)、“双王馍”(父母给儿子蒸的馍)、“指妇馍”(公婆给儿媳妇蒸的馍)、“绞巴子”(长辈给孙子辈蒸的馍)、“寿桃”(走亲戚时送给长辈的馍)、“馄饨馍”(走亲戚时送给小孩的馍)、“莲草馍”(走亲戚时送给平辈的馍)等。

(三)花卷

当地常吃的一种面食。有普通形状的,也有带造型的。普通形状的就是将发酵好的面和好,擀成约10厘米长、5厘米宽的面胚,抹上植物油,撒上辣椒面,然后卷起,用筷子在中间竖着压一下,使之产生印痕并使两头翘起。带造型的比较复杂,做的时候凭个人技巧在面团上做出各种简单的形状和花纹。

(四)蛋蛋馍

西安地区的传统面食,以长安区最为盛行。乡村在逢年过节或过事的时候,通常都要蒸这种精致小巧的馒头款待宾客、赠送亲友。蛋蛋馍很小巧,比鸡蛋大不了多少,有的还略小于鸡蛋。作为红事礼物的蛋蛋馍,还要在顶端点缀7个红色小点。

(五)烧馍

西安地区的传统特色面食,源于渭北一带。用发好的小麦面粉,加青椒叶末及少许盐,揉成扁圆形、略长的面团,用梳子压出花纹,放进烤炉稍微烙一会儿,使馍上色;然后进笼蒸熟,所以叫做“烧馍”,民间又叫“狗舌头”。过去烧馍一般在新麦下来之初作为食品与礼品

(六)棒棒馍

西安地区的一种特色面食,由白面、素油、茵香、黑白芝麻、精盐等经过揉搓后烘烤而成。制成后的形状为长约20厘米、宽约2厘米的长条,形如木棍儿,因此叫“棒棒馍”。棒棒馍不仅久放不坏,而且营养健胃。

(七)煎饼

西安传统面食。用白面或其他杂粮面粉调成糊,用勺子舀在平底锅上,用光滑的竹片或锅铲把面糊摊开、抹平,翻转煎熟。根据口感的需要,摊的饼可厚可薄、可硬可软。从口味和用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椒叶煎饼(其中有碾碎的花椒叶儿)、白面煎饼、鸡蛋煎饼等。吃法比较多,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将炒菜、凉菜卷到饼里吃,或者蘸着蒜水吃。

(八)石子馍

西安一种独特的面食,因其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所以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制作时用白面制成馍坯,里面放入油和盐,有的还加入鲜花椒叶,再将馍坯放在烧热了的专用石子中烙熟,故得名。又称“砂子馍”“干馍”。

(九)锅盔

又叫“锅盔馍”,是西安的传统面食。锅盔大小不一,整体呈圆形,直径20厘米到50厘米不等,厚度1厘米到3厘米不等,形似锅盖,“陕西八大怪”中就有“锅盔像锅盖”之说。

因为厚,当地人又把它叫做“睁眼锅盔”,意思是吃的时候嘴要张得很大,同时眼睛也要睁得很大,才能把锅盔咬到嘴里。做锅盔的原料是精细白面,反复揉擀后用平底锅慢火烘烤(乾县一带的锅盔用柴火烤,需要烤一个晚上),烤熟后外表焦黄、切口色白,酥脆适口。锅盔吃法多样,可以直接吃,也常夹辣子、夹菜、夹臊子吃。关中各县都有锅盔,以产自岐山和乾县的最为出名。

(十)饦饦馍

西安回民的主要食品,专用于吃胡辣汤和羊肉夹馍。饦饦馍的名字是阿拉伯语“图尔木”(Turnil)(食品)的音译,后来叫“饪饪馍”或简称“饪饪”。饪饪馍从制作工艺上分有两种,一种是硬面馍,一种是软面馍。制作时将面粉加上适量的酵面(烙制硬面馍不用酵面),揉成筋韧光滑的面团,擀成小圆饼,放在平板锅上,翻6、7遍后,将饼子发轻、摁着有弹力即可出锅。饪饪馍底色洁白、花纹金黄,筋韧甜绵。在火候上,软面馍烤的时间略短,而硬面饪饪馍则要求有筋劲、掰碎泡入胡辣汤后不粘不散。西安汉族百姓食物中也有“饪饪馍”,一般指较小的圆形烧饼。

(十一)定面馍

西安人常吃的一种面食,主要由回族人家制作,直径比饦饦馍大一些。将没有发酵的死面揉成圆饼,放在铁制的平底锅上烘烤,烤至7、8分熟,特别瓷实,主要用作牛羊肉泡馍。泡馍前用刀将馍横竖切成4等块、掰成比指甲盖还小的碎粒儿,这样容易煮熟,好入味。

(十二)白吉馍

肉夹馍的主要食料,实际是一种烧饼。白吉馍俗称“白吉子”,传统的制作方法是用一种特制的烙饼工具“三扇鏊”慢慢烤烙而成。先把馍胚放在最上一层加热,烙到半熟后放进下一层加盖,充分烘烤,至两面金黄时就熟了。白吉馍的特点是“铁圈虎背菊花芯”,皮薄松脆、中心空虚,可以便利地夹肉。

(十三)肉夹馍

西安最具特色的传统小吃之一,深受当地人喜爱,与凉皮和冰峰汽水一起被戏称为“西安套餐”。肉夹馍中的馍是白吉馍,肉是腊汁肉(见后文“腊汁肉”条)。吃的时候用菜刀将肉切碎,将白吉馍从中间剖开,填入剁碎的肉后即可食用。

(十四)牛羊肉夹馍

西安地区的清真食品。与汉人食的肉夹馍不同,清真所用的馍是饦饦馍。吃时将饦饦馍从中间剖开,再将腊牛羊肉或酱牛羊肉切碎夹在馍中,肉烂馍酥。以前西安人常将其作为早点,与胡辣汤配着吃。现在饮食习惯有所改变,一日三餐都可以吃。

