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开阔的豪爽品格

一、心胸开阔的豪爽品格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有多大的心胸,你就有多大的快乐,因为痛苦给那些心胸狭小的人带来的惊涛骇浪,在你那里只是淡淡的涟漪。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一个把名利看得太重的人,注定是不快乐的。快乐就是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不慕荣利。能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凡事都能以诚相待的人,一生将是快乐的。我们应从平淡的生活中去体会,比如:赤诚待人的快乐、低待遇下仍一如既往工作的快乐、助人为乐一文不取的快乐、一片至诚去感化别人的快乐、热心被人误解依然如故的快乐、信实可靠的快乐,尽责任吃苦耐劳的快乐……因为这些“快乐”能保持住人内心的快乐,使人的容貌永远那么安详。一句亲切的问候,甚至一个关切的眼神,快乐无处不在,唯有胸襟开阔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历史上,韩信昔日能容忍街头混混的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后,非但没有报复,反倒给予那个小混混以奖赏,体现了他的心胸开阔。《三国演义》里的周公瑾,文武双全,风流倜傥,可就是心胸狭窄,老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而,再三败在诸葛亮手下后,一声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死,英年早逝。如果他心胸开阔一点,也不至于是这样的结果。

心胸开阔,无非是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计较,遇人则能宽容,善爱人,平等相待。因而,心胸开阔的人,少有烦恼,心态健康,长寿者多。如果我们力所不逮,做不了伟人、巨人、能人、出人头地的人,不妨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一)让自己豁达起来

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这时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这位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他们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攀登者名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顶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日。身居都市的希拉里知道这几步对于自己的意义,他最大的理想甚至是活着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顶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而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珠峰。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欲望的高度要比珠峰高得多,但是攀登着希拉里以其坦荡荡的胸怀,让我们看到了50多年前那一刻人性中最为善良、最为灿烂的光辉,比起冲顶的那一瞬,或许更加辉煌。这是一种胸怀阔达的精神,也是一种是自己无愧于心的豁达。无愧于心,所以坦荡;心中坦荡,所以豁达;只有豁达,才能够真正的乐观、快乐,即使有无限的忧愁,也会自我调解,使之消散。

苏轼是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也是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一个人物,他虽然一生屡受打击,但一直有着乐观豁达的品性。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在今海南),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被林语堂称为“永远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正因为如此,在被贬期间,苏轼不仅化悲痛为写作动力,创作了大量的千古绝唱,还学会了耕地和烹饪手艺,他琢磨出的东坡肉、东坡豆腐和东坡鲫鱼,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苏轼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他面对逆境达观从容。他的幸福观是“人致极乐,莫过于心无忧、身无病”。

人要想健康长寿,光靠有钱,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适是不够的,光靠补充营养、服用药物或体育锻炼也是不够的,能对健康长寿发生影响的许多重要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涵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因为豁达的品性,才能使你在逆境中保持着乐观上进的姿态去迎接生活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才能在逆境中不放弃,才能在苦难面前仍然露出你的笑脸。苏轼一生所遭贬的地方,一次比一次偏僻,一次比一次条件艰苦和险恶。但正是他有着一种豪迈豁达的精神,使他无论在什么样的地方做官都充满着强烈的进取精神。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的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教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人总是有受别人气的时候,这种不满情绪堆积在心中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都不是上策,林肯的这种豁达的处理愤怒情绪的方法显然是个好主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乐观豁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一种坦荡荡的心胸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天,只要你有这样的一颗心,只要你愿意去乐观地对待生活。下面的两个故事相信大家都看过:

1.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2.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小儿子是卖冰棍的。晴天,老妈妈为大儿子发愁,因为晴天没人买雨伞。雨天,老妈妈又在替小儿子难过,因为雨天没人吃冰棍。这时,有人对老妈妈说:“晴天的时候你应该替小儿子高兴,因为很多人会买他的冰棍;雨天的时候你应该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的雨伞成了抢手货。”老妈妈照着他的话去做了,从此以后,她真的变得很快乐。

