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像长在树上的葫芦
小辫子、郭东东他们紧跟着丁冬出了教室。
等出了校园,小辫子跟上丁冬,说:“丁冬,你太了不起了!”
不是所有同学都能有机会和熊校长长着一样的耳朵的。作为朋友,小辫子为丁冬感到骄傲。
“丁冬,陈家文知不知道?”郭东东问。
丁冬得意地说:“我一告诉陈家文,陈家文就傻掉了!”
“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说你的耳朵是被揪成这样的了!”郭东东也为丁冬感到高兴。不过,郭东东今天特意约了小辫子和另外两个同学等丁冬,还跟他扫了地,可不仅仅是为了替丁冬高兴。在他们相约等丁冬时,耳朵的事情已经退到了次要的地步。
郭东东也凑到丁冬的身边,忽然神秘地对丁冬说:“走,我们一起陪你!”
“陪我干什么呀?”丁冬不解地问。郭东东经常在放学后陪丁冬,陪丁冬需要这样神秘吗?陪就陪呗。
郭东东说:“陪你捉癞蛤蟆和蛇呀!”
丁冬一下子定在地上,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他很傻地问了一句:“捉癞蛤蟆和蛇干什么?”
小辫子马上说:“吓死陈家文呀!”
另外两个男生说:“郭东东说你胆子最大,敢捉癞蛤蟆和蛇,哪怕是眼镜蛇你也敢抓!”
小辫子指着那两个男生说:“他们还不相信!”
郭东东对那两个同学说:“等一会儿看你们还信不信!”
四个人都期待地看着丁冬,等丁冬痛快地说出他们想听到的一句话。
说实话,丁冬丝毫没有想过要在放学后再去捉什么癞蛤蟆和蛇,这完全是郭东东他们的一厢情愿。陈家文都“傻掉了”,他为什么还要去捉癞蛤蟆和蛇呢?事情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熊校长的耳朵帮丁冬有力地证明了他的耳朵不是被爸爸妈妈揪成这样的,也有力地证明了陈家文就是胡说八道。以后遇见陈家文,丁冬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他面前。
这是丁冬想看到的结果。
可是,丁冬不能把他的意思跟小辫子和郭东东他们说出来。丁冬把他的目光放到西边的天空,说:“天都要黑了……”
郭东东就像亲眼看见了一样说:“这时候癞蛤蟆和蛇正好出来活动了!我要知道你们中午去找癞蛤蟆和蛇,就不让你们去了,中午癞蛤蟆、蛇和人一样睡午觉了,你们哪能找到它们呀?癞蛤蟆和蛇都喜欢傍晚出来活动,特别是在这时候出来!”
小辫子恍然大悟地说:“难怪我们没有找到!”
明明是丁冬一个人找的,小辫子竟然不顾事实说成“我们”。这不是把丁冬的功劳据为己有吗?于是,丁冬把小辫子的话删去一个字,又说了一遍:“难怪我没有找到!”
可惜郭东东没有听明白其中的一字之差,说:“走,我们去抓癞蛤蟆和蛇!这一次肯定能抓到!”
丁冬当然不会说,他不想抓癞蛤蟆和蛇了。可如果再去抓癞蛤蟆和蛇的话,丁冬能不能再一次幸运地没抓着,那可不好说了。一个人不可能总遇到幸运的事情。
丁冬爽快地说:“好呀,我们马上就去抓癞蛤蟆和蛇!不过,我们得分开来抓,你们抓你们的,我抓我的,我们看谁先抓到!”
郭东东和小辫子他们一下子愣在那里,好像没有听懂丁冬的话,好像不认识丁冬了。
怎么能分开来抓呀?郭东东他们要看的是丁冬抓癞蛤蟆和蛇,他们要看的是丁冬究竟敢不敢。分开来抓,就意味着在丁冬抓的同时,他们也必须去抓。他们从来没有抓过癞蛤蟆和蛇,也不敢去抓。正因为不敢,他们才那么想看丁冬去抓。丁冬说他在乡下时天天捉癞蛤蟆,还说他从奶奶养的鸭子嘴巴里把一条蛇拽出来。只有亲眼看见了,他们才能相信丁冬的话。
小辫子说:“我还是希望我们一块儿抓!”
“一块儿抓肯定不行!癞蛤蟆和蛇看见这么多人,一下子就躲起来了!”丁冬态度坚决地说。
郭东东似乎有些明白了,研究地看着丁冬的脸,说:“你是不是不敢抓了?”
丁冬放声笑起来:“我不敢?小辫子,你告诉郭东东,中午我找没找癞蛤蟆和蛇?是你不敢吧!”
小辫子忙说,丁冬中午找了癞蛤蟆和蛇,要不是担心上学迟到,丁冬还会找下去。
郭东东无话可说了,他看看另外两个同学,他们是他叫来的。而这两个同学也正看着郭东东,他们眼睛里的意思是:你究竟敢不敢呀?
