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新生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第8章 新生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第一节 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1. 关于婴儿易发生溢乳的原因,正确的是
A.胃较垂直 B.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差
C.胃容量小 D.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好
E.胃呈水平位,贲门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好
2.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
A. 5% B. 10%
C. 15% D. 20%
E. 25%
3.初产妇,23岁。足月自然分娩产下一3250 g的健康女婴,出院时咨询护士新生儿的护理方法,产妇复述时不正确的是
A.喂奶后取侧卧位,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
B. 大便后用清水洗臀部,以免发生臀红
C. 上腭中线及齿龈边缘的黄白色小点,须挑破
D. 室内不宜用厚重窗帘遮光,自然光线最好
E. 衣物和尿布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
4. 可以从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D
C. IgM D. IgG
E. IgE
5. 3 d男婴,洗澡时被发现在左乳腺有一鸽蛋大小肿块,下列处理哪项是正确的
A.用力挤压 B. 使用抗生素
C. 挑割肿块 D. 无需处理
E. 手术切除
6. 孕33周胎儿,早产,出生体重为2.2 kg,皮肤红嫩,体温35℃,以下措施除哪项外均应进行
A.置33℃温箱中保温 B. 及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C. 母乳缺乏时可先用1∶1牛奶喂哺 D. 7~10 d后加维生素D
E. 实行保护性隔离
7. 40周刚出生的女婴,出生体重2300 g,身长46 cm,皮肤红润,胎毛少,足底纹较多。最可能为
A.早产儿 B. 足月小样儿
C. 过渡足月儿 D. 足月儿
E. 极低体重儿
8.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胎儿娩出后应
A.尽早哺乳 B. 2~4 h后哺乳
C. 5~6 h后哺乳 D. 24 h后哺乳
E. 3 d后哺乳
9. 患儿,女,15 d,早产儿,母乳喂养,每天8~10次,体重3.2 kg,家长询问小儿室内应保持的温度,护士告知正确的是
A. 16~18℃ B. 20~22℃
C. 22~24℃ D. 24~26℃
E. 28℃
10. 早产儿是指
A.胎龄<20周的新生儿 B. 胎龄<28周的新生儿
C. 胎龄<32周的新生儿 D. 胎龄<37周的新生儿
E. 胎龄<42周的新生儿
11. 新生儿,女性,日龄 5 d。食欲及精神较好,母亲在给其换尿布时发现其会阴部有血性分泌物。护士向母亲解释该现象属于
A.生理现象 B. 肉眼血尿
C. 外阴出血 D. 肛门出血
E. 肛周出血
12. 新生儿Apgar评分的评价内容不包括
A.皮肤颜色 B. 心率
C. 喉反射 D. 角膜反射
E. 呼吸
13. 患儿女性,出生8 h,对婴儿提供的护理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了解Apgar评分情况 B. 观察排尿、排胎便时间
C. 选择母乳喂养 D. 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
E. 持续仰卧位,颈部前屈
14. 下列选项不符合足月儿外观特点的是
A.皮肤红润,胎毛少 B. 足底光滑纹理少
C. 四肢呈屈曲状态 D. 乳晕明显,有结节
E. 指甲长过指端
15. 属于小儿出生时存在,但生后3~4个月消失的神经反射是
A.觅食反射 B.腹壁反射
C.角膜反射 D.腱反射
E.吞咽反射
16. 新生儿易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是
A.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成熟 B. 出汗功能好
C. 皮肤表面积小 D. 棕色脂肪多
E.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17. 早产儿,男,胎龄34周,出生体重1600 g,无青紫,合理的喂养措施是
A.生后半小时喂奶
B. 生后半小时喂10%葡萄糖水2 mL/kg
C. 生后2~4 h喂10%葡萄糖水2 mL/kg
D. 生后2~4 h喂奶
E. 生后8 h喂葡萄糖水2 mL/kg
第二节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1.对于新生儿窒息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A.给氧 B. 刺激呼吸
C. 清理呼吸道 D. 保持血压正常
E. 加强营养
2. 新生儿娩出后1 min内,Apgar评分为3分,该患儿为
A.正常新生儿 B.苍白窒息
C.青紫窒息 D.轻度窒息
E. 中度窒息
3.一刚出生新生儿,身体红,四肢青紫,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不规则,四肢略屈曲,弹足底有皱眉。该新生儿Apgar评分为
A.5分 B.7分
C.6分 D.8分
E.4分
4. 患儿男,因脐带绕颈,出生时无呼吸、心跳。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
A. 60次/min B. 80次/min
C. 90次/min D. 120次/min
E. 130次/min
第三节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表现是
A.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 B.眼部症状
C.颅内压增高 D.瞳孔改变
E.呼吸系统表现
