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痛觉感受性的作用

心理因素对痛觉感受性的作用

感觉相互作用对痛觉作用的方法是在测痛过程中,开动212次/分钟频率的节拍器,并请被试注视节拍器的摆杆,有节奏地读出节拍器摆动的数字。

自我暗示对痛觉作用的方法是在测痛过程中,请被试联想,想象过去疼痛的情境。

结果是感觉相互作用可使痛阈和可忍阈显著提高。自我暗示、等待疼痛的到来,可使痛阈和可忍阈显著下降,表明心理因素对痛觉有着能动调节作用。

摘自《心理因素(感觉相互作用、暗示)对痛觉感受性作用的实验报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结核病研究所

(《河北新医药》,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