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快乐的心灵天堂

二、拥有快乐的心灵天堂

传说在天堂的某一天,上帝和天使们召开一个头脑风暴会议。上帝说:“我要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幸福快乐,我们把人生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好呢?”

有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高山上,这样人类肯定很难发现,非得付出很多努力不可。”

上帝听了摇摇头。

另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大海深处,人们一定发现不了。”

上帝听了还是摇摇头。

又有一位天使说:“我看哪,还是把幸福和快乐的秘密藏在人类的心中比较好,因为人们总是向外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而从来没有人会想到在自己身上去挖掘这幸福快乐的秘密。”

上帝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

从此,这幸福快乐的秘密就藏在了人们的心中。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像谦虚、合作精神、积极的态度、还有爱心。这些成功的特质几乎都可以在每个人的身上找到,只是许多人没有把这些“成功快乐的资源”运用好而已。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们每天遇到的事物,都包含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自己决定。因为所有的事情和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把事情和经验转为绊脚石或者踏脚石,由你自己决定。

情绪、压力或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系统产生出来的。有能力为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当然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相信自己有能力或凡事有可能,是对自己成功快乐最有效的保证。所以让我们都拥有一个快乐的心灵天堂吧!

心灵的天堂,你有自己心灵的天堂吗?你有单纯快乐的时光吗?我想,你是有的。因为上帝把快乐藏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童年真好”,当你看到小孩子快活的玩耍时,当你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往事时,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说道或想到这个词呢?冯雪峰那首充满纯真的小诗难道不使你感到那份美妙吗?可怜的浮士德在他认为生活没有任何乐趣的时候准备饮鸩而死,却从天使的歌声中回忆起了儿时的快乐时光,进而燃起了生的希望……而我们何不也从那童年里找寻我们失落已久的心灵天堂呢,寻找那久违的快乐呢?

当然,心灵的天堂不仅仅是一份童心,不仅仅是美好的童年时光,只要是一件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只要是自己曾经生活过的一个让你喜欢回忆的地方,只要是一部激励你上进的小说或影视剧,都可以看做是我们曾经或现在甚至未来快乐的心灵天堂,因为这都能带给你情感上的回味与珍惜,都能促使你放下忧郁的包袱,向着乐观向上的人生迈进,不管这些东西已经过去还是现在仍在,我都希望大家去拾起或者去把握,在你烦闷的时候,或许这些就是你心灵的慰藉。其实,心灵的天堂还是我们不曾消耗尽的心中快乐的因子,还是保持在每个人心底的那份还不曾被世事所腐蚀的善良、纯真,保持在心底的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人性的本我,而这都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尽管你已经为生活的繁杂和无章所累,尽管你已经厌倦了世间的虚伪与欺诈,但我相信你一定还会记起那可以称之为心灵天堂的东西。

(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问她说:“你在做什么啊?”她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你有这种纯真的快乐吗?你有这份乐观的态度吗?你有这份赤子之心吗?战国时期的孟子说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他的意思通常解释是说: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要保持孩童那样的不忍人之心。但现在多被引用为是说要保持一颗童心。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被描述为具有童稚气(幼稚),这是因为,他们像孩子一样,往往带着天真、毫无挑剔的眼光观察世界。

在我看来,赤子之心是回归自身的一种表现。人首先要对自己真诚、坦然,善待自己,善待别人,要有开阔、宽容、真诚、温暖、纯洁的心,不存在成见。局限于某种认识,以成见看待身边的人或事,是不能称为赤子之心的,心已经被污染,已经存在某种颜色或图画,自然很难容下新的东西。时时清理思维,反省自己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变化的敏感程度,是校验并恢复赤子之心的最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你有了这种赤子之心的时候,你会更加的快乐。

◆首先,要善待自己

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已经让我们疲惫不堪,为什么还要为自己加上一个精神的枷锁呢?何不学一下孩提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尽管我们已不可能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去考虑问题,但那份无忧的心还是必要的。生活中只有你自己会真正关心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人即使亲如家人,比如父母,或者你爱的丈夫或妻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你的要求。

当你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的未来而忘我工作的时候,可曾想到自己是否过得很愉快。年轻的时候为了人生的一个一个奋斗目标、为了金钱、荣誉、地位,为了要出人头地而不顾一切,辛辛苦苦地去努力、去争取,而忘却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其实是你的生命、你的生活质量与状态。