(十五)牛肉

西安著名的清真食品。制作方法是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抹有油的案板上擀成长条状,再将牛肉馅、花椒粉、胡椒粉和葱花撒在上面,卷起面把馅包好,轻轻压扁成饼状,放在平底锅中用油煎熟即可。因为有花椒面、胡椒面及葱花的搭配,因此丝毫吃不出牛肉的膻味来。

(十六)牛羊肉泡馍

西安最具特色的清真食品之一,历史悠久,已成为西安地区的饮食文化名片。牛羊肉泡馍中的馍用的是定面馍,因为是死面,所以掰大了会不入味,而且会煮不熟,所以要掰成小指甲盖大小。下锅时加入粉丝、牛羊肉、葱末、黄花菜、黑木耳、料酒、盐、味精调料,先稍稍炒一下,再把煮沸的牛羊肉汤和水烧开,将馍倒进去,武火急煮1分钟左右即可。吃的时候要配上糖蒜、香菜辣椒酱

泡馍的吃法分4种:一叫“干泡”,馍煮好出锅的时候,舀出多余的汤来,吃完后碗里无馍、无肉、无汤;二叫“口汤”,顾名思义,吃完后恰好有一口汤能把喉咙里的食物送进肠胃去,即民间所谓的“原汤化原食”;三叫“水围城”,这是个形象的说法,煮馍的行话叫“宽汤大煮”,馍盛在碗里,周围都是汤汁,中间的馍好似小山一样露个顶,上面铺着几片肉;四叫“单做”,类似水盆羊肉,即汤和肉单煮单吃,馍拿在手里就着吃。

(十七)小炒泡馍

西安特色小吃之一,是牛羊肉泡馍做法的一个变种。泡馍是用煮的方法,而小炒则是用炒的方法。将掰好的馍放入小锅里,同时加上青菜、木耳、西红柿、牛羊肉等一起烩,再加点醋和油泼辣子,吃的时候可以配上糖蒜解腻。

(十八)水盆羊肉

—种著名的清真特色食品。水盆羊肉味道好坏的关键在于汤,所以汤的制法很讲究,要将羊腩加上尖椒、粉丝、木耳、香菜、八角、花椒、桂皮、白芷草果等加水熬制而成。吃时将煮好的羊肉切成片儿或块儿,再放入煮好的粉丝、木耳,浇上热羊肉汤,撒香菜、调油泼辣子。吃时既可吃馍就汤,也可将馍掰碎泡着吃。

(十九)葫芦头泡馍

西安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将白吉馍掰成块与煮熟的切块猪大肠一起浇上热汤制成。葫芦头泡馍的汤很讲究,是用猪骨头和整鸡熬成的,好汤要熬上一天一夜才能入味。吃时将掰好的馍与切好的肠、熟粉丝放入碗中,用锅内滚开的汤汁反复浇数次,使碗内的馍块浸透汤汁,有的还要淋上适量的熟猪油。为了压住油腻,食用时一般要配上泡菜

(二十)油塔子

油塔子是回民常吃的清真食品,形状似塔。制作方法比较复杂,先用温水和面,加酵面揉成软面,发酵约1小时,再加碱水揉好稍醒,揪成面团,外面抹上清油。制作时把面团拉薄拉长,抹上少许羊油,再撒少许精盐和花椒粉,将面边拉边卷,最后拧成塔状,入笼后用旺火蒸熱。

(二十一)锅贴

西安地区的一种特色面食,属于煎烙的馅类食品。包锅贴的时候一般取馅儿与面皮各半,包好后的成品呈扁长条形,两头不封口,然后放入大平底锅中煎炸。因底面贴锅而呈扁平状,故名锅贴。

(二十二)金线油塔

西安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因其做好的成品看上去像座宝塔,上面用细细的面条盘了很多层,用筏子夹起来像金线,故而得名。制作时选用上等面粉和生猪板油及网油,把油搅拌成绒状,薄薄地抹在面上,卷成花卷状,再擀平,反复几次,使油饼层次增多。然后用刀将面切成细丝,撒上调料,卷成塔状,上笼蒸熟,达到根根如线的效果。传统的吃法是浇上蒜泥,配上咸菜和豆浆食用。

(二十三)bi1ngbi1ng面

“bi1ngbi1ng面”是西安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面食,是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的文化符号之一。制作时将面团擀成约四五厘米宽,长约1米的面条,然后揪成五六厘米长的段儿下锅煮。吃法很多,可以撒上盐和辣椒面,浇上滚油,即所谓“油泼辣子bi1ngbi1ing面”;也可以和肉、菜臊子干拌。

当地人不知道“bi1ng”的本字,所以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字,还编了写字的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边,心字底,挂个钩担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关于“bi1ng”的来源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饼”字,保留了古代的读音;一种认为得名于做面过程中在案板上“bi1ngbi1ng”甩面的声音。

(二十四)臊子面

西安地区特色面食之一:特点是汤多、臊子多。

面经过手工反复揉搓碾压后擀成,每根面都要很筋道,而且要拉得很细。臊子是吃面条时在面条上浇的卤料,以猪肉(略带皮的肥肉)、胡萝卜、木耳、黄花菜、豆腐、韭菜、鸡蛋片等为基本原料,加葱、姜、料酒、酱油、盐、八角等炒制而成。将面条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做好的臊子,依照个人口味加醋、辣子。臊子面是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食品种: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过寿满月、款待亲朋都要吃臊子面;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上都会吃臊子面;祭祀先人也用臊子面。

在关中地区,臊子面种类繁多,其中以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其特点被归纳为9个字:“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

