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之王成为恐龙灭绝的新因素

鳄鱼之王成为恐龙灭绝的新因素

在距今约1.1亿年以前,恐龙并非地球上唯一的统治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尼日尔的特内尔沙漠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距今1.1亿年的巨型鳄鱼化石,这种鳄鱼的学名叫“Sarcosuchus”,意思是生物界的最高统治者。这只鳄鱼与恐龙同处一个时期——白垩纪,是当时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之一。

让研究人员吃惊的是,这样的鳄鱼在恐龙横行的远古时代,有时竟以捕食恐龙为生。那么,它是如何捕食恐龙的呢?

与许多生活在浅海中的古代鳄鱼不同,这种爬行类鳄鱼以河流为家,主要栖息在深水区。当时,陆地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无数河流纵横交错,遍布其间。

而这种鳄鱼就栖息在这些宽阔的河流中。每当恐龙感到饥渴,到河边饮水时,就是鳄鱼捕杀恐龙的最好时机。于是,恐龙的噩梦也就降临了。

逮住恐龙并让它成为口中美食对于鳄鱼之王这种超级鳄鱼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鳄鱼之王虽与恐龙同时代,但它处在当时食物链的顶端,是动物界绝对的主宰。

通过对新发现的鳄鱼头骨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这类鳄鱼之所以能捕食恐龙,主要因为它有着非常特殊的身体构造。目前的发现表明,鳄鱼之王至少长12.2米,重达10吨,与现在还存活的最大型鳄鱼相比,鳄鱼之王的体积也是它们的10~15倍。它的颌部很长,长有超过100颗的短而粗的圆柱形牙齿,并有咬合严密的深复牙,可以咬碎大型脊椎动物的骨骼。

它的鼻子末端长着一个巨大的、球根状的突起,突起里面有一个空腔。这使它的嗅觉异常灵敏,并能发出奇异的声音。而且,这种超级鳄鱼的牙齿也非同一般。

与一般以鱼类为生的动物相比,它的下颌牙不仅与上颌牙互相交错,而且能精确无误地嵌入其中。在100多颗牙齿当中,一排门牙能咬碎骨头,撕裂像恐龙一样巨大的猎物。此外,它的眼睛也难以理解地向上翘起。

每当恐龙到河边喝水的时候,鳄鱼就把十几吨重的身体藏在水下,水面上只露出一双眼睛,然后,慢慢地接近猎物,伺机发动突然袭击。它用这种方法,使许多恐龙转瞬之间就成为它的美餐,有时,巨型恐龙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厄运。

除此之外,鳄鱼的皮肤上还长有一层片状骨质“盔甲”。

这些“盔甲”不仅像树的年轮一样标志着鳄鱼的年龄,而且还能保护鳄鱼在捕食猎物时免受伤害。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了这种超级生物的存在,法国地质学家曾经在1964年发现了这种鳄鱼的部分骨骼化石。但由于没有发现完整的头骨,鳄鱼之王的形体特征无法确定。

在1997~2000年,塞利诺的队伍挖掘到三具成年和三具未成年鳄鱼的骨骼化石以及无数的骨头碎块。

发现鳄鱼之王的特内尔沙漠1亿多年前的生态系统与现在完全不同,密布的河流使这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得以生存。塞利诺搜集的化石包括几块约1.8米长的完整古鳄头骨及大量脊椎、肢骨和鳞甲片化石,足以构成一个巨型鳄鱼完整骨架的一半。鳄鱼之王从头到尾都覆盖有坚硬的鳞甲片,每片鳞甲直径约30厘米,并和树木一样长有年轮。

塞利诺发现的鳞甲片化石上有40圈年轮,而1只萨科苏克斯要完全长大约需要50~60年的时间。

鳄鱼之王并不是历史上唯一存在的巨型鳄鱼,人们还发现过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戴诺苏克斯和1500万年前的兰弗苏克斯。这些巨型鳄鱼化石的发现对生物进化史的研究有独特价值,因为巨型鳄鱼不仅曾与恐龙同时存在,还延续到恐龙已经绝迹的新生代。

不过,就像巨大的恐龙家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古代鳄鱼都像鳄鱼之王一样身形巨大、牙齿锋利有力。

塞利诺在考察中还发现了其他4种不同种类的古鳄鱼化石,它们与鳄鱼之王同时代,但体型相差极大,最小的一种头骨只有8厘米长。不久前,纽约大学的考古学家戴维·克劳斯率领的一支考古探险队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食草陆生鳄鱼——Simosuchusclarki,它有一张短而有力的嘴,有像食草动物——蜥蜴、食草恐龙一样的牙齿。这种牙齿从未在以往出土的鳄鱼化石和现代鳄鱼中看到。

这是至今为止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不仅因为它是食草的——有一个短得像猪一样的嘴,而且它的其他特征还让人们相信,这是个陆生生物,而非一般的水生鳄鱼。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所有这些发现,证明在侏罗纪早期,即2.3亿年前开始在地球出现的鳄鱼家族分化成完全不同的两支:一支在水中,一支在陆地。白垩纪早期出现了与现代鳄鱼相似的古代鳄目动物,它们有与现代鳄鱼相似的头骨,已开始两栖生活。

鳄鱼从白垩纪晚期日趋多样化,大的5米长,小的不足1米,以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需要。鳄鱼之王就是这种分化后期的品种,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与现代鳄鱼不属于同一个支系。

考古学家认为,建立灭绝品种和现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过去的地理结构。但是,就像恐龙的突然灭绝一样,很难指望人们能确切搞清楚物种是怎样、何时传播开和灭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