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没有找到癞蛤蟆和蛇

幸亏没有找到癞蛤蟆和蛇

丁冬的热血沸腾保持到午饭后。

中午丁建国一般不回来吃饭,就丁冬和妈妈两个人,饭菜相对简单一些。丁冬和妈妈很快就吃过了午饭。要在过去,丁冬饭碗一推,就去上学了。可是今天丁冬没有马上去上学,他跟在妈妈的身后说:“妈,爷爷什么时候来我们家呀?”

陈春香奇怪地看了一眼丁冬,问:“你是不是嘴巴馋了?”

爷爷奶奶每次来城里,都要带一些乡下的特产,还有丁冬喜爱吃的零食。

丁冬噘了一下嘴巴,不满地申辩道:“没有,我想爷爷了!”

“呵,你想爷爷了?”陈春香拉长了腔调说。

“我真想爷爷了!妈,你这就给爷爷打电话好不好?让他和奶奶到我们家来住几天,城里多好呀!”

陈春香狐疑地看着丁冬,她还是不相信丁冬的话,无缘无故的,忽然说想念爷爷了,是不是又要耍什么花招?陈春香猛然明白了,说:“你是想看爷爷的耳朵吧?”

丁冬的脸红了一下。

“爷爷的耳朵究竟长什么样,我还真没有在意。不过,乡下的事情多,爷爷也走不开呀。要不,等妈妈有时间带你回一趟老家……”

被妈妈看穿了心思,丁冬不好再坚持了。丁冬羞羞答答地又问了一个问题:“妈,我的耳朵真的不是被你们揪的吗?”

陈春香不乐意了:“傻儿子,你以为我们那是真揪你的耳朵吗?不就是要你别淘气吗?再说了,你耳朵要是真被我们揪成这样,那得天天揪,得从你一生下来就揪。我们天天揪你了吗?一年也不过揪了那么几次……”

丁冬难为情地笑笑,心里承认妈妈的话有道理。可是,妈妈的话再有道理又有什么用呢?陈家文一定要说他的耳朵是被爸爸妈妈揪成这样的,受陈家文话的影响,一些同学也认为他的耳朵是被揪成这样的。他无法堵住这些人的嘴巴。只要爷爷来城里,丁冬一定有办法让爷爷到他们学校去,然后让他的同学(包括陈家文)好好看看爷爷的耳朵。

“你放心,以后我和爸爸再也不揪你的耳朵了,不过你可不许淘气!”

“我不淘气!”

在许多事情上,丁冬并不觉得自己淘气,只能说在认识什么叫淘气、什么叫不淘气的问题上,丁冬和爸爸妈妈的看法有偏差。

就像捉癞蛤蟆,在丁建国和陈春香眼里,这无疑是淘气的行为,可是他们根本就不愿意替丁冬想想,那是陈家文逼出来的,当然也是小辫子他们逼出来的。

丁冬没有问题再问了,应该去捉癞蛤蟆了。可是丁冬还是没有去上学,而是没事找事地磨蹭着,一会儿到家里的阳台上看看,给那些半死不活的花浇浇水,一会儿把书桌上散乱的书收拾收拾。

丁冬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小辫子他们把捉癞蛤蟆的事情忘了。丁冬难道要打退堂鼓了吗?没办法,因为奶奶的话不合时宜地,也是很要命地从丁冬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在乡下的时候,丁冬经常看见癞蛤蟆,但是一次也没有捉过,是不敢捉。奶奶曾严肃地警告丁冬,别碰癞蛤蟆,如果手指头碰到,就会烂掉。总之,碰哪儿,哪儿就烂。

也不知道奶奶为什么这样说。

丁冬的胆子再大,也不会去白白牺牲自己的手指头。要是没了手指头,他怎么穿衣服,怎么吃饭,怎么做作业

可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丁冬又不得不说出那句大话。丁冬真是恨死陈家文了。

见丁冬不像往日那样急于去学校,陈春香有些奇怪地问:“冬冬,怎么还不去上学呀?”

丁冬愣了一下,随口说:“我找那本作文书!”

那是一本砖块一样厚的作文书,是丁建国买回来给丁冬读的,希望丁冬以后能写好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多拿分。

陈春香一眼就看见作文书放在书桌上,她用手一指,说:“那不是吗?”

丁冬只好走过去,假装认真地翻看起来。他看到的是一篇写小兔子的作文,丁冬想里面会不会有写癞蛤蟆的作文呢?如果有,倒是可以借此了解一下癞蛤蟆,看看癞蛤蟆是不是真不能碰。

丁冬先从目录看起,正看着,只听见外面有人喊:“丁冬,丁冬,上学去啦!”

居然还有一个孩子学起了青蛙的叫声。青蛙跟癞蛤蟆属于本家,用青蛙叫向丁冬传达的意思显而易见。

丁冬没办法磨蹭下去了。他看了看外面,那几个孩子一个都不少,他们的脸上都闪烁着兴奋的红光,还有一丝的神秘。

丁冬硬着头皮出了门,情急之中他拿了一只塑料袋揣进口袋里。他现在属于走投无路了,要是看见癞蛤蟆,在那么多的目光下,他能不捉吗?捉了放哪儿?只有用袋子装起来了。

陈春香对丁冬说:“冬冬,路上别贪玩呀!”