(二十五)蘸水面

西安特色面食之一。以杨凌一带最为盛行,所以又叫“杨凌蘸水面”。将面煮熟后盛入带面汤的大盆中,配上绿菜时蔬。吃的时候将面条捞出,放入料碗蘸汁后再吃,故而得名。蘸汁碗很讲究,有炒熟的蒜苗、番茄、鸡蛋片、黄花菜、木耳等,再加入蒜泥、辣椒油等5味佐料。“蘸水面”是从吃的形式出发命名的,它的主料面条一般是“裤带面”。

(二十六)油泼面

西安特色面食之一,特点是用滚烫的清油浇泼后吃。油泼面的面条要以手工擀制,切成宽面。将煮熟的面条盛入碗中,撒上盐,再放少量青菜、一两匙辣椒面,之后立即用滚烫的清油浇泼在面上,再加入酱油、醋,香气扑鼻,让人很有食欲。

(二十七)棍棍面

西安特色面食之一。制作时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长条形,再均匀地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切成条后,要一根一根地用手在案板上滚搓成形,故西安农村也有叫“搓搓子”的。吃的方法也多,最受欢迎的吃法还是油泼棍棍面。

(二十八)浆水面

西安特色面食之一,多在夏季食用。浆水面中最重要的是浆水菜,制作时先把芹菜(或雪菜、萝卜缨子、小青菜等)用开水烫过,然后将其与旧浆水引子(也可用玉米面糊糊自行发酵而成)和煮过面条的面汤(不能带油腻)一起泡在一个用开水烫过的容器里面,盖上盖子,在室温下发酵2、3天(冬天可能需要1个星期),每天尽量换一次面汤,直到汤变酸为止。

做浆水面时,先将浆水菜舀入锅中,根据酸味的浓度酌量加入适量的清水,待煮沸后放入葱花、香菜、盐、辣椒等调味品即成浆水臊子。待面条煮熟后,浇上制好的浆水臊子,再配上切碎的生腌韭菜或红辣椒,酸辣可口、生津解渴。

(二十九)摆汤面

西安特色面食之一,为将煮熟的手工面条蘸汤汁吃的一种面食。关中方言“摆”有“放在水中投”的意思,“摆汤面”即把面放在汤中“投”着吃。摆汤面的臊子用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肉丁等炒熬制成,吃时要用两个碗,一个盛面条、一个盛臊子汤。吃法和蘸水面有些相似,但面条宽、厚截然不同。

(三十)旗花面

西安特色面食之一。将面擀薄后切成菱形小片,煮熟后在汤锅中加上各种蔬菜、肉丁、鸡蛋花等即可。

(三十一)菠菜

西安特色面食之一。将新鲜菠菜叶投入开水中略焯后捞出,榨出汁,加水和面,至面团完全变成绿色即成菠菜面。根据各人喜好,面条可宽可窄,吃时可加入臊子吃“臊子面”,也可泼上热油吃油泼面。菠菜面的最大特点是面条翠绿、筋滑鲜香,含有人体所需的叶绿素和维生素,弥补了单吃面食的不足。

(三十二)空心挂面

西安的一种特色面食,各区县均有生产。挂面选用上等面粉,加盐水拌匀揉搓,直到软韧合适时依次进行盘条、绕条、拉条、3次醒面、上杆、两次拉长、下杆等工序。成品细如发丝,内为空心,面筋道而韧、口感圆滑,放入锅中久煮不烂。空心挂面以西安近郊蓝田楼祝村所产的最具代表性。

(三十三)荞面饸饹

饸饹是西安地区常见的杂粮面食,制作方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饸饹床子将荞面团压成细长的圆面条。饸饹煮熟后可以热吃、凉拌,还可以炒着吃。在西安地区,蓝田的荞面饸饹最有名。

(三十四)麻食(子)

西安当地的一种家常面食。将和好的面团先搓成条状,然后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团,用大拇指在案板上搓成一个个小卷,形如猫耳朵,这种做法俗称为“勤麻食”。“懒麻食”则是先将面擀成面片,后切成0.5厘米左右的方片,搓揉之后下锅。讲究的会把面团放在干净的草帽沿上搓,这样能够搓出非常好看的花纹。麻食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煮、可以烩、可以炒,依据个人喜好选择。当地人认为麻食越回锅越香,故有一段顺口溜:“好吃莫过热剩饭,剩饭最香麻食面。麻食麻食热三遍,给个县长都不换。”

(三十五)地䓴包子

西安传统风味面食。地䓴又名地耳,俗称地皮菜,是一种野生食用菌,雨后树林中的野地里最多。做地䓴包子时,地䓴要反复淘洗,去净泥沙,切碎,然后与豆腐丁、姜米、葱花、粉条、鸡蛋以及花椒粉、盐等调料混合盘成馅,包成发面包子,上笼急火蒸熟。

(三十六)灌汤包子

西安地区著名面食。品种多样,有猪肉馅、牛肉馅、羊肉馅、鸡肉馅、虾肉馅、素馅等。灌汤包子分汉食与清真两类,用料不同:汉食的灌汤包子多用肉皮冻做馅,皮冻加热后即在包子内形成一包油汤;而清真灌汤包子是用鲜骨髓汤做馅,家庭制作中也有用鸡汤做馅的,甚至有人直接用水做馅。

灌汤包子里面有一包油汤,吃法非常讲究:“轻轻夹,慢慢晃;戳破窗,勺接汤;先吃包,再喝汤。”

(三十七)酸汤水饺

西安地区传统面食。馅的种类很多,如牛肉馅,羊肉馅,海味馅,素馅等,以羊肉馅最正宗。

酸汤的制作很讲究,需用到虾皮、熟芝麻、牛油、香油、鸡油、甜醋(醋里面加上30%的水以及八角、茴香、丁香熬成)、酱油等多种调料,煮沸后加入红糖,再熬制半小时而成。吃时把包好的饺子煮熟后盛入特制的酸汤内,再撒入香菜末、韭菜末即可。