很多的时候,在生活中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金钱和时间的代价,但是需要我们有爱护自己的时间,浮生难得半日闲,其实真的抛开了就是抛开了,没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还是那句老话“做得到有方法,做不到有理由。”给自己一个空间,放飞自己的心情,释放自己的压力,放慢生活的脚步,学会享受生活和快乐生活。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Sydney Harries)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其实,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此时,我们就把一重大的责任托给周围的人,即要求他们使我们快乐。

我们似乎承认自己无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怜的任人摆布。这样的人使别人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生畏。但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你的钥匙在那里?在别人手中吗?快去把它拿回来吧!

◆其次,要善待他人

这也是赤子之心的表现,善待他人,不要对不同的人抱有各色的眼光,每一个人只要不是道德败坏,可以说都值得你去珍惜。也许你的同事能力不高,但待人真诚;也许你的朋友缺点太多,但很讲义气;也许一个陌生人很卑微单薄,但焉知不会有一天让你大吃一惊。记下一个人的好,强如记下他的坏,几乎每个人你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优点。其实,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使自己得到快乐。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

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

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但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数年之后,那位美丽的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

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

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另外一个故事,讲的是关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候的故事:

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曾经一无所有,像当时许多年少无知的人一样,到处流浪,得过且过。不过,洛克菲勒怀有十分远大的理想,他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有一笔任由自己支配的巨大财富。带着这个伟大的梦想,洛克菲勒来到了距离家乡很远的一个偏僻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洛克菲勒结识了镇长杰克逊先生。杰克逊先生已经年过五旬,他一直以来都生活在这个虽不繁华但却令自己倍感亲切的小镇上。他担任这个小镇的镇长已经很多年了,但是镇上的人们却从来没有想到要选举新的镇长。

的确,杰克逊实际上也是担任镇长的最佳人选,他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而且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地十分善良。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来到这个小镇上的人,只要与杰克逊有过一定的接触,他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杰克逊的热情和善良,同时也会受到感染。

洛克菲勒住的小旅馆就离镇长杰克逊家不远。每当洛克菲勒站到旅馆旁的大门前向远方遥望时,他都会看到镇长家门口的那片长满各色鲜花的花圃。每次遇到洛克菲勒时,镇长都会停下忙碌的脚步问这个独在异乡的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当洛克菲勒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时,热情的镇长夫人总是会十分高兴地给予帮助,而且镇长还会时不时地让女儿为洛克菲勒送去一些妻子做的可口点心。在小镇上住了一段时间仍然感到一无所获的洛克菲勒决定过几天就离开这个小镇了,在离开小镇之前他要特别感谢镇长给予他的关照。就在他准备向镇长告别的前几天,小镇迎来了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洛克菲勒不得不继续留在这里,同时他也在心里咒骂着这该死的鬼天气。

小雨时断时续,每当雨滴停止的时候,洛克菲勒都会走出旅馆大门——实际上洛克菲勒就住在杰克逊家的斜对面,看看镇长家门前那些经雨露滋润而倍加娇艳的花朵。

这一天,当他走出旅馆大门的时候,他看到镇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已经把镇长家门前的花圃践踏得不成样子了。洛克菲勒为此感到气愤不已,他真为镇长和这些花朵感到惋惜,于是他站在那里指责那些路人的行为。可是第二天,路人依旧踩踏镇长家门前的那片可怜的花朵。

第三天,镇长拿着一袋煤渣和一把铁锹来到了泥泞的道路上,他用铁锹把袋子里的煤渣一点一点地铺到了路上。一开始洛克菲勒对镇长的行为感到不解,他不知道镇长为什么要替这些践踏自己家花圃的路人铺平道路。可是很快他就明白了镇长的苦心,原来有了铺好煤渣的道路,那些路人再也不用踩着花圃走过泥泞的道路了。

洛克菲勒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个小镇,不过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一无所获地离开了,他带着镇长杰克逊告诉自己的一句话从从容容地踏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那句话就是“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直到成为闻名于全美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依然牢牢地将这句话铭记在心中。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性格自私的人不愿意对别人付出任何关爱,所以他们永远都体会不到来自他人的友情和温暖。而那些胸襟开阔的人则始终生活在幸福和关爱之中,这些幸福和关爱既来自于别人,也来自于他们自己。当你用善待每一个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许就不会是黑暗和邪恶,而是阳光和温暖,而这个时候你的心灵还会处在悲观中吗?

