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行星谋杀了恐龙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地球从形成的一刻起,至少遭遇到了两次天大的浩劫,即被小行星迎面相撞,一次在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与地球相撞,这次撞击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称霸一时的恐龙因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种,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随着地球的演变,新的哺乳动物开始繁衍生息。另一次发生在2.5亿年前,灾情更为惨重,却同时成就了恐龙时代的开始。也就是说,恐龙在距今2亿年前的兴盛也可能与“行星撞地球”有关。
科学家在2.5亿年前的沉积层里发现巴基球,这是一种呈球状的碳分子结构,并存在于困在里面的太空气体中。
这种结构可能在地球之外形成,所以一定是在地球二叠纪时期,地球曾与某个天体撞击,使地面上的大部分物种毁于一旦。
这个天体的直径约有10公里。这次撞击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0世纪记录到的最强烈地震能量的约100万倍。
一度雄霸地球的三叶虫完全灭绝。这种像蟑螂一样的动物,当时已繁衍出15 000个品种,可是无一幸存,地球上90%的海洋生物,以及70%的陆上脊椎动物全部消失。
这一类“灾变说”一度被一些人否定,人们更愿意相信,人是无可避免地“自然”产生、发展。然而,1939年,阿尔法日茨终于让科学界相信,是与天体的碰撞造成了恐龙的灭绝。这次新的发现开始让人们猜测,也许已知的20多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都与这一类灾难有关。
美国和奥地利等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些新的证据,可以支持他们的上述结论。他们对北美70个观测点所发现的恐龙足迹和其他化石资料的分析显示,2亿年前可能有一“天外来客”撞了地球。分析还发现,在这之后,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主要物种发生了大规模灭绝,为当时尚属地球“少数民族”的恐龙打开了进化之门,为恐龙的大量繁衍创造了条件,恐龙由此而逐步成为这个星球上的“霸主”,统治地球食物链长达1.35亿年,直至又一次外星的撞击才导致了它们的毁灭。
科学家所分析的观测点地层,横跨了三叠纪(距今2.48亿~2.08亿年)和侏罗纪(距今2.08亿~1.46亿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三叠纪和侏罗纪交接时期的地层中,元素铱含量出现了异常的突然增高,铱普遍存在于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中,地球岩石中该元素通常较少,铱元素含量因此而被认为是分析地球遭受外来天体撞击的主要“时间标记”,即可帮助人们了解当时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把这一证据和古生代、中生代的地球生物状况联系起来,科学家们据此推断,距今2亿年前,可能有小行星或彗星与地球发生了撞击。
小行星或彗星撞地球促成恐龙“兴起”并非新的理论,其他一些科学家曾做过类似假设,但却一直未能找到三叠纪和侏罗纪交接时期地层中铱含量异常增高的迹象。美国和奥地利科学家在研究中借助了高分辨率的质谱分析技术,这一技术使他们能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对这一时期地层中铱元素的变化进行分析。一些专家评论说,美、奥科学家的成果,提供了迄今有关该时期地层中铱元素异常升高的首个令人信服的证据。
研究表明,侏罗纪早期,巨型恐龙开始在地球上大量繁殖,而此前正好是一段地球生物大量灭绝的时期。是什么造成了地球生物的大量灭绝呢?科学家曾经猜想,2亿多年前,地球曾受到过外来天体的撞击,使得地球上近一半的物种遭受灭顶之灾,减少了恐龙的竞争对手,从而为恐龙中的幸存者扩展了生存空间,恐龙由此迅速崛起,称霸地球。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的话,就太富有戏剧性了:恐龙的兴衰,同样都是天外来客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