(三十八)饺子宴

西安独有的以饺子为主要菜式的宴席,以德发长的饺子宴最著名。饺子宴一饺一形,百味百饺:馅料多种多样,猪牛羊肉、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鲜蔬、干菜、果品都可入馅;馅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烹、炒、煸、爆、炸、溜等皆可;做熟饺子的方法多种多样,蒸、煮、煎、烤、炸皆可;口味多种多样,有咸、酸、甜、麻、辣、鱼香、怪味等;形状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造型,还有花草鱼虫、金钱元宝等。

饺子宴上桌程序颇有讲究:从烹制方法上讲,先上炸、煎类饺子,后上蒸、煮类饺子;从口味上讲,先咸、次甜,后麻、辣;咸味饺子中,先海鲜,次鸡肉,后清素。约上10道饺子以后,上一道银耳汤漱口清喉,调节一下口味,再继续上其他饺子。饺子宴层次分明,使人回味无穷。

(三十九)搅团

西安人常吃的一种传统面食,在关中农村非常普遍。制作搅团的原料用荞麦面、玉米面、洋芋面、白面皆可,将面粉糊糊慢慢倒入开水锅中不断搅拌,使受热均匀,直到煮熟稠成团为止,故名“搅团”。

搅团在民间有个绰号叫“哄上坡”,意思是不顶饱,上一道坡就饿了。搅团的吃法主要有三种:“水围城”“凉鱼鱼”“凉片片”。“水围城”是热吃,舀一勺热搅团在调好的汤汁里边,待稍凉后,就着汁子吃。因搅团凝固后成团,周围都是汤汁,故形象地称为“水围城”;“凉鱼鱼”是用大漏勺把热搅团漏出来后用凉水沁凉,然后浇上汤汁吃;凉片片是指将热搅团放在盘子里晾凉,吃时再切成小块儿,最后调上汁子、撒上韭菜。

吃搅团还有种种说法,如有的地方大年三十要吃搅团:“三十早上吃搅团,一年到头够搅缠。”

人们认为吃了搅团,这一年的生活将不会太艰难。

(四十)搓面拌汤

西安家常面食。制作时将和好的面搓成米粒般大小带尾巴状的小面疙瘩,然后配以鲜汤、蔬菜、鸡蛋等做成。

(四十一)老鸹img

西安的一种特色面食。制作时将面粉拌水搅成糊状,然后用筷子一个个拨入开水中煮熟,加上西红柿、豆腐干、海带、小青菜等各种菜蔬调料即成,类似其他地方的“拨鱼儿”和“疙瘩汤”。关中话把“乌鸦”叫“老鸹”,把“头”叫“sa”,老鸹sa中的面疙瘩两头尖中间圆,很像乌鸦头,故名“老鸹sa”。老鸹sa的汤汁口味很多,如海鲜、甲鱼汤、鸡汤、三鲜汤等,最家常的吃法还是普通的肉臊子汤。

(四十二)菜疙瘩

西安地区特色小吃。将大量时令青菜切碎,与少许面粉混合,加入少量水和调料搅拌均匀,然后用手握成大小和鸡蛋近似的一团,放在笼中蒸熟即可。吃时蘸辣油、醋、香菜叶和蒜泥等混合的调料汁。

(四十三)麦仁稀饭

西安人常吃的一种稀饭。做法是将大麦去皮后略泡一下,煮成粥即可。也可随个人喜好,加一点扁豆、绿豆、枸杞之类的食材。

在关中,一到麦收季节,人们多以此款待帮忙的亲友和临时工。吃时再做些面皮、煎饼,炒点青辣椒,这样既消暑降温,又解除疲劳。

(四十四)滋卷

西安地区特色的家常面食,是一种似菜似饭、亦菜亦饭的食品。做法是把面和好,擀薄,卷上芹菜、韭菜等常见的各色蔬菜,做成多层、长形卷儿,蒸熟后切成短节,蘸辣油汁吃。

(四十五)腊牛(羊)肉

腊牛(羊)肉是西安地区著名的清真食品,将剔骨牛(羊)肉加适当盐腌制,成型后再加入蒜、辣椒粉、豆豉、花椒粉、茶油、蚝油、鸡精等调料煮制而成。吃的方法有很多种,西安穆斯林最常见的吃法是用刚出鏊的发面饦饦馍夹上腊牛(羊)肉做成“肉夹馍”,或把凉透的腊牛(羊)肉切片,浇上油泼辣子、香醋和蒜泥汁,将其做成一盘凉菜。

(四十六)麦饭

西安地区常见的季节性食品,以面粉和野菜、洋槐花、苜蓿等各种蔬菜为原料,是一道简单、营养、菜香浓郁的地方风味小吃。做法是将洗净的野菜、槐花等与面粉搅拌均匀,蒸20分钟即可。吃的时候将麦饭盛入碗中,依个人口味加入调料(盐、味精、辣椒、蒜泥等)或南汁(醋、酱油、辣椒油、蒜泥等)搅拌均匀。

(四十七)凉皮

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的著名小吃,有秦镇米皮和麻酱凉皮等。

秦镇米皮原产于户县秦镇,制作过程分为3步:第一步是磨米浆,将淘净的大米放入凉水中浸泡1天左右,捞出磨成米浆,再加入少许盐,用沸水烫开,最后加凉水制成米浆;第二步是蒸米皮,把干净湿布铺在蒸笼上,倒上一层米浆,抹平后蒸10分钟即可,蒸好的米皮要倒扣在大盘子里,中间抹一层熟菜油,防止米皮之间粘在一起;第三步是调味,先用大铡刀或机器将米皮切成细条,放入碗中,调以蒜泥、醋、盐、油泼辣子和配菜(多用黄瓜丝、黄豆芽、绿豆芽等)。

麻酱凉皮是西安清真传统风味食品,制法与秦镇凉皮类似,不同的是调味料以芝麻酱为主,突出的是芝麻的浓香。

(四十八)黄桂柿子饼

西安著名的特色小吃。用临潼区产的“火晶柿子”为主料,把去蒂剥皮的火晶柿子肉用箩网滤成柿子浆,加面粉和成软面团,包入黄桂浆、豆沙一类的馅料,拍压成一个个鼓状的小圆饼,用平底锅两面翻转煎制而成。(www.daowen.com)

