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的生生灭灭

万物的生生灭灭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很成功的物种。它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时间长达1亿多年之久。

地质史的中生代,大约距离现在2.2亿至7000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暖和,地壳运动比较平衡,裸子植物,如松、柏、苏铁、银杏等长得非常茂盛,陆地上河流纵横,湖泊广布,有大量动植物供古代爬行动物食用。这是地球史上爬行动物大发展的时代。

陆地上有各种各样的恐龙,有的身长20~30米,身高3米多,体重150吨,真可谓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海中有鱼龙,空中有翼龙。因为这时爬行类在动物中占有绝对优势,所以中生代被称为“恐龙的时代”。特别是庞大的恐龙,它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但是,大约在6500万年前,曾经独霸世界的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突然消失了。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这在科学上至今仍是一个谜,人们于是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说明恐龙的消失。所有这些说法,都仍然是一种假说,或者猜测。这仍然是需要科学家深入研究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恐龙的灭绝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地球生物史已经表明,古代爬行动物恐龙灭绝了。但是,这不是一切生物的灭绝。如它发展为现代爬行动物。特别是发展为更先进的哺乳动物。这只是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在动物界的优势地位的丧失。这种地位被哺乳动物取代了。因此,这是生物的进化,是进步,而不是退步。

这里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应当怎样认识“灾害”?

恐龙灭绝,不管是什么原因,可以归结为地球上出现过一次重要的灾害,即自然界发生了不适宜恐龙生存的变化。

地质学关于地球史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地质史不同时代的交界面上,都发现大量动植物的种类灭绝,同时又有大量新的动植物物种产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地球灾变”。这种灾变引起旧的物种大量灭绝,同时新的物种大量产生。如恐龙的灭绝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这是地质史上中生代与新生代交替的时期。地质史表明,这个时期发生了一次地球重大灾变。它不仅使恐龙灭绝了,而且90%的其他物种也灭绝了。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地球灾变”?它对于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来说,当然是灾害,并导致它们灭绝。但是,对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来说,就不仅仅是这样了。

过去的生物学主张“渐变论”。如达尔文学说就是用渐变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即生物的“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有的人甚至说“灾变论是反动的”。甚至在很长的时期里“灾变论”是受尊重的研究成果中禁止使用的一个词。

但是,地质史的事实表明,地球上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灾变。它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进化了重大的作用。

实际上,地球的地质运动有渐变的时期,也有灾变的时期。渐变时期,环境变化不大,生物进化具有渐变性和连续性;灾变时期,环境急剧变化,物种大量灭绝,生物进化出现间断性。达尔文的学说适合渐变时期,“灾变论”则适合地球灾变的时期。

按照生物进化的过程:“地球灾变→物种灭绝→生物进化”。

在达尔文学说中,自然选择引起生物进化同时被淘汰的生物灭绝。这里物种灭绝是进化的结果。

在灾变论中,灭绝是进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不是进化导致灭绝,而是灭绝导致进化。也就是说,地球灾变使生物灭绝,同时导致生物的进化,新的物种产生。

这么说来,地球灾变,或灾害,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进化有重大意义。

第一,灾变引起了某些生物灭绝,从而让出生存的舞台,为新的物种形成和扩展提供了空间;第二,灾变改变了环境,产生了新的生态环境和新的物种发展的机会,从而为灾变中幸存的物种发育出新种;第三,灾变这种剧烈的变化,促进生物基因突变,从而为更多的新物种提供产生的机会。如6500万年前的地球灾变,这是一次地球环境的“彻底变化”。统治地球达1亿多年之久的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结果灭绝了。但是,它使更先进的哺乳动物获得了发展。哺乳动物适应这种变化,从而逐渐代替了恐龙的优势地位。因而正是恐龙的灭绝,开始了哺乳类动物的大发展,以及灵长类动物的进化,从而才有了人类的产生。这是生命世界的飞跃性的进步。同样正是灾变使裸子植物大量死亡,才有更先进的被子植物的大发展,并代替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

总之,地球灾变,由于有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它使地球自然环境和生态过程发生“彻底变化”,大批物种灭绝,表现了生物渐变过程中断;同时,大批新的物种产生和繁荣,产生了新的生物进化过程,以及生态系统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里,地球灾变,对于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来说,它是“害”,这种灾害终于使它们在地球上灭绝了。但是,对于更先进的哺乳动物来说则是利,它为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机会。说白了,灾害是生命进化和生态系统发展的动力,或者它是生态进化的形成,导致不同生态系统的交替。这里“灾害”是作为生物进化的因素,以及是作为生态系统演化的机制表现的。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恐龙是一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最早出现在2亿3000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