这两个小故事也许我们早就读过,也早就思考过,但我们中的许多人为什么不能去自己身体力行、真正做到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在于你并没有在你遇到类似问题时,从一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使你想到了这样的一种道理,也会为自己找到一大箩筐的借口来说明你自己的情况有多么的特殊,自己的问题有多么复杂,并没有故事中那么简单。我想这就是我们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相比根本快乐不起来的理由,尽管许多的心理学家早就说过多少次快乐是一种态度和习惯,但我们总是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去亲身实践,不能用一种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的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其实乐观豁达很简单,就是不要考虑太多的问题,不要患得患失,给自己制造无穷的烦恼。

豁达是一种生活的姿态。豁达了你就不会去斤斤计较生活里的得失,豁达了你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豁达了,你就不但自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而且还能把你寻找到的快乐送给别人。豁达的确是人生的一种生活的姿态,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它一部分来源于性格,但更多的缘于修炼:性格的修炼,心性的修炼,学识的修炼,境界的修炼。豁达是人的智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豁达的人是最完整的人。

(二)宽容是一种宽广博大的心胸

什么是宽容?马克·吐温有一个很著名的比喻,他说道:“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其实宽容是一个人心胸阔大的表现。宽容他人,也许就不会苛求,也许就不会挑剔,也许就开始学会理解和聆听。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写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经过一连串的事情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男孩选择离家而去。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遍寻不着之际,父亲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

海明威接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惊人的景象。隔天中午,报社门口来了八百多个等待宽恕的“帕科”们。

世上有无数的人在等待别人的宽恕。宽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宽恕者,还有和他们一样多的人可以得到好处——就是那些宽恕他们的人。宽恕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的桥。在桥的那一端,平静、喜悦、祥和正等着迎接我们。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当你的面前遇到了竭尽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能化解一切,会带着你跟随着它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一个人如果胸怀狭隘,没有容人、容物的肚量,不仅难以成就大事业,恐怕也难以与人亲切地交往,和睦地与人相处,甚至内心也永远感到孤单、寂寞、痛苦。一个领导者有宽大的胸怀不仅能收揽人心,在自己身边聚集优秀人才,还能使人心悦诚服、同心协力、互助互爱。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心平气和、头脑清晰、心态平稳,见识、胆识随之而拓展,为来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样,东汉光武帝刘秀也懂得把自己的潜在敌人变为真正的朋友:

光武帝刘秀兵围邯郸之时,攻取其城,诛灭王郎。收集文书,得到手下官吏与王郎交往的书信几千封,书信的内容大都是劝王郎早日消灭刘秀的。对这些文书,刘秀不予理会,连看都不看,令人当众全部烧掉,表示自己宽宏大度,决不追究查问,于是部下死心塌地跟随。

刘秀击破铜马军,在整编的过程中,刘秀为了消除那些降将的疑虑不安,就下令让他们各自回营把队伍整理好,然后他不带侍卫亲自到各营去巡视一番,表示自己对降将的信任。这一举动果然收到了安抚人心的效果,那些降将彼此之间互相谈论说:“刘秀推赤心置人腹中,怎能不为他卖命呢?”他这个举动传到了各地,大家就把刘秀称为“铜马帝”,开始认定他是真命天子。

刘秀的宽容使他做出了极其重要的选择,也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并最终以他的这种品性的魅力,使其部下和士兵死心塌地地为他效忠。试想,如果他没有这种宽容的心胸,又该怎样心烦意乱地去处理这些棘手的事情呢?