(四十九)柿面糊塌

西安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比黄桂柿子饼做工要简略。用临潼地区的特产火晶柿子作主料,和面粉合烹而成。将去掉柿皮、柿蒂的果肉搅成糊,加上面粉拌匀成为稀稠恰当的柿面糊,用铲子把柿面糊摊进“糊塌屉”(糊塌模子,一种圆形的铁制手提浅屉,外凹中凸,边高2厘米)中,放入热油锅中炸,糊塌炸到一定程度会脱开模子飘起来,操作者即可从油锅中取出糊塌屉继续制作。

(五十)胡辣汤

胡辣汤是西安早餐中常见的食品,常见于街上的早市摊点,分为汉食和清真两种。汉食胡辣汤即河南胡辣汤,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豆腐皮胡辣汤,即将海带丝、粉条、包菜或白菜等放进铁锅里炖,待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搅拌,加入白胡椒,增加辣味,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茴香、盐和酱油即可。回民胡辣汤是用牛肉丸、土豆、胡萝卜、白菜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淀粉、面粉,以及胡椒粉、五香粉、盐等熬制而成。成品呈糊状,吃时一般还需加入辣子,还常将馍掰碎了泡在糊汤里,称之为“胡辣汤泡馍”。

(五十一)油茶麻花

西安独具特色的传统清真小吃。主料是熟面粉,添加纯净的牛骨髓油,制成油茶。辅料则要根据口味添加,咸味的油菜加入盐、花椒粉,甜味的油菜则加入白砂糖、蜂蜜、麦芽糖等。两种味道都要掺入适量的熟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等,当地人以咸味油菜为主。吃的时候常常要泡上麻花。

(五十二)金瓜豌豆黄

西安传统时令小吃,过去主要在春节和夏季做,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或买到。做法是把豌豆蒸熟,然后制成豌豆茸;把金瓜(—种体形很小的南瓜)去皮切块蒸熟,也制成茸;再加去核的红枣和白糖,趁热搅匀,盛进盆中,晾凉后放入冰箱,吃时切块即可。

(五十三)酸梅汤

西安最常见的一种饮料,以回坊的酸梅汤最为有名。坊上的酸梅汤以乌梅、玫瑰、山楂、冰糖等为原料,大锅熬制后倒入铜缸内放置,做好后不再兑水,内含少许乌梅原料。酸梅汤有生津解渴、降火解腻的功效,夏季尤其受欢迎。

(五十四)凉粉

西安著名的风味小吃。凉粉种类繁多,豆类、米类或芋类都可做原料,如豌豆粉、绿豆粉、土豆粉、红苕粉等。给粉面加适量水稀释成糊,不断搅动,煮熟后冷凝成块。

凉粉的吃法有两种:一是凉拌,二是热炒。凉拌的时候并不用刀子切凉粉,而是用“锼子”(一种特制的铁皮浅勺,圆形,上面布满圆孔)一圈圈在凉粉上盘旋,将粉条从一个个圆孔中刮出来,然后装在碗里,加上辣椒油、芥末、麻油、香醋、细盐、大蒜汁等调料。热炒的凉粉要先将凉粉切成麻将大小,然后在锅里放上油盐葱姜之类,用文火煎成金黄色即可。

(五十五)卤汁凉粉

西安人夏季常吃的一种清真食品。将绿豆凉粉蒸熟后切成细条,再加入制好的卤汁(洋芋淀粉加10余种调料等熬制而成)和调料汁。卤汁凉粉可以单吃,也可以泡馍,吃前先把馍掰成蚕豆大小,然后将松花蛋切成两半放在碗边上,再从水盆里捞起一大块凉粉切成条状放在馍上,用木勺舀上一勺温热卤汁均匀地浇在凉粉上,最后将芥末、蒜水、芝麻酱、油泼辣椒、香油等调料浇在上面。因凉粉质软,因此吃的时候不能夹搅,要用筷子顺着碗边往嘴里刨着吃。

(五十六)粉汤羊血

西安很盛行的传统特色小吃,做法是以煮熟的羊血为主料,配上煮熟的豆腐、粉丝和生菜。吃时将羊血、豆腐、粉丝放入碗中,调入腊汁油(用姜、丁香、花椒、茴香、朝天椒、食盐、桂皮、八角、胡椒粉加上猪油熬煮而成)、辣椒油、生菜,浇入适量的滚汤即成。

(五十七)泡泡油糕

西安传统名小吃,因表皮能炸出许多泡泡而得名。先和好烫面,方法是将开水加熟猪油搅匀后加入面粉,一边用小火加热,一边用勺子搅匀,把面烫透,猪油、水、面的比例一定要恰到好处。再包进黄桂、白糖馅儿,放入油锅中炸。在炸的过程中,油糕内部水蒸气大量形成,气体急剧上升的同时,淀粉膨胀焦化,逐渐形成泡泡。

(五十八)油糕

西安人常吃的一种面点。以白面、糖、油、水为原料,经过揉搓和烫面后和好面团,包上糖馅,压扁后放油锅中炸熟。西安人一般作为早点,与豆浆或稀饭一起吃。

(五十九)浆水鱼鱼

西安人夏天十分喜爱的一种食品。做法是用土豆粉、玉米面或白面依照做搅团的方法进行加工后,再从漏盆自上而下漏到盆下的凉水容器里。因其漏下的形状像蝌蚪,故名“鱼鱼”。吃时浇上浆水菜汁,再放上红辣椒、炒韭菜,酸辣爽口。

(六十)麻叶儿

西安人春节期间或者过事的时候做的一种面食。用温水和成硬面团,然后擀成薄面片,再将面片叠好切成小片,用剪刀剪成均匀的切口,然后做成菱形或拧成花样,下油锅中炸至金黄即可。