◆再其次,要有一颗开阔宽容的心

一颗开阔的心,可以使你不会再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而斤斤计较;一颗宽容的心,可以使你放下耿耿于怀的羁绊,而放松心灵。心灵的快乐不需要羁绊,而在于自由自在地翱翔。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行走时,发现路中间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便踢了它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踢开反而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有点生气,便狠狠踩了一脚想把它踩破,哪知那东西不但没踩破反而又膨胀了许多。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拿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狠砸起来,那东西竟然加倍地膨胀,最后大到把路堵死了。一位圣人路过,连忙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忽略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的心里老记着它,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前进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那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它就会自行消亡;如果你老是想着它,它就会在你心里不断膨胀。人的心中一旦充满了仇恨,就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这种状态下,人最容易失去理智,也会为那些其实微乎其微的小事影响自己的心情。

◆最后,要有一颗纯洁的心

纯洁是心灵的本色,可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面对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颗纯洁朴素的心灵,清新而豁达的面对一切,才不至于被滚滚红尘湮没,不至于被滚滚红尘湮没了还茫然不知。一颗纯洁而正直的心灵可以使你堂堂正正地生活下去,不会为自己的邪恶想法或行为感觉有负罪感,也会使你拥有更多的朋友,你的人生便会更加得充满乐趣。一颗纯洁的心灵,可以使你去笑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你的心灵也会充满着阳光。

(二)把自己的心灵变为天堂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自己的,你可以把它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它变成地狱。就如英国诗人弥尔顿在《失乐园》中说过的一句话:“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我们似乎都知道应该把自己的心放在天堂,可是很多时候它总是落入地狱,难道是你对生活要求太高,抑或你还不真正明白什么是心灵的天堂?

美国小说《蓄意破坏》,讲的是一家养老院里,一群老妇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她们最爱干的活是削土豆,因为这是她们觉得自己还有用,也让她们回想起自己做家庭主妇时忙碌的日子和温馨的岁月。她们一边削着土豆一边说着心里话,日子就在这样絮絮叨叨地闲聊中过去了。

后来,新来的院长为了减轻老人们的劳累,买回一台削土豆的机器,老人们不用削土豆了,但也把她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回忆带走了。

于是,她们就像小孩子一样搞起了恶作剧——往机器里面扔发卡、倒沙子、塞帽子,让机器不时地发生故障。

院长无奈,只好把削土豆的机器退了回去。老人们又能兴高采烈地围坐在一起削土豆了,找回了从前的快乐。

我想,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坐在一起削土豆就是她们快乐的心灵天堂,因为这对于她们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对于老年人,甚至对于所有人,交流既是自己的生命属性,也是社会的本质属性,没有哪个自我封闭的人会有好心情,没有哪个心情不好的人会长寿。人老了,总要从社会舞台上退下来,她的视野和生活圈子自然会变窄,活动空间狭窄了,心灵就容易受到挤压,情感如果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就会伤害到内心。

我们不仅要善于和同龄人交流,更要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让彼此间的每一个问候,每一句祝福,每一声安慰,都变成沁人心脾的清泉甘露;去和大自然交流,春天里的第一朵鲜花的绽放和秋日里飘下的第一片落叶,都会让你感到生命的存在,倍感生命的美丽;去和琴棋书画交流,让心灵得以寄托,让性情得以陶冶;去和书报博客交流,看世态万象,看云卷云舒,你就不会落伍和寂寞。不管是什么的娱乐方式,只要使你心情愉快,那就是你自己的心灵天堂。

一位武士请教长者:“什么叫地狱?什么叫天堂?”

长者看他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就说:“我很忙,没有时间跟你这样粗里粗气的人讲道理。”

这位武士觉得很不被尊重,立刻抓起剑向长者说:“你怎么可以侮辱我?”

