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留针针麻原理的研究
我们对1084例横针不留针、182例留针和76例局麻绝育术进行了镇痛、调节和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不留针、留针针麻和局麻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都在90%左右,麻醉效果大体相同。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留针针麻诱导期内,无论是机械致痛或离子致痛测定,都有提高痛阈和耐痛阈的作用。还表明,拔针后20分钟与针刺中20分钟的痛阈和耐痛阈基本上维持在一个水平上,显示了不留针针麻镇痛的后效应。不留针、留针针麻与局麻切皮优良率大致相同。缝皮效果优良率,局麻稍高于针麻,不留针稍高于留针。研究并证实了不留针针麻确有与留针针麻相同的镇痛效果。
我们以皮电、皮肤温度、脉搏、血压、肌肉松弛程度、鼓肠情况、出血量和牵拉反应八个指标对不留针、留针和局麻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
(1)不留针针麻与局麻在切皮时的皮电波动大体相同。在找第一、第二根输卵管和缝皮时的皮电波动不留针针麻比局麻都小。
(2)不留针针麻在找管与缝皮时皮温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
(3)不留针与留针针麻术中主要手术步骤的血压、脉搏都基本稳定。
(4)不留针与留针针麻及局麻的肌肉松弛程度和鼓肠情况的优良率大体相同,均在95%以上。
(5)针麻比局麻出血少,不留针比留针针麻出血少。
(6)针麻时牵拉反应比局麻时小。留针又比不留针针麻牵拉反应小。
上述说明,不留针针麻具有留针针麻相同的针刺调整作用。从不留针针麻与局麻术中的五个指标比较来看,其中肌肉松弛程度和鼓肠情况相同,皮电波动,出血量、抗牵拉反应则不留针针麻优于局麻。
不留针针麻的成功和普及,反映了一个新的事实:即针刺穴位为机体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条件,将在30分钟以内把机体的抗痛、抗病的因素充分激发起来,并能维持一段时间。不留针针麻手术的进行正是根据针麻的这种后效应的作用。针麻后效应的作用,提示针麻在人体可能引起的生理、心理的整体性的运动变化过程。
(《针刺麻醉》,1977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