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 龙

腿 龙

腿龙又称肢龙、棱背龙,在希腊文意为“腿蜥蜴”。腿龙是种四足、有较轻骨板、草食性的恐龙,身长4米。它们生存于早侏罗纪锡内穆阶到赫特唐阶,在2亿800万年前到1亿9400万年前。

腿龙的化石发现于英格兰与美国亚利桑那州。腿龙被称为最早的完整恐龙。腿龙与其近亲已在三个大陆上发现。

完全成长的腿龙,与其他恐龙相比,部分相当小。有些科学家估计腿龙身长4米。腿龙是四足恐龙,后肢较前肢长,后肢下半部的骨头较粗短。它们可能以后肢支撑身体,以吃树上的树叶;但腿龙的前脚掌与后脚掌一样大,显示它们有几乎四足的姿势。腿龙有四个脚趾,最内侧的趾骨是最小的。

不像晚期的甲龙下目恐龙,腿龙的头颅骨低矮、呈三角形,长度比宽度长,类似原始鸟臀目恐龙。腿龙的头部小,而颈部比大部分装甲恐龙的颈部长。

如同其他装甲亚目恐龙,腿龙是草食性,并拥有非常小、叶状颊齿,适合咀嚼植物。一般认为它们进食时,是以单纯的下颚上下移动,让牙齿与牙齿间产生刺穿—压碎的动作。不像晚期的甲龙类,腿龙头颅有五对洞孔,这特征可见于原始鸟臀目恐龙,而牙齿较晚期的装甲恐龙更像叶状。

腿龙最独有的特征是它们的装甲,由嵌在皮肤里的骨质鳞甲构成。这些皮内成骨(Osteoderms)以平行方式沿着身体排列。皮内成骨也存在于鳄鱼、犰狳以及某些蜥蜴的皮肤里。这些皮内成骨有两种形状。大部分是小、平坦的骨板,但也有较厚的鳞甲。这些鳞甲沿着颈部、背部、臀部以垂直、规则的方式排列,而四肢与尾巴上有较小的鳞甲排列着。

腿龙侧面的鳞甲呈圆锥状,而非小盾龙的刀锋状皮内成骨,这种特征可用来辨认腿龙。腿龙头后方拥有一对三尖状的鳞甲。与较晚期的甲龙下目恐龙相比,腿龙有较轻的装甲。

目前已发现腿龙的化石化皮肤痕迹。腿龙的骨质鳞甲之间有圆形鳞甲,类似希拉毒蜥。在大型鳞甲之间,有非常小(5~10毫米)的平坦粒块分布于皮肤间。

在较晚期的甲龙下目恐龙里,这些小型鳞甲可能发展得较大,并固定至多个皮内成骨形成的骨板,如甲龙。这个时期的兽脚亚目恐龙并未发展出强壮的肌肉与锐利的牙齿,因此腿龙的鳞甲可提供足够的防御。

腿龙以及它的侏罗纪近亲是草食性恐龙。然而,其他鸟臀目恐龙拥有可磨碎植物的牙齿,腿龙有较小、较不复杂的牙齿与颚部,只能有单纯的上下的颚部动作。在这方面,腿龙类似剑龙科,剑龙科恐龙也有原始的牙齿与简单颚部。

如同其他剑龙类,腿龙因为缺乏咀嚼能力,它们可能吞食胃石以协助磨碎食物,与现代鸟类和鳄鱼的方式一样。腿龙的上颚前段有小牙齿,应是用来咬断植物的。它们的食性可能是以树叶与水果为主,而禾本科植物直到白垩纪才出现,此时腿龙已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