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小结

2.2.5 小结

在着陆过程中,大多数生物力学参数在双侧下肢不会具有显著性差异。少数体现显著性双侧差异的参数包括踝关节极值角速度和踝背屈肌肌电活动性。非偏利侧踝关节具有更强有力的背屈肌活动性,来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机制以限制踝关节的过分活动。此前有研究认为非偏利侧下肢比偏利侧更强壮,考虑到这一点,可以认为在着陆动作中偏利侧踝关节有更大的损伤风险。这个结果解释了半个世纪前发现的右侧踝关节扭伤明显大于左侧扭伤的现象。同时,本研究认为,应用偏利侧下肢测量数据所得到的结论,在损伤预测和防护中偏于保守。因此,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仅采用偏利侧数据用来分析。

在着陆动作中显著的性别差异体现在前后方向的地面反力、加载速率、最大背屈角速度和胫骨前肌的绝对肌电幅值等参数上。对于为什么女性在着陆中更加容易发生损伤,本研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女性倾向于将动能通过踝关节的运动来吸收,而男性更倾向于将其转化为与地面的摩擦;男性更加有效地发挥踝关节背屈肌的作用,而女性则更加注重踝关节跖屈肌的作用;男性更善于使用肌肉的爆发力来吸收抵抗冲击力,而女性试图通过延长肌肉的收缩时间来达到相同的目的。以上原因可以总结为:在着陆动作中,男性的肌肉协同性比较合理,爆发力较强,强壮的肌肉有助于控制关节的活动,而女性的肌肉协同性不足,爆发力不够,在冲击时肌肉力无法完全掌控关节的活动,进而易发损伤。在运动员训练中,应该注重女性在下肢肌肉力协同性和爆发力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