(六十一)枣糕

西安地区的特色小吃。在发面里放入适量食用碱,再用玫瑰水化开红糖,跟小米面、鸡蛋、牛奶一起掺进发面中,搅成稀糊状;将模子放入蒸笼内,把调好的面糊倒入一半,刮平,放上去核的小枣,再倒上剩下的一半面糊,在上面放蜜枣,用旺火蒸熟即成。

(六十二)蜂蜜凉粽子

西安常见的清真食品。主料选用糯米,制法有两种:一种是有馅的,配料是红豆沙,裹上粽叶,形似菱角,即传统的粽子;一种是无馅的,用干净白纱布裹上纯糯米上笼蒸熟,形状为长条形。蜂蜜凉粽子主要是第二种做法的粽子,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以前是夏季的时令小吃,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着吃。

(六十三)凉糕

西安地区著名的清真食品,将糯米上笼蒸熟,把米趁热揉成泥状,取一半铺平,放上豆沙馅,再铺上另一半,撒上豆面,芝麻,白糖。吃时用小刀切片,洒上蜂蜜、玫瑰酱。

(六十四)元宵

西安地区的传统小吃,也是年节特有的风味食品,一般是在元宵节吃。西安的元宵不是包的,而是将馅料放在糯米粉中来回滚动,让糯米粉包裹住馅料,吃的时候可以煮、炸、蒸。馅料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主。

(六十五)龙须糖

西安地区的著名风味小吃,因其外观洁白绵密、细如龙须而得名。原料为糖胶、砂糖、花生、芝麻、椰丝等。把麦芽糖放在干净的小盆里,再将小盆放入热水锅中慢慢化开,让麦芽糖变软,取出来放在案子上反复揉搓,像和面一样。然后将其搓成细条,粘上淀粉后折叠重复拉扯。拉很多次后,麦牙糖颜色开始变淡。这时再把麦芽糖做成一个圆形,在炒米粉里拉,将糖拉得如同头发丝一般细,然后放上花生酥、芝麻、椰蓉等拌好的馅料,卷包起来即可。

(六十六)冰糖雪梨

西安十分常见的一种时令饮料,清热解渴,冬季最受欢迎。做法是将梨、红枣、枸杞、冰糖、陈皮等加水煮熟。普通人家中一般用小锅,回坊常见的一般是用大锅。

(六十七)枣沫糊

西安著名的风味小吃。将红枣晾干后磨碎,磨得越细越好,加入水、红豆、面粉、白糖等熬成稀糊,色红味甜、滑润可口。

(六十八)八宝稀饭

西安回坊特色食品。所谓八宝,通常指熟糯米、葡萄干、蜜枣、百合、蕨麻、莲子、红枣、核桃仁等。熬的过程是将蜜枣、红枣、核桃仁切成丝和丁,莲子去蒂,在铜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糯米烧沸,加入淀粉、白糖、红糖和其他辅料,改小火煨煮至熟。盛到碗里后撒上葡萄干、果脯即可食用。

(六十九)玫瑰镜糕

西安地区的著名小吃,因形似圆镜而得名。将大米磨成粉,加入葵花籽和芝麻,放入特制的小木碗里蒸熟。吃的时候用小棍把蒸好的镜糕顶出来,抹上玫瑰酱或其他酱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零食。

(七十)甑糕

西安地区的传统小吃。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辅以芸豆、葡萄干等,用“甑”蒸成的一种甜糕。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蒸甑糕时,将甑放在一个大敞口锅上,锅中添水,再将浸泡好的糯米、红枣铺在甑底。正宗的甑糕蒸的时候对装甑的程序、加水的时间、火候的把握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七十一)糟肉

又叫“蒸肉”“红枣糟肉”,自古便流行于西安地区。“糟”是腌制食物的一种方法,一般用酒或酒糟腌制。用猪五花肉为原料,以醪糟醅和大枣作为配料,先腌后蒸,其成品刀工精细、形态美观、色泽红亮。

(七十二)水磨丝

西安地区传统经典凉菜。将猪耳朵煮熟后用石板或其他重物压平,接着切成纸一样的薄片,再切成线一样的细丝,然后根据个人喜好加调料拌制就可以了。

(七十三)醋粉

西安地区很有地方特色的一道凉菜,又叫“醋糟粉”或“醋淋”。醋糟就是滤醋后剩下的一些粮食残渣,在醋缸中不断沉淀而成。醋粉的做法和凉皮类似,将醋渣加入凉水浸泡,再加入面粉搅拌均匀,调成稠糊状,然后和蒸凉皮一样放入蒸笼蒸制而成,吃时切成厚面条状,加入调料拌匀。

(七十四)冻冻肉

也叫“肉皮冻”,是西安地区常吃的凉菜。冻冻肉分为皮冻和鱼鳞冻两种。将猪皮(或鱼鳞)、葱段、姜块、花椒、大料瓣、小茴香等一起熬成胶状,然后加上盐,稍凉后放点蒜末,冷冻成冻即可。吃时切成条块状,撒上辣椒油、醋、酱油。

(七十五)粉蒸肉

又名“面面肉”,西安传统清真小吃。将净牛羊肉切块,拌五香粉和盐腌渍后加清水、花椒粉和牛油,搅拌均匀,再倒入适量面粉,搅拌至面粉粘附在肉上为止。蒸笼中铺湿布,摊几层搅拌好的米粉肉,旺火蒸熟。可以单独吃,也可以夹馍吃。馍呈荷叶状,当地人称为荷叶饼,相当于将一个圆饼对折,方便夹肉。

(七十六)梆梆肉

西安地区的一种风味小吃。以猪大肠为主料,配以专门的秘方卤制而成。从前小贩都是挑着担子、敲着竹梆子,沿街叫卖,故称作梆梆肉。现在一般都是在葫芦头泡馍店中单卖,吃时切成小段,蘸上蒜、醋、辣椒油调成的汁,配以泡菜,是很好的下酒菜。