“不管你们去不去,我可先去了。我要是抓到了癞蛤蟆就去找你们。”丁冬说着,急急地迈开了大步。
小辫子急忙跟上丁冬。
丁冬站住,手指着小辫子,说:“你别跟着我,你跟着郭东东他们,看到他们抓到了癞蛤蟆和蛇,你就来告诉我!”
小辫子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丁冬一个人走了。丁冬走的方向,与回家的方向相反。看来,他是真的去抓癞蛤蟆和蛇了。
看着丁冬的背影,郭东东感到了不对劲:这怎么成了他和丁冬的事情?丁冬抓癞蛤蟆和蛇,不是为了吓唬陈家文吗?自己抓癞蛤蟆和蛇算什么事呢?
可是,郭东东不能退缩,要不小辫子和他叫来的两个同学会看不起他,连丁冬也会看不起他。
郭东东把手一挥,说:“走,我们去河边抓癞蛤蟆和蛇!我们人多,怕什么!”
后一句话是为其他三个人打气的,也是郭东东为自己打气的。
四个人朝河边去了,都是不情不愿的,好像在他们身后,有一个人拿着鞭子赶着他们一样。
等看不见郭东东他们了,丁冬停了下来。
“哼,你们以为癞蛤蟆和蛇就那么好抓呀?”丁冬对着空气说,“抓到了我放哪儿?”
丁冬下面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让郭东东他们看见,要让他们以为他真的去抓癞蛤蟆和蛇了。丁冬不能回家,根据他对小辫子的了解,在郭东东走后,小辫子很可能会到他家去找他。找一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对丁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丁冬想到了自己昨天在树上看到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应该是小辫子他们想不到的,也是他们在短时间内找不到的。
骗别人自己去抓癞蛤蟆和蛇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要是被别人知道了真相,无疑要把“胆小鬼”的帽子扣到他的头上,而那时他就是有一百张嘴巴,也说不清楚。
丁冬猫着腰,小跑着,还不时地扭头看看。
这期间,丁冬不得不想到另一种可能性:郭东东他们成功地抓着了一只癞蛤蟆或者一条蛇。那时他该怎么办呢?说自己没有找着癞蛤蟆和蛇,太缺乏说服力了。
丁冬叹了一口气,有些怪自己,有些怪陈家文。不过,更主要的还是怪郭东东,事情都已经结束了,郭东东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丁冬绕了半个圆,穿过两栋楼,就听到喊叫声和奔跑声。
声音是从红枫小区附近那个篮球场发出来的。篮球场缺少必要的维护,两个篮球架锈迹斑斑,上面都只剩下一个圆圆的铁圈,有一个的挡板已经破裂。混凝土的地面有许多的裂缝,从那些裂缝里,长出了茂盛的小草。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小区里的中学生以及小青年来这里打篮球的热情,何况篮球场的周围有着围墙,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而小学生一般很少来到这里,他们抢不到地方,那些中学生以及小青年也不可能带他们玩。
丁冬决定在这里打发一段时光。
来到篮球场,丁冬看到五个中学生,他们不是在打篮球,而是在踢球。五辆单车停在围墙边,上面随意地放着他们的衣服。有两只书包分开放在篮球场的一端,当球门。除了充当守门员的中学生,其余的四个中学生就争抢着那只球,试图把球踢进球门里。
五个人都扒去了自己的外套,他们就像从水里出来的一样,身上、脸上都是汗水。无论是跑,还是踢,他们都可着嗓子喊叫。
丁冬对足球的认识,首先应该源自青河镇中心小学的一百二。“一百二”是一个孩子的绰号,他是丁冬的好朋友。一百二曾买来十只足球送给同学们玩。关于一百二的故事,在《一百二的飞翔》里有。
其次,丁冬从球迷丁建国那里,获得了一点关于足球的皮毛。他知道踢足球应该有两方,应该有两个球门,而且人数远不止五个人。
他们这哪算什么踢球呀!