2. 早产儿男,日龄1 d。有窒息史,主要表现嗜睡,反应差,肌张力低下,查体,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初步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该患儿病情平稳后,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护理是
A.固定肢体在功能位 B. 维持氧饱和度的稳定
C. 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D. 减少探视次数
E. 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
3. 胎龄35周的早产儿,因有围产期窒息、反复的呼吸暂停,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原始反射减弱,瞳孔缩小。该患儿可能的诊断为
A.呼吸衰竭 B.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D. 新生儿破伤风
E.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第四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生后1~2 d出现 B.易激惹,过度兴奋
C.脑性尖叫 D.前囟隆起,惊厥
E.皮肤、巩膜黄染
2.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降颅压宜首选
A.呋塞米 B. 50%葡萄糖
C. 20%甘露醇 D. 50%甘油口服
E. 25%葡萄糖
3.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依据应除外
A.缺氧史 B.感染病灶
C.产伤史 D.嗜睡、拒乳
E.尖叫
4. 患儿,10 d,出生后诊断为颅内出血,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留有后遗症。出院时护士应重点指导家长
A.测量血压的方法
B.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的方法
C. 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
D. 按摩肢体方法
E. 喂养方法
(5~6题共用题干)
足月新生儿,女,臀位产,生后24 h突发惊厥,烦躁不安。体检:体温37℃,前囟饱满,双眼凝视,肌张力高,四肢抽搐,心率140次/min,肺部体征阳性,血常规正常。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
5. 该患儿最可能的发病原因是
A.寒冷损伤 B. 产伤
C. 感染 D. 凝血因子不足
E. 维生素D缺乏
6. 下列护理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A.绝对静卧,抬高头部 B.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C. 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D. 使用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
E. 使用头皮静脉穿刺输液
第五节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 蓝光照射前,患婴的准备措施不包括
A.在皮肤上涂油保护 B. 用长条形尿布保护会阴
C. 沐浴或擦身 D. 测体重
E. 用黑眼罩遮盖双眼
2. 新生儿黄疸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
A.营养失调 B.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C.持续性高热 D.有感染的危险
E.活动无耐力
3. 以下关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正确的是
A.生后24 h出现
B. 血清淡红色每日上升>85 μmol/L
C.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血清结合胆红素都<221 μmol/L
D. 足月儿黄疸10~14 d消退
E. 早产儿黄疸可延迟4~5周消退
4. 患儿,女,生后7 d,近日来,皮肤发黄明显,来医院就诊。查体:T 36.8℃, P 132次/min,R 24次/min,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诊断生理性黄疸。正确指导是
A.给予白蛋白注射液 B. 不需给予特殊治疗
C. 多晒太阳,减轻黄疸 D. 注意保暖,多穿衣服
E. 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胎便排出
(5~7题共用题干)
足月新生儿,第1胎,男,生后第3天,母乳喂养,生后24 h出现黄疸,皮肤黄染渐加重,血红蛋白110 g/L,母血型O,子血型B。
5. 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胆道闭锁 B.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C. Rh溶血症 D.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症
E. 新生儿败血症
6. 对该患儿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给予光照疗法 B. 停止母乳喂养
C. 保暖 D. 输白蛋白
E. 预防感染
7. 若该患儿出现嗜睡、尖声哭叫、肌张力下降,胆红素上升至342 μmol/L,该患儿可能发生了
A.颅内出血 B. 胆红素脑病
C. 呼吸衰竭 D.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E. 低血糖
第六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1. 新生儿硬肿症常见的表现不包括
A.皮肤硬、凉 B. 反应低下
C. 体温不升 D. 不吃、不哭、不动
E. 皮肤硬肿后软,中央坏死形成
2.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是
