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的前景
针刺麻醉从1958年在中国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在针刺麻醉下施行外科手术的病例已达200多万例,使用针麻进行外科手术的病症达100余种,针麻作为一种麻醉方法的地位已经确立。
总的来看,现在针麻的镇痛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因为针麻也同其他任何麻醉一样,都有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能要求每个接受手术的人都使用针麻。采用针麻要因人、因手术种类等具体情况而定。
针刺麻醉如何进一步发展,我认为有三条途径。
1.单纯麻醉
在一部分手术和一部分人中可使用。我预测甲状腺手术、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是可以逐步普遍推广使用针麻的。因为耐针好、针感好、抗痛能力强。针刺调整作用强的病人,接受手术,采用单纯针麻的可能性大。
2.以针麻为主,药麻为辅
这既可发挥针麻的优越性,又可减轻病人的疼痛。
3.针麻、药物并用
把针麻和药麻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针麻的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长处,克服针麻镇痛不全的短处,又发挥药麻镇痛效果好的优点,限制药麻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干扰的缺点。针麻、药麻并用将适合更多的手术和更多的病人。针麻、药麻结合这条途径,很可能在本世纪末,成为我国麻醉临床上主要的应用。
随着针麻的发展,针麻原理的研究深刻地推动了人们探索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系统等中医基本理论的实质,并且推动了我国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化学、神经药理学等的发展。我国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已经建立了一些新学科如痛觉生理学、痛觉心理学,普及了基础医学的新技术如微电极技术、同位素技术。
针麻原理的阐述,将加速自然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促进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能产生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如针感生理学、针刺心理学等;可能成为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突破口。
在针麻手术台上,医务人员正进行生理与心理研究,同时测定病人针刺前后痛阈变化,预测针麻效果。
(《科学与未来》,198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