开始丁冬怕他们把球踢到他的身上,就站在篮球场的另一端。这么一来,他看见的往往是他们的背部。不久,丁冬蹲到了“球门”的一个斜角落,看着他们踢。
五个中学生没有把丁冬当回事,谁也没有跟丁冬说一句话。当然,丁冬也没有跟他们说一句话。丁冬是一个沉默的观众,不喊、不叫、不笑、不跳。
丁冬是不是要一直不喊、不叫、不笑、不跳下去?要真那样的话,丁冬就不是丁冬了。
很快,丁冬由蹲着变成站了起来。
很快,丁冬把自己的拳头握了起来。
很快,丁冬惋惜地发出了一声“唉”,因为球擦着书包飞了出去。
很快,丁冬把书包放到地上,跑起来,球滚到哪儿,丁冬就跑到哪儿,丁冬俨然是场地上的另一只“足球”,只是不会有人用脚踢这只“足球”。丁冬一边跑,一边喊,喊的是莫名其妙的内容,没有具体、清晰的指向。似乎不是丁冬一定要喊,而是那些声音自己从丁冬的嗓子里跑了出来,丁冬无法控制它们。
汗水从丁冬的头上滚落下来。
可能是那个守门的中学生身手敏捷一些,可能是那两只书包之间的距离窄了一些,也可能是那些混凝土裂缝里的草增加了球滚动的阻力,很少有人把球踢进“球门”里。
那个担当守门重任的中学生最早注意到了丁冬。在喝水的一个间隙里,他走到丁冬的跟前,问他:“小家伙,你是不是也会踢球?”
丁冬毫不犹豫地说:“我会!”
必须说明的是,在这之前,丁冬从来没有踢过足球,他踢过的只是石子。丁冬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把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说得好像刚刚做过一样。
“好,非常好!”那个中学生亲切地摸摸丁冬的头。
再一次踢球时,那个守门员请丁冬替他守一会儿门,他要过过踢球的瘾。守门员还对其他四个伙伴一本正经地说:“你们别看他人小,身手可是很了得!”
那四个中学生嘻嘻笑着,说:“行呀,看看他到底怎么样。”
丁冬哪里还能想到别的?他心里被巨大的惊喜塞满了:他也踢球了,他是中学生中的一员了,什么癞蛤蟆,什么蛇,被丁冬抛到了九霄云外。丁冬不客气地蹿过去,当仁不让地站到了两只书包之间,伸展开双手,晃动着身体,做出随时随地扑球的架势。这是丁冬从刚才的守门员那里学来的,属于活学活用。
丁冬迎接的第一个球正是前守门员踢出来的。应该说,前守门员几乎用了平生最大的力气,在他的想象里,他这一脚不但要把球踢进球门,还要把试图扑住球的丁冬踢进球门。可惜,他太性急了,而且用的劲也过了头,他的脚只是擦了一下足球,足球慢慢悠悠地朝丁冬那里滚去,等他冲过去,想再补一脚时,丁冬已经把自己的整个身子压到了足球上。丁冬这是无师自通。
丁冬抱起球,沾沾自喜地说:“真厉害呀!”
丁冬肯定不是夸前守门员。
一个中学生笑着说:“是呀,你这小家伙还真厉害!”
丁冬热血高涨,说:“你们都来,我不怕!”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丁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尽管丁冬把上衣脱得只剩下一件背心,但他镇守的大门不断地被球冲开,他既没有招架之功,也没有还手之力。
让丁冬满意的是,这些中学生谁也没有责怪他,不但没有,他们还从丁冬身上获得了空前的自信,一个个感觉自己就是大球星了,上演着进球大战。
丁冬在两只书包之间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有几次,球以炮弹之势,将丁冬与球一块儿送进“门”里。还有几次,球毫不含糊地撞在丁冬的身上,把丁冬撞倒在地。
丁冬哪受得了这五个人的狂轰滥炸呀?丁冬累趴下了,要是由了这五个中学生再踢下去,估计丁冬就不能动弹了。好在五个中学生也累得不行,况且时间也不早了,应该回家了。前守门员递给丁冬一瓶矿泉水,意犹未尽地说:“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再来。小家伙,你明天也来呀!”
“我……来……”丁冬弱弱地吐出两个字。他的手差点没有接住矿泉水。
一个中学生拿出一只网兜,把球装进去,然后看了看其他的中学生,说:“放哪儿?我可不能带回家!”
前守门员说:“能放哪儿?还是放到树上!”
于是,那个中学生拿着装着足球的网兜,爬到了围墙外面的一棵树上,他把网兜系到了枝繁叶茂的树上。在下面的人,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树上有一只足球。
“真是一个厉害的藏球办法!”丁冬在心里由衷地佩服中学生。
爬树的中学生从树上下来,对丁冬说:“别对人说呀!”
这位中学生在说这句话时,绝没有想到丁冬是爬树的高手。他甚至不相信丁冬会爬树。
丁冬连连点头。
五个中学生穿上衣服,背上书包,心满意足地走了。“小家伙,明天再来呀!”前守门员把这句话又说了一遍,其他的中学生嘻嘻地笑着,在他们看来,明天就是用八抬大轿去请,丁冬也不会来了,看他累的。
丁冬一口气把一瓶矿泉水喝完了,背上书包,看了看树上的足球。那只被网兜吊着的足球,就像长在树上的一只葫芦。
丁冬又放下书包,走到那棵树跟前,抱住树干,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胳膊软得一点劲也没有了。
丁冬笑笑,对自己说:“明天再来!”
丁冬再次背上书包,慢慢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