A.坚持母乳喂养 B.供给足够的液体
C.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D.合理用药
E.蓝光疗法
3.下列哪个不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可能的致病因素
A.早产 B.寒冷
C.感染 D.窒息
E.黄疸
4. 关于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恢复体温的护理措施下列错误的是
A.入院后先用体温计正确测量肛温,做好记录
B. 监测体温变化,每2 h测体温1次
C. 轻、中度力争6~12 h内复温
D. 重度低体温应让患儿在比其体温高2~4℃的暖箱内复温
E. 重度低体温患儿在12~24 h内恢复正常体温
5. 患儿出生后4 d,反应差,哭声低,小腿及大腿出现硬肿,测体温33℃,腋-肛温差为正值,将该患儿放置的暖箱温度应调节预热到
A. 25℃ B. 28℃
C. 38℃ D. 35℃
E. 30℃
6.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硬肿最早出现的部位是
A.整个下肢 B. 面颊
C. 足部 D. 躯干
E. 下肢外侧
7. 患儿,男,日龄3 d,胎龄35周早产儿。现该患儿反应低下,拒乳,不哭,下肢及臀部皮肤青紫、对称性硬肿,初诊为寒冷损伤综合征,下列指标对判断病情最有价值的是
A.喝奶量 B. 尿量
C. 哭声 D. 体温
E. 血压
8. 男婴,胎龄35周,出生10 d。因低体温、反应差、拒乳、尿少、双小腿外侧皮下脂肪变硬入院。该患儿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
A.维持有效呼吸 B. 积极复温
C. 合理喂养 D. 遵医嘱用药
E. 预防感染
第七节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1. 患儿女,4 d。母乳喂养。出生第3天食奶量明显减少,第四天皮肤出现黄染而就诊。体检:体温36℃,脐部红肿伴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为新生儿脐炎。局部皮肤常用的消毒药物是
A. 30%酒精 B. 95%酒精
C. 0. 1%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D. 3%双氧水
E. 0. 5%碘伏
2. 患儿女,足月儿,生后5 d。母乳喂养。出生第3天食奶量明显减少,第4天皮肤出现黄染而就诊。体检:体温37. 8℃,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诊断为新生儿脐炎。此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大肠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溶血性链球菌 D. 铜绿假单胞菌
E. 表皮葡萄球菌
第八节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1. 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全血血糖低于
A. 10 mg/dL B. 20 mg/dL
C. 30 mg/dL D. 40 mg/dL
E. 50 mg/dL
2. 早产儿,男,胎龄34周,体重2300 g,生后第1天,基本情况可。母乳尚未分泌。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及时喂葡萄糖水
B.静脉输注葡萄糖液
C.及时喂一段配方奶
D.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E.口服葡萄糖水结合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3~5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32周早产小于胎龄儿,生后出现哭声异常,阵发性青紫,肢体抖动,实验室检查:血糖1.7 mmol / L,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3. 常见病因是
A.足月儿 B. 早产儿
C. 巨大儿 D. 过渡期新生儿
E. 过期产新生儿
4. 如果患儿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静脉补充葡萄糖,其速度是
A. 1~2 mg/(kg·min) B. 3~4mg/(kg·min)
C. 4~5 mg/(kg·min) D. 6~8mg/(kg·min)
E. 9~10 mg/(kg·min)
5. 输入葡萄糖时,主要的措施是
A.给予高糖饮食 B. 给予高蛋白饮食
C. 监测血糖变化 D. 防止外伤
E. 注意保暖
第九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
1.血钙低于多少时会发生抽搐
A. 1.25 mmol/L B. 1.75 mmol/L
C. 2.5 mmol/L D. 3.0 mmol/L
E. 3.75 mmo1/L
2.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治疗措施不包括
A.抗惊厥 B. 减少肠道磷排泄
C.调节饮食 D.甲状旁腺功能不全者需长期口服钙剂
E.补充镁剂
3. 在给低钙血症新生儿进行钙剂治疗过程中,若发生药液外渗,为避免组织坏死,护士应立即应指注射,并给予
A.地塞米松软膏外敷 B. 如意金黄散外敷
C. 仙人掌捣碎外敷 D. 25%硫酸镁局部湿敷
E. 京万红软膏外敷
4. 护士在给发生惊厥的低钙血症新生儿进行葡萄糖酸钙缓慢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生何种情况应暂停注射
A.心率低于80次/min B. 心率低于60次/min
C. 心率低于100次/min D. 呼吸低于20次/min
E. 呼吸低于30次/min
5. 牛乳喂养的足月儿,生后6 d,出现烦躁不安、肌肉抽动,可见惊厥,抽搐发作时伴有呼吸暂停和发绀,发作间期一般情况良好。急查血钙浓度,其可能的结果是
A.血清总钙<1.75 mmol/L B. 血清游离钙<1.2 mmol/L
C. 血清总钙<2.2 mmol/L D. 血清游离钙<1.5 mmol/L
E. 血清总钙<2.8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