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在针麻中的作用

心理因素在针麻中的作用

从1965年以来,我们运用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手术室情境下对几千名针麻病员就这个专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提出了我们对心理因素在针麻中作用的基本观点。

一、心理因素在针麻中起不起作用?针麻是不是起暗示的作用?

针麻对不同类型心理状态的人都有效。无论是否相信针麻效果,情绪镇静还是紧张,针刺都能显著地提高痛阈,都能获得针麻手术效果,但都是前者痛阈值提高较大,针麻效果也较好。

针麻的作用不是暗示造成,而是在手术室情境下有些语言暗示和自然情境暗示都明显地削弱针刺镇痛和针麻效果:①在手术室情境下,安慰剂对针刺镇痛和针麻效果没有什么关系。②对电针麻仪电的皮肤暗示感受性有无与针刺后痛阈提高没有关系。③在手术切皮前,“手术就要开始了”的语言暗示,引起呼吸波最大幅度变化、皮电总幅明显增大。④切皮前医生手摸切口部位的这种自然情境的暗示与手术刀切皮引起的脉率增加和脉搏波总幅缩小的变化是大致相同的。

二、情绪对针刺效应的作用

①情绪镇静者比紧张者耐针好(P<0.005),而耐针好者比耐针差者痛阈提高更明显。②情绪镇静者比紧张者针感好(P<0.005),而针感好者比针感差者痛阈提高更明显。③情绪镇静者比紧张者针刺后痛阈和耐痛阈提高更明显(P<0.005)。

三、某些心理因素对针刺镇痛的作用

①口算、听音乐的心理状态都能提高针刺的痛阈(P<0.001)和耐痛阈(P<0.05)。②平时不怕痛者比怕痛者,对针麻手术不怕痛者比怕痛者的针刺前、针刺中的痛阈提高都更明显。③情绪镇静者比紧张者,在针刺前、针刺中的痛阈和耐痛阈均较高(都是P<0.005),痛觉感受性区间大(P<0.005),痛反应小(P<0.005)。

四、情绪对针刺调整生理功能的作用

①进针时,情绪镇静者比紧张者脉率、血压、呼吸、皮电的变化都明显较小。②实验性情绪紧张引起脉率、血压、皮电增加(都是P<0.001)。③与平时情境和与手术台情境有关的四种情绪性语言刺激均能引起脉率、脉搏波、总幅、皮电明显增加。

五、某些心理因素对针麻手术效果的作用

①对针麻无顾虑者比有顾虑者,情绪镇静者比紧张者,配合好者比配合差者的手术主要步骤和整个手术的针麻效果都好(都是P<0.005)。②针麻手术中,镇静者比紧张者的呼吸波、脉搏波、皮电波动均明显较小。

结 论

①针麻不是暗示的作用,某些心理因素是构成针麻原理的一个方面和影响针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②认识、信心、暗示、个人痛觉经验、对疼痛的态度、与医务人员的配合,特别是情绪在针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③病人的心理因素在针麻手术全过程中起着多方面的能动作用,即对针刺效应、针刺镇痛、针刺调整、针麻效果都有重要的、显著的作用。④夸大或否认心理因素在针麻中的作用都是不对的。

(《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