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肌肉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12章 肌肉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腰腿痛及颈肩痛患者的护理

1.颈椎病类型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A.神经根型 B.脊髓型

C.交感神经型 D.椎动脉型

E.混合型

2.下列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症状的是

A.头痛 B.耳聋、耳鸣

C.恶心、呕吐 D.眩晕

E.上肢麻木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是

A.腰痛 B.大小便异常

C.腰和小腿痛 D.腰痛伴性功能障碍

E.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4.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是

A.腰4~5 B.腰3~4

C.腰2~3 D.腰1~2

E.胸12~腰1

5.腰椎间盘突出症最重要的体征是

A.脊柱活动受限 B.脊柱变形

C.压痛并引起下肢放射痛 D.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E.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

6.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的目的,不包括

A.预防感染 B.减轻水肿

C.减轻炎症和粘连 D.减轻疼痛

E.减轻肌痉挛

7.患者,女性,46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1年,近2个月症状进行性加重,应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A.枕颌带牵引 B.卧床休息

C.增大活动强度 D.热敷

E.手术治疗

8.患者,女性,50岁。3 d前腰部扭伤后疼痛加剧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首选的处理方法是

A.手术 B.热敷

C.加强活动强度 D.卧硬板床

E.使用止痛药

第二节 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

1. 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肺炎球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产气夹膜杆菌

E. 白色葡萄球菌

2.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手术的目的是

A.切除病灶 B.消灭死腔

C.止痛 D.减轻全身症状

E.减压和引流

3.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经抗生素治疗48~72 h无效,此时应采取处理方法是

A.改用广谱抗生素 B. 加大抗生素的用药量

C.加强营养 D. 手术钻孔或开窗引流

E. 输血

4. 患儿,男,5岁。发热3周,左膝痛,查体:左膝关节浮髌试验(-),胫骨上部肿胀,压痛明显,血白细胞21×109/L,中性粒细胞0.9×109/L,胫骨上干骺端穿刺有脓液。正确的处理是

A.物理降温 B. 开窗减压术

C. 病灶冲洗,搔刮脓腔 D. 截肢

E. 输入白蛋白,提高免疫力

第三节 脊柱及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1. 截瘫指数“1”代表

A.功能部分丧失 B. 基本没有瘫痪

C. 没有瘫痪 D. 接近完全瘫痪

E. 完全瘫痪

2. 脊柱骨折患者急救运送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用软担架搬运 B. 二人抱持搬运

C. 三人平托放于硬板搬运 D. 一人抱持搬运

E. 一人背负搬运

3. 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并发症是

A.泌尿系感染 B. 脊髓损伤

C. 压疮 D. 坠积性肺炎

E. 下肢深静脉栓塞

4. 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的方法除外

A. 2 h翻身1次 B. 保持床单整洁

C.做好大小便护理 D. 在易发部位涂褥疮膏预防

E.骨突处局部按摩

5. 外伤性截瘫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护理措施是

A.每周更换导尿管 B. 留置导尿,定时开放引流

C. 每2 h更换体位 D. 抬高床头,多饮开水

E. 每日膀胱冲洗1次

6. 患者,女性,19岁。从高处坠落,臀部着地致胸12,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骨折的原因是

A.间接暴力 B. 病理性骨折

C.骨质疏松 D. 骨骼劳损

E.骨骼疾病

7. 患者,女性,30岁。从高处跌下头部着地,颈4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尿潴留,体温37.9℃,为了防止致死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是

A.勤翻身,按摩骶部 B. 做好心理护理

C.加强营养 D. 气管切开

E. 物理降温

8. 患者,女,45岁。从高处摔下致脊髓损伤,下述哪一项不是该患者的治疗要点

A.固定 B. 减轻继发性损害

C.减轻脊髓水肿 D. 使用抗感染药物

E. 解除脊髓受压

(9~10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50岁,体重68 kg,车祸导致颈椎4骨折,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

9. 最适用于该患者的搬运方法是

A.单人背起患者搬运

B. 单人抱起患者转运至轮椅

C. 二人搬运,其中一人抬上身,一人抬腿

D. 三人搬运,平托患者,同步行动

E. 四人搬运,其中三人将患者平托到木板上,一人固定头颈部

10. 该患者发生呼吸困难最可能的原因是

A.肺部受伤 B. 呼吸肌麻痹

C.肺水肿 D.呼吸道不通畅

E.血块压迫气道

第四节 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

1. 关节脱位的特征性表现是

A.弹性固定 B. 休克

C.肿胀 D.骨擦音

E. 异常活动

2. 肩关节脱位常见的类型是

A.侧方脱位 B.后脱位

C.下脱位 D.前脱位

E.盂上脱位

3. 患者,男,34岁。乘车时跷二郎腿,刹车时右膝部受撞击致右髋关节不能活动,肿胀. 疼痛,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股骨干骨折 B. 膝关节脱位

C. 髋关节结核 D. 股骨颈骨折并脱位

E. 髋关节脱位

4. 关于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哪一项是错误的

A.以手法复位为主,且越早越好 B. 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

C. 一般固定2~3周 D. 以切开复位为主

E. 功能锻炼时切忌粗暴的被动活动

5. 患者,男,34岁。外伤后出现左肘部关节肿胀,鉴别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后脱位的表现是

A.肘部剧烈疼痛 B. 手臂功能障碍

C. 肘后三点关系是否失常 D. 是否开放性损伤

E. 是否可触及尺骨鹰嘴

6. 患儿,女性,15岁。2年来在一般性活动中反复发生右肩关节前脱位6次。其主要原因是

A.免疫力低下 B.骨质疏松

C.初次脱位未行有效固定 D.骨折破坏

E. 右侧易习惯性脱位

第五节 风湿热患者的护理

1. 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损害是

A.斑丘疹 B. 环形红斑

C.蝶形红斑 D. 结节性红斑

E. 多形红斑

2. 控制小儿风湿热复发的首选药物是

A.罗红霉素 B. 头孢拉定

C.阿司匹林 D. 链霉素

E.长效青霉素

3. 患儿,6岁,因风湿热入院,肌内注射青霉素. 口服阿司匹林后出现食欲下降、恶心等胃肠道不适,护士可以给予的正确指导是

A.饭后注射青霉素 B. 两餐间用阿司匹林

C. 阿司匹林与维生素C同服 D. 两餐间注射青霉素

E. 饭后服用阿司匹林

第六节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1. 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关节症状是

A.关节痛 B. 类风湿结节

C. 关节肿胀 D. 晨僵

E. 关节功能障碍

2. 类风湿关节炎常选用的治疗药物是

A.泼尼松 B. 糖皮质激素

C. 环磷酰胺 D. 紫杉醇

E. 阿司匹林

3. 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会出现关节畸形

B.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滑膜炎,可造成关节软骨的破坏

C. 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D. 活动期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

E. 女性常见

4. 下例叙述符合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的是

A.主要累及承重关节 B. 不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损害

C.全身游走性疼痛 D. 关节病变呈对称性改变

E. 好发于男性

5. 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的特征

A.以小关节为主 B. 后期关节无畸形

C.晨僵明显 D. 急性期关节明显肿胀

E.呈对称性

6.类风湿关节炎除关节受损外还有关节外病变,主要是

A.中度贫血 B. 血沉快

C. 类风湿结节抗sm抗体(+) D. 类风湿结节

E. 低热

7. 护士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防止晨僵的发生,所采取的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局部红外线理疗

B. 睡眠时使用弹力手套保暖

C. 晨起后用温水泡僵硬的关节15 min

D. 