(七十七)响皮

西安有道名菜叫“烩三鲜”,其中的主料之一就是响皮。响皮的原料是猪肉皮,做法是先将其加工成干肉皮,然后用油炸(油发)或用盐炒(盐发)的方式制成响皮。由于在油泼或盐发的过程中会发出“啪啪”的响声,所以叫响皮。发过的响皮变得蓬松柔软,会出现许多海绵和蜂窝状的孔,所以又称“蜂窝肉”“海绵肉”。响皮和发过的鱼肚从外观上看极为相似,所以又给响皮冠以“鱼肚”“皮肚”“玻璃肚”“赛鱼肚”的美称。

(七十八)葫芦鸡

西安特有的传统名菜,皮酥肉嫩、香烂味醇,被誉为“长安第一味”。葫芦鸡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葫芦鸡”,系“囫囵鸡”的音转,即一只整鸡的意思;另一种是因为做出来的鸡形似葫芦而得名。如果这两种说法合起来,就更准确了。葫芦鸡的做法是,选用1千克左右的嫩肥母鸡先煮,煮到半熟然后上笼蒸,蒸时加料酒、酱油、盐、冰糖、桂圆、八角、姜块、葱段和猪肥膘肉,添肉汤淹没鸡身,蒸到烂熟后再炸,炸至鸡身呈金黄色立即捞出,不可炸焦炸碎。吃时可蘸椒盐、辣椒面。

(七十九)八宝肉辣子

西安地区著名风味菜肴,既可当菜又可当臊子。通常主料有辣椒面、咸菜丁、大肉丁,配料一般会就地取材,或因季节的不同,加上黄豆、红萝卜丁、莲菜丁、蒜薹、玉兰片、竹笋等,加酱油、面酱炒成。当地人喜欢夹在热馒头中吃。

(八十)油泼辣子

西安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既可当菜,也可当调料。陕西八大怪中就有“油泼辣子一道菜”的说法。把干辣椒研磨粗细均匀,加适量盐,再把菜籽油烧热(油温的控制非常关键),浇入辣面中,然后迅速将凉的香醋滴入油泼辣子中。凉热相遇,产生泡沫,辣子像睁了眼一般,因此又称“睁眼辣子”。

(八十一)辣子疙瘩

又称为“大肉辣子疙瘩”,既可当菜,也可当饭,是西安的特色小吃。制作辣子疙瘩分“壏肉”“捏疙瘩”和“做汤”几道工序。辣子疙瘩中的肉块用鲜猪臀肉、甜面酱、姜末、辣面子和盐、醋等烹制而成。把韭菜或小白菜洗净、剁碎,加上虾仁粒、五香粉、盐、酱油及芝麻油搅拌成馅,把馅料放在面皮上,将面皮的3个角折压在一起就成了疙瘩。

吃辣子疙瘩时,先把烧饼或饦饦馍掰碎,放入碗中,在馍上撒些蒜苗、香菜,加入粉丝。锅内添入肉汤,烧开后,先下疙瘩,再下壏好的辣油肉块、香菇丁、黄花、木耳,煮熟,趁汤沸舀到碗里,加上香油、味精。因为有大量辣子,所以味道很辣、碗中飘红。当地有民谣云:“辣子疙瘩出了巷,街头街尾到处香,争先恐后去排座,只怕迟了不见汤。”

(八十二)腊汁肉

西安特色名吃,以猪肋条肉为主料,加上料酒、葱、姜、盐、冰糖、酱油、八角、草果、砂仁、荜茇、桂皮、高良姜、花椒等配料煮成。焖煮时,保持小火,不能翻浪,以保证汤不浑浊、成品完整。腊汁肉既可作凉菜,又可作肉夹馍、腊汁肉揪面片的配料。

(八十三)金边白菜

西安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所炒白菜的四周有韭菜叶般宽窄的金黄色镶边,而四周之内的白菜又保持了洁白的颜色,故而得名。把白菜叶子去掉,切成骨牌片大小(现在的厨师大多切得比较细),以辣椒和姜末、醋、酱油、盐和糖为辅料大火翻炒而成。清代美食家薛宝辰所著《素食说略》一书说:“金边白菜,西安厨人作法最妙,京师厨人所不及也。”

(八十四)狮子头

西安地区传统菜肴。当地人家中红白喜事的时候,这个菜是必上的菜。将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斩成肉泥,再加上葱、姜、鸡蛋、油、盐、蒜、胡椒粉、料酒、淀粉、生抽、蜂蜜、白糖、鸡精等配料,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可清蒸可红烧。西安地区的狮子头一般有两种,大个的,一碗4个,叫狮子头,也叫四喜丸子;小个的,一碗18个或24个,叫清蒸狮子头。

(八十五)光头炒肉

西安著名家常菜。此菜除少许葱段等调味品,无任何副料,因此叫“光头炒肉”。以猪后臀尖肉为主料,配以淀粉、大葱、姜、盐、黄酒、味精、酱油、菜籽油等炒成。虽取料单一,却香酥可口,最宜下酒佐餐。

(八十六)条子肉

为西安地区城乡的一道家常菜,是招待客人必上的菜,也是“取料单一,滋味纯正”的一个典型。以猪五花肉为主料,配以酱油,再经煮、炸后切成3厘米长、1厘米宽的肉片,上笼屉用旺火蒸,最后再加调料红烧。食时既可当菜,也可用荷叶饼夹着吃。

(八十七)海参包袱底

西安招待客人时高规格的菜,此菜一上桌就决定了宴席的档次。该菜品分清汤海参包袱底和烧海参包袱底两款,前者为夏令风味大菜,后者宜冬季食用。清汤海参包袱底的包袱底用豆腐皮包大肉馅制成。烧海参包袱底的包袱底一样用豆腐皮包大肉馅制成,但须包作拇指粗的卷状,切约4厘米长,过油至呈金黄色。

