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简介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这本书是由陆阳创作的,《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共有19章节
1
曲终人未散
——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陆阳 著 ...
2
梅兰芳:一支香梅盛开在梨园
清晨,北京城里一片寂静,破落了的梅家大院里传来稚嫩的童音,原来是梅家那个唤作畹华的独苗小儿郎在吊嗓子。 可是,细听去,心里不禁有些凄凉,那咿咿呀呀之声略显生涩,...
3
程砚秋:玉霜鸣凤野
1931年9月21日,《华北日报》刊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平市名伶程艳秋,原定今晚在中和演《文姬归汉》,唯因国难当前,既挽救之不及,何忍再粉墨登场,显露色相!遂于...
4
尚小云:清风听歌入空去
晨曦,北京城里一片寂静,一声清音划过天际,惹了半晌红霞。清风间,花弄影墙,弱柳拂袖,曼妙身姿随风摆动,宛若垂帘。不知哪个科班用功的戏子。 春,是一帧浸染希望的画...
5
荀慧生:分得春光最数多
六十年前,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光县的一个小村庄,一座用黄土夯实的土戏台。头插棉花秆的小小男孩上场了,用稚嫩的嗓子唱起了——“金牌调来银牌宣,王相府来了我王氏宝钏…...
6
杨小楼:化作春泥更护花
傍晚,夜幕渐渐落下,大地悄悄地融入夜色之中。微风徐徐,满天繁星下,四周安静得只有风滑过的痕迹。行走在街路里的小小少年,不经意地抬头,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是他一路上...
7
余叔岩:繁华落尽子规啼
1943年5月,北平法源寺,一场公祭余叔岩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厅堂里挂满了挽联。梅兰芳的挽联是:“缔交三世,远武同绳,灯火华堂,赞乐独怀黄蟠绰;阔别七年,赴书骤报...
8
周信芳:好一个“麒麟童”
上海滩自1843年开埠以来,短短数十年时间就有了国际都市的意味。一到夜晚,霓虹闪烁,灯红酒绿。这里,各式戏台、剧场林立,从来都不缺角儿。一批批的角儿慢慢地淡去,...
9
马连良:永不凋落的霞光
说起京剧史,就必须提到科班“喜连成”。这个科班的历史地位,并不逊色于当初的“四大徽班”。 说起“喜连成”,又必须提到一个人——牛子厚。牛子厚,名秉坤。他的曾祖父...
10
俞振飞:清歌一曲叹人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段《牡丹亭》里的锦句词章,穿越明清烟雨,...
11
马师曾:最是粤剧销人魂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占领九龙与香港。自此,至今不绝于港人口中的“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就此展开。 因为政局动荡,经济衰退,在港的许多粤剧“...
12
刘喜奎:刹那风华为谁开
“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是民国初年流传于梨园界的一句佳话。 戏剧大师曹禺在1980年曾著文这样说:如今戏剧界很少有人提到刘喜奎了。然而在一二十年代,她可是红...
13
孟小冬:昨夜星辰昨夜风
锣鼓声起,一曲《四郎探母》开场了。 只见舞台上,杨四郎身姿高挑,头戴黑素罗帽,身着青玄箭衣,腰间配挂墨绿宝剑,绦子大带,足蹬薄底快靴。眉目间透着秀丽,骨子里透着...
14
露兰春:情有多深,命有多劫
他是大上海的青帮老大,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却没能逃得了爱情的迷药,被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戏子撩到了。 她是舞台上的翩翩精灵,娉娉婷婷,挥洒轻盈水袖,演透或爱或怨...
15
白玉霜:从云端到尘泥
1934年的北平,出了一件“新鲜”事儿。当时正在走红的落子戏伶人白玉霜,因其演出有伤风化,被市长袁良下令逐出北平。 据说白玉霜被逐,是跟她演了粉戏《拿苍蝇》有关...
16
袁雪芬:爱越剧,是人生的骨架
火辣辣的太阳,犹如一团火,炙烤着浙江嵊县的杜山村。 好闷热的天啊。—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沿着田间崎岖狭窄的阡陌,急匆匆地向北走去。她蛋圆形的脸上,浮现着委屈烦恼...
17
筱丹桂:桂落
1947年10月14日,淅淅沥沥的秋雨,将整个上海滩淋了个透湿。街路旁,桂花树下,一地满是细碎花蕊。昨日还是香满枝头,今天却已落入泥土,不禁让人黯然神伤。 这一...
18
常香玉:此生只为豫剧生
花开了,又落了;草青了,又枯了;月圆了,又缺了。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幕,终究是要合上的,总要谢幕! 走过了寒来暑往,那些过往的陈年旧事,那些流逝的日月交辉,像一张...
19
严凤英:一阵风,留下悠悠黄梅香
她是原野吹来的风,带着醇醇泥土味;她是原野吹来的风,留下悠悠黄梅香…… 人们提到她,除了喜爱,还是喜爱;除了想念,还是想念。这份喜爱与想念,早已伴随着原野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