林肯纪念堂的墙壁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的确,一个领导者必须有容人之过,容人之短的心胸,这样才能稳稳地笼络住人心。

有个名叫西拉斯的人,在一个小镇上开着杂货铺。这铺子是他爸爸传下来的。他爸爸又是从他爷爷手里接过来的。西拉斯买卖公道,信誉很好。他的铺子对镇上的人来说,就像手足,不可缺少。西拉斯的儿子在长大,小铺子就要有新接班人了。

可是有一天,一个外乡人笑嘻嘻来拜访西拉斯,情况便变得严重了!此人说,他想买下这铺子,请西拉斯自己作价。西拉斯怎舍得?即便出双倍价他也不能卖!这铺子不光是铺子呀,这是事业,是遗产,是信誉。外乡人耸耸肩,笑嘻嘻地说:“抱歉。我已选定街对面那幢空房子,粉刷一番,弄得富丽堂皇,再进些上好货品,卖得便宜。那时你就没生意了!”

西拉斯眼见对面空房贴出了翻新告白,一些木匠在里面锯呀刨呀,又一些漆匠爬上爬下,他心都碎了!他无可奈何却又不无骄傲地在自家店门上贴了张告白:敝号系老店,九十五年前开张。人们做一对比,无不在心里暗笑。

新店开业前一天,西拉斯坐在他那阴暗的店堂里想心事,他真想破口把对手臭骂一顿。幸亏西拉斯有个好妻子。“西拉斯,”她用低低的声音缓缓地说,“你巴不得把对面那房子放火烧了,是不是?”

“是巴不得!”西拉斯简直在咬牙切齿,“烧了有什么不好?”

“烧也没用,人家保险过。再说,这样想也缺德。”

“那你说我该怎么想?”西拉斯火冒三丈。

“你该去祝愿。”

“祝愿大火来烧?”

“你总说自己是个厚道人,西拉斯,可碰到切身事就糊涂了。你该怎么做不很清楚吗!你应该祝愿新店开业,祝愿成功。”

“你这是脑筋出问题了吧,贝蒂。”话虽这么说,西拉斯决定去一次。

第二天早晨新店还没开门,全镇人已等在外边。大家看正门上方赫然写着“新新杂货店”几个金字,都想进去一睹为快。

西拉斯也在人堆里,他快快活活,跨到台阶上大声说:“外乡老弟,恭喜开业,祝你给全镇人添方便!”他刚说完便吃了一惊,因为全镇人都围上来朝他欢呼,还把他举起来。大家跟他进店参观。谁都关心标价,谁都觉得很公道。那外乡老板笑嘻嘻牵着西拉斯的手,两个生意人像是老朋友。

后来,两家生意都做得兴隆,因为小镇一年年变大了,像老西拉斯的年纪。

真正要做成大事的人,总是有宽广的心胸,他们能够把对手当自己的伙伴,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你的对手不仅是敌人,也是学习的对象。向你的对手祝愿成功,携手走向辉煌。互相拆台只会两败俱伤。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人把对手当死敌,嫉妒对手的成功,结果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去攻击对手。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很善于包容别人的缺点,很会体谅他人的难处,同时也很善于宽容他人的过错。具备了心胸宽广品质的人,适应他人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儿,而且自己也不会为那些看似难以解决的事情烦恼,因为当你心胸开阔、变得豁达时,你已经离成功不远了。

一个人被他的朋友骗了一大笔钱,失去这笔钱使得他的事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既生气又沮丧,于是常常在心中怨恨地诅咒这个人。

但他的母亲却对他说:“孩子,不要活在怨恨之中,为你的仇敌祝福吧!”

虽然他心有不甘,但无计可施,只好开始天天为这个人祝福,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人居然出现了,并且还了他的债。

耶稣曾经说过:“要爱你们的仇敌,并为逼迫你们的仇敌祷告。”

在此我们也想把这句话送给年轻的你。也许你会问:“有人对我做了非常恶劣的事,我还要原谅他吗?”

是的,你应该原谅他,因为你抛开怨恨是为了自己,希望自己好好活下去。

在生活中,怀有仇恨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始终生活在愤怒及痛苦的阴影下,第二种人因为能放得下仇恨的包袱而活得轻松洒脱。

宽恕敌人对你来说并不容易。关键的是,你如何去正确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有意无意中犯下的错误,你为何不能宽恕,而非要耿耿于怀呢?

宽恕敌人,不是要你接受他做的那些伤害自己的事情;宽恕他,只是卸下心里的包袱;宽恕一个人,就是不再与他计较得失。唯有如此,才可以轻松地过自己的生活。

当你选择了宽恕的时候,你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你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你都要赠以甜美的微笑。如果你与对方因为仇恨而相识,不可否认的是,在你的心里已经牢记住了对方的名字;如果你因为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而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那么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或许,因此你可以多一个值得交心的好朋友。

宽容其实还是一种雅量。要有雅量——这也是青少年提高个人修养的必修课程之一。无须多加论证,作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特别是一个希望逐渐完善自己人格的人,总是要有一定雅量的。雅量是衡量一个人修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

佛家有典故说: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有人却妒性大发,当面恶意中伤他。佛祖笑而不语,待那人骂完,佛问:“假如有人送你东西,你不愿意要怎么办?”答:“当然是归还了。”佛说:“那就是了。”于是,那人羞惭而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的喻意,不是在劝告人要像佛祖那样多些雅量么?在社交场合或其他地方,人难免与十分讨厌的人偶然狭路相逢,尽管有人可以装着很随便的样子,扮作潇洒样扬长而去,但一个真正有雅量的人却不会那样做,而是没有丝毫装模作样地缓缓笑迎着对方傲慢漠然的脸孔,坦然地擦肩而过。

有雅量的人,往往不会和对方斤斤计较,更不会和对方做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争高低”;有雅量的人,能海纳百川,甚至包容并原谅自己的“敌人”;一个有雅量的人,也常常是生活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事业因此而比别人更辉煌,在社会交往中,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好人缘。

东汉大名士郭宗林在街上赶集,前边走着一个青年农民,这个农民买了个新瓦罐系在扁担上,在肩上背着。由于人多拥挤,一个人扛着钉耙不慎碰在瓦罐上,将瓦罐的下半截打破在地上。背钉耙的人忽然挤在人群中溜掉了。背瓦罐的青年农民却连回头看一眼也没有看,继续背着半截瓦罐向前走。

郭宗林眼见一切,上前招呼:“喂,你的瓦罐打破了!”

农民冷淡道:“我知道破了。”

“为什么不找那人赔偿?”

“瓦罐已破,找他何用?无非是吵一架让人看热闹,何况他又不是故意的。”

郭宗林听后大为佩服,问他叫什么名字,青年回答:“孟敏,巨鹿人。”

郭宗林说:“你应该读书游学,日后必有成就。”在郭宗林的帮助下,孟敏后来成为大学问家。

孟敏的瓦罐被人打破了,但他并没有去指责或去追究某人,他说:“瓦罐已破,找他何用?无非是吵一架让人看热闹,何况他又不是故意的。”以小观大,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孟敏的大度心肠,常规中如果换作大众可能都会就瓦罐论瓦罐找人赔偿,非要大吵大闹才能收尾。当然,要求赔偿也无可厚非,但认识方式就有限了,从孟敏的反应来看,泰然自若,处变不慌,唯有心胸阔大的人才能够做到,也是宽容精神的体现。

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中国妇人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

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如果换作其他人,可能早就怒气冲天,找那些人大吵大闹一番了,而她却以与人为善的宽容美德赢得了人心。她用智慧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要做到宽容就要克制住自己的过火行为,就要保持着自己的冷静心态,这里有两个方法可以一试:

◆制怒

所谓制怒就是用理智克制、控制愤怒的情绪。自我暗示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和及时转移、避过短暂强烈的气头是制怒的两个好方案。

◆泄怒

所谓“泄怒”就是及时疏导,排泄怒气。在怒气还未上升到极盛的时候就找个好方法把它清除掉,比如找好朋友聊聊天,听听音乐等。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是理智应当控制感情,尽可能大怒化小怒,小怒不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