(八十八)薏米鸡

薏米鸡是西安的传统名菜,也是待客的高规格的菜。以嫩母鸡为主料,薏米仁、姜片、葱段、绍酒、精盐、清汤、味精等为配料。做法是将鸡腿煮熟后剔骨切块,薏米与葱姜炒熟,将熟的鸡块和薏米放入汤盆中,浇上高汤即成。薏米鸡在过去是极珍贵的一道菜,宴席上这道菜是主人身份的一个标志,也是宴席等级的一个标志。

(八十九)烩三鲜

西安传统风味菜肴。在民间非常普及,也是宴席上必上的一道菜,可干烩,也可加汤。将肉丸子、响皮、肥瘦肉、香菇、黄花菜、青菜、木耳、土豆、鸡蛋等,加入盐、八角、小葱、香油、香菜、五香粉、姜、淀粉、猪油等调料翻炒,如果是干烩就少加汤,如果做汤就多加汤。这道菜内容丰富、味道鲜美,很适合普通人家的口味。

(九十)蜜汁葫芦

西安地区特色菜肴,一般为在主菜上完后上的一款甜食。做法是用小麦面粉作主料,以鸡蛋、淀粉、猪板油、蜂蜜、白糖作配料,经过炸制而成。因形状像葫芦,吃时要浇匀蜂蜜,因而得名。

(九十一)五侯鲭

西安地区传统名菜,经典陕菜之一。主料为水发刺参、鱼肚、鱼翅、裙边、鱼皮、鲍鱼、干贝及高级清汤,选料珍贵,汤清味鲜,为宴席中的珍品。

五侯鲭据载为西汉娄护所创制。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5位侯爷关系不融洽,娄护为调解矛盾,合王氏五侯家珍膳而烹饪的杂烩,传食于5家之间,后成为一道美味。

鲭就是用鱼和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杂烩,是中国大烩菜的始祖,随着时间推移,经过辐射、传播、发展为流行各地的“全家福”“烩全家福”“烩三鲜”“什锦大杂烩”。“五侯鲭”传至沿海地区福建后,演变为“佛跳墙”。

(九十二)温拌腰花

西安传统特色风味凉菜。温拌是陕菜独有技法,方式很多,每种都略有不同。在调味上要一次定准,整个制作过程一气呵成。将猪腰子切成片,与粉丝、木耳、莴笋等入水汆熟。拌上食盐、酱油、醋、胡椒粉、料酒、姜、蒜等佐料。将花椒放入香油中,油烧热后浇在菜上拌匀即成。

(九十三)芥末三丝

西安地区非常普遍的风味凉菜,把胡萝卜、青笋、粉丝或黄瓜、金针菇等切成丝,拌上芥末油和酱、盐、白糖、生抽、白醋、香油等调料,撒上些香菜作为点缀。清爽利口,是下酒好菜。

(九十四)三皮丝

西安地区特色风味凉菜。三皮丝是由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的“羊皮花丝”演变而来的一道长安古菜。此菜以鸡皮、熟猪皮、海蜇皮为主料,调味后拌制而成。

(九十五)烤肉

特色小吃,遍布西安城乡。通常在夜市上卖。烤肉的品种很多,以牛、羊、鱼肉为最多。做法是把肉切成或大或小的块,用铁签或竹签串成肉串,抹上油,撒上盐、孜然、辣椒面,加上自配的烤肉酱料烤制而成,每串若配上肥肉更能做出汁浓、味美的烤肉来。

(九十六)神仙粉

西安地区非常独特的一种小吃。在夏秋两季,当地居民采摘秦岭北麓山区当地人称作“糜糜稍”的树木的叶子,晾干后放到盆里,加入开水,稍凉后用力揉搓,去掉叶柄和杂物,再放进一个干净盘子,冷后即成凝胶状。吃时将凉粉切块后加入蒜、醋、油泼辣子等。神仙粉味苦清肝、清火明目,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九十七)一日两餐

关中地区的一般平民,尤其是农民,吃饭是每日两餐制。清早男人们到地里耕作,早上九十点左右女人们把饭送到地里,吃完饭继续干活,到下午四五点回家吃第二顿饭。而在西安城镇,人们基本上保持一日三餐的习俗。

(九十八)老碗会

“老碗会”是一种戏称,指关中农村人端着饭碗,聚在村中某个相对固定的场所,一边吃饭,一边“谝闲传”这一起居习惯。

关中农村将大碗叫做“老碗”。关中农民,特别是食量较大的青壮年人,喜欢端老碗吃饭,为的是减少再次盛饭的麻烦。喜欢到“老碗会”上来吃饭的人,端老碗的更多,但也不是凡来者必端老碗。

老碗会的“会址”是自然形成的。一般夏天多在宽敞、通风,树荫比较浓密的凉爽之处;深秋和冬天,则必在避风、向阳的暖处。一个村子往往有几个“会址”,一般说来,十几户至二三十户聚集的区域总有一个“会址”。除了下雨和寒风呼啸的天气外,几乎每天早饭、午饭时,都有不少人到老碗会场来吃饭。

(九十九)有凳子不坐圪蹴下

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关中人爱蹲,有种说法叫“站着累,坐着窝,圪蹴休息最受活”。蹲的姿势是膝盖弯曲、大腿压在小腿肚子上,这种姿势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农村人吃饭、开会、过红白喜事(婚嫁、丧葬)时都喜欢蹲着。关中农村的男人女人都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吃饭、“闲谝”。关中的村头、老庙、碾盘前后,随处可见蹲成“一顺顺”(一排排)的男女老少。

(一百)酿醋

酿醋在西安不少农家具有千百年传统,商业性的作坊目前已经被现代化的中小企业所取代。西安民间酿造粮食醋的过程大致有扎曲、发醋、拌醋、搭醋(淋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