长者说:“你看,这就是地狱。”

武士听了觉得非常惭愧,放下剑,向长者道歉:“我刚才失礼了,请原谅。”

长者说:“你看,这就是天堂。”

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可以决定自己要过地狱般的生活,还是天堂般的生活。如果选择对立、抗争,等于天天活在地狱里,如果选择和谐、宽恕,就是在天堂。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选择了快乐的态度,那就是天堂;反之,连你自己也会觉得人生就是一个地狱。

美国有一个故事,叫《天堂的位置》,讲一个神父在黑板中间划了一条线,让孩子们在线的两边分别写上天堂与地狱的内容。

于是,在天堂的一面写着:花朵、欢笑、爱情、阳光、诗歌、春天、音乐。在地狱的一面,留下了这样的字眼:黑暗、肮脏、哭泣、残杀、仇恨、流血、丑陋。

孩子们写完后,神父总结道,“天堂是具备了一切美好事物和美好心灵的地方,地狱是充斥了一切丑恶事物和丑恶心灵的地方。”

然后,他问孩子们,“有没有人知道,人间在哪里?”

孩子们说,“人间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地方。”

神父说,“错了。”孩子们大惑不解。

神父告诉孩子们:“人间不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

其实天堂与地狱并不遥远,快乐与不快乐只是我们的一念之差,问题在于你怎样去选择。

自从潘多拉的魔匣打开以后,烦恼、疾病、痛苦……一股脑儿地降临人间。我们哪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于是每个人都会受制于他所处的环境,乐天派也好,忧愁者也罢,哪个能逃脱得了所遇到的幸与不幸呢?

有位妇女,爱跟自己较劲,遇上一点事,就胡思乱想,给自己制造烦恼。每月工资花不到月底,心里烦恼;儿子没有来信,心里烦恼;舞场上男同志没有邀她跳舞,心里烦恼;年终没评上先进,心里烦恼;碰上个领导没向她打招呼,她也烦恼……她的烦恼一来,好几日精神不安。当她察觉到烦恼给她带来高血压、心脏病时,后悔不已。她想克制自己,但烦恼一来,又无法克制。

后来心理学家建议她每天写日记,把消极的情绪忠实地写在日记里。心理学家告诉她,这个日记是写给自己的,既要写出正面,也要写出反面。这样就可以把消极情绪驱走,留在日记里。后来这位妇女坚持写日记,通过日记来克服自己的烦恼,遇上自己爱猜忌的事,便在日记里说服自己。

她曾在一篇日记里写道:“今天我在楼梯上向局长打招呼,可局长阴着脸,皱着眉头,理也没理我一声。我想他态度冷漠不是冲着我来的,八成是家里有什么事,要不然就是挨了上级的批评。”她在日记里这么一写,心里的疑团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她坚持写了八年日记,心理抗病功能增强了。后来经医生检查证明,血压正常了,心脏病也好了。

实际上,平日总是乐观的人,他们很会利用巧妙的方式方法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给人一种总是乐观的感觉。另一些人,在情绪低潮时,他们把低潮看得很严重,他们很想逼自己尽快走出低潮状态,结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问题复杂化。

当我们观察平和、轻松的人时,我们会发现他们了解正负情绪的来来去去。总有一些时候,他们过得不怎么快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事情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所以,当他们感到沮丧、生气或紧张时,他们也用同样的乐观心态和智慧对待这些事情。他们不但没有因为感觉不好就对抗这些情绪,反而以平和的心态接纳这些情绪,知道这些情绪会过去。这个做法可以让他们平稳地离开负面情绪,进入心灵的正面状态。

当我们感到难过时,不要抗拒它,试着放松,看看除了恐慌,我们是否能够保持从容与镇定。不要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应放松心态,从容面对。

应当以适当的角度来面对自己当前的苦恼,并明白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好。人活着,如果整天担心这个,忧虑那个,岂不是活得太痛苦了吗?这样,身体怎么会健康呢?大好时光,不要让忧郁占据了。当晨曦来临,就告诉自己:“这是快乐的一天,我要好好地干。”接着精神抖擞地出门。

处在工作环境中,不管是乐观的还是忧愁的人们,该知道如何让自己真正的快乐了吧!真正的快乐,才是心的天堂。

心灵的天堂,其实远不止以上所说的这些,只要你选择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你乐观快乐地面对着这个充满着喧嚣与骚动的世界,留守在你心中的仍然是一个快乐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