“知道了!”丁冬冲小辫子他们挤挤眼睛。

出了小区,丁冬又找了一根木棍。丁冬是这样解释木棍的:癞蛤蟆喜欢躲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用木棍可以把癞蛤蟆从草丛里赶出来。

几个孩子一口气跑到河边。

丁冬原本不想跑,假如在路上遇到好玩的事情,把时间花去一些,就再好不过了,到时候大家急着去学校,哪还有心思找癞蛤蟆?可是别人急急地跑了,丁冬还怎么能在后面磨蹭呀?

河边有青绿的小灌木,有青绿的芦苇,有青绿的小草。用小辫子的话说:“一看就知道,里面有好多癞蛤蟆!”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说:“一定还有蛇!”

提到蛇,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后退了一步,甚至有一个孩子还“啊”地惊叫了一声,仿佛看见了蛇一样。

丁冬挥舞着手中的木棍,说:“我不怕蛇!看见蛇,我就打死它!”

其他孩子纷纷去找“武器”,于是有的找了半块砖头,有的从小灌木上折了一根枝条。虽然手上有了“武器”,但是他们的胆量并没有因此大多少,他们都不愿意跑在丁冬的前面——蛇要比癞蛤蟆可怕得多!

看到这样的情景,丁冬增加了不少勇气。丁冬说出的话又不经过脑子了:“我不怕蛇!在乡下我抓过蛇!今天要是捉不到癞蛤蟆,能抓到一条蛇也不错,我要用蛇去吓唬陈家文!”

小辫子他们十分赞赏丁冬的主意,一个个激情高涨地说:“丁冬,你就用蛇去吓唬陈家文!”

“有一种叫眼镜蛇的蛇,它看见人不用咬,只要把嘴巴里的毒水喷出来就行了,喷到谁,谁就没命了!”这几句话是丁冬对奶奶说的话的发挥。

小辫子他们哪敢再跟着丁冬呀?他们由着丁冬一个人在前面走,由着丁冬用手中的木棍在草丛里拍打、挥舞着。

草丛里是有青蛙的,不时有一只受到惊吓的青蛙跳起来,然后一头栽进河水里,不久从别处的水面冒出来,冲丁冬瞪着一双鼓鼓的眼睛,似乎在说:“人家好好地在午休,你这是干吗呀?我招惹你了吗?”

丁冬一只癞蛤蟆也没有看见。

当然,丁冬也没有看见一条蛇,更别说眼镜蛇了。

在丁冬手中的木棍,制造出这么大动静的情况下,癞蛤蟆和蛇要是还在那里等着丁冬去捉,那只能是弱智的癞蛤蟆和弱智的蛇,或者是死了的癞蛤蟆和死了的蛇。

丁冬非常遗憾地说:“唉,蛇和癞蛤蟆都跑哪儿去了?不行,今天我一定要捉到癞蛤蟆和蛇!”

那个二年级的孩子说:“丁冬,再不去学校,我们就要迟到了!”

没有谁愿意一直找下去,毕竟还是上学重要,那就只好回学校了。小辫子他们真的很不甘心,后来他们每人在地上捉了几只小蚂蚁,说要带到学校吓唬陈家文。

丁冬不屑地对他们说:“你们以为陈家文真的怕小蚂蚁吗?嘁!”

小辫子他们只好不好意思地丢掉蚂蚁。

在去学校的路上,丁冬对小辫子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奶奶养的鸭子捉了一条蛇,鸭子硬是把蛇吞下去了,不过蛇太长了,还剩下小半截怎么也咽不下去。丁冬生怕蛇咬了鸭子的肚子,咬出一个窟窿来,然后鸭子就可能被蛇咬死了。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丁冬冲了上去,一把拽住蛇的尾巴,把蛇拉了出来,把蛇打死了。打死了的蛇被鸭子吃了。

丁冬的这个故事,让小辫子他们不时发出一阵阵的惊叹。

在小辫子他们为丁冬的故事惊叹的当儿,丁冬庆幸地想:今天幸亏没有找到癞蛤蟆和蛇!

还有一个人也这样想了,他就是陈家文。

一到学校,小辫子他们就把丁冬的“壮举”告诉了同学们,并且特别告诉了陈家文。

听到丁冬真的去捉癞蛤蟆和蛇了,而且捉到癞蛤蟆和蛇是要直接送到他跟前来的,陈家文吓了一大跳。陈家文想:“这个乡下小子胆子真是大呀,连癞蛤蟆和蛇都敢捉呀!幸亏他今天没有找到癞蛤蟆和蛇,要真捉到了,要真送到我面前,我哪敢碰呀?”

陈家文自然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他找到丁冬,满不在乎地说:“你有本事把癞蛤蟆和蛇捉来,就直接交给我好了,我要带回家当宠物养!”

郭东东曾悄悄地问丁冬:“你真敢捉癞蛤蟆和蛇呀?”

“癞蛤蟆和蛇算什么呀?”丁冬扬着脑袋,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有一点是丁冬没有想到的,一些原本对丁冬耳朵不怎么奇怪的同学,甚至不怎么相信陈家文话的同学,在听了丁冬的“壮举”后,不得不承认:这个丁冬是真的淘气,而且不是一般的淘气,他的那双耳朵很可能就是被他的爸爸妈妈揪成这样的!

忙活了半天,竟然是这样的结果,真是让丁冬无语。

丁冬的麻烦可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