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可以活出你的青春激情
三、健康可以活出你的青春激情
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与快乐。可事实上,很多健康的人并不是多么的快乐。好多人无病呻吟,自以为是最不幸的人,老是自怨自艾,叹老天的不公平,恨世间的丑恶。殊不知,就在怨天尤人的时候,大好时光已经慢慢流逝。到头来,也就会一事无成,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拥有健康的体魄,而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了,哪怕物质条件再差,也不会怨天尤人。相反的,他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的努力奋斗。在这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所以,会很快乐。
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活一天,就要乐呵一天”,“心宽体胖”。这些很不起眼的话,却蕴涵着一个很深的哲理:快乐与健康相伴,有健康才有快乐,有快乐才有健康。
我国著名心脑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告诉我们:“健康的新观念是: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新希望是:60以前没有病,80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健康100岁还不够,还要快乐100岁,人生最高境界是快乐生活,每天早上醒来,太阳是新的,心情是美好的,生活每天是充实的。又健康又快乐又100岁,21世纪的我们都能做到。”洪昭光教授这段话道出了健康与快乐是相依相存和相辅相成关系,有健康才有快乐,反过来快乐又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
洪昭光还说:“人生于世,财富、地位不可能人人平等,但在健康、快乐面前却是人人平等的。”只要有健康,快乐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当我们身心健康,就感到世界很美好,事业顺心,家庭温馨,人生充满有滋有味的快乐。哪怕身处逆境,也由于有健康身心,可继续奋斗进取,获得新的天地,何尝不其乐无穷?当我们身心欠健康,病痛缠身,心里难受,事事总不顺意,这时哪怕再美的水光山色也欣赏不了,即使山珍海味也味如嚼蜡,有什么快乐可言。实际上就是这样,身心健康一切都美好,充满快乐,身心欠健康,心情不好,再好的东西都无法让你快乐起来。
在实际生活中,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许多人殚心竭虑,精神空虚,思想浮躁,甚至不堪重负。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忧、或惧,甚至失落、失意乃至失志,最终导致身心遭受重创,因此保持快乐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要学会排除不快乐。人生在世,要和社会发生方方面面的关系,难免会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真正无忧无虑,并不容易。关键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豁达做人,不过分计较得失,不为不值得烦恼的事情而伤脑筋生闷气,不为不应该激动的事情去动感情闹别扭。要善待自己,学会自己给自己排忧减压,努力从不快乐中解脱出来,远离烦恼,抛弃忧愁。
其次要学会寻找快乐。真正的快乐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高档物质生活制造出来的快乐,最终会导致更多的空虚和苦涩。因此,人们应当面对现实,自信自在,调整心态,去寻找那种与别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享受得有文化、有品味、有质量、有意义。此外,还要学会从事业的拼搏、目标的追求、相互的竞逐和不断的进取上,从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安康、相互的体贴和家庭的和谐中寻找快乐,使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滋味、更健康。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健康也不是人人能追求得到的,有的人看似拥有一副健全的身体,却有其他方面的残缺,一生追求物欲的享受,他们所享受的生活,快乐是短暂的。而有的人虽然经受各种折磨,但有健康的心态,顽强地战胜肌体的疾患,使自己变得充实,他们的生活是永远快乐的。
人的生命犹如昙花一现,在匆忙的一生中,人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往往有的人只追求表面的所谓享受,用有限的生命去换来更多的金钱或显赫的名声,当生命所剩无几时才感觉到健康的重要。于是,又急切地寻找健康长寿的秘诀。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充满着诱惑。有贪欲必有烦恼;有妄为必有惩戒;有所得必有所失。如何克制膨胀的欲望,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身心的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说要有一颗平常心,就是要平静、乐观地对待生活。
强壮的体魄加上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人体健康需要足够的营养,而心理健康若不注意“营养”,则会影响心态平衡,使身体逐步走向亚健康,最终发生质的变化。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愁眉苦脸容易使疾病乘机而入。只有保持心情开朗、乐观豁达,拥有一颗喜乐的心,才会活得潇洒,时刻充满活力,才能青春常驻,健康常伴。知识和人间的关爱是最好的保健品,而快乐是一切疾病最好的良药。生活像鲜花一样美丽,我们热爱生活,更应珍爱生命。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每个人,愿人人都珍惜这大自然给予的恩惠,让欢声笑语充满人间,愿人人都健康并快乐着……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婴宁》一篇,主要写了王子服与狐女婴宁的爱情故事,但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婴宁的笑。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拿着花走进门去。等到婴宁母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只听户外嗤嗤笑个不停,婢女推着婴宁进门,婴宁还掩住自己的口,笑声不能遏止。
她忍着笑站在那里一会儿,后来又是大笑,笑得俯下身子,头都没法抬起来。由于受到母亲的斥责,忍着不笑了,但她出去的时候,用袖子掩住口,急促地走出门,到了门外,才纵声大笑;然后又在小园见到王生,她正在树上,看见王生来,狂笑起来,几乎要从树上掉下来。
然后,她一边从树上下来一边笑,笑不能止,将要到地上的时候,一失手,掉下来了,笑声才止住。王生扶着婴宁,暗中捏她的手腕,婴宁的笑声又起,靠着树不能止,很久才停下来。后来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内传出哧哧的声音,都是婴宁的笑声。
王母进入内室,婴宁笑声正浓,不顾母命。王母催促她出去见吴生,她才极力忍住笑,又面对墙壁呆了一会,才从内室出来。刚刚行完拜礼,又转身急忙进入内室,放声大笑。在屋子里的妇女,都被她逗笑了。她笑起来非常好看,虽然有些随意但不损害她容貌的美好,人们都乐于见到她笑。邻人家的女孩、年轻的妇人,争着和她来往。每次遇上王母忧愁或是发怒,只要婴宁一来笑一笑就会解忧息怒……
纵观全篇,唯一“笑”贯穿全篇。蒲松龄在最后的评价中说道:“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意思是说:“我听说山中有种草,叫做‘笑矣乎’,嗅嗅这种草,就会笑而不止。房中种有一株‘笑矣乎’,那么合欢草、忘忧草就都相形逊色了。”
婴宁的笑,最后已经不只是自己的事情了,她把笑声带给了他周围的人,使他们也不时地开怀大笑。
是的,你是否想有一棵可以令你整日快乐的草呢?你是否希望你是一块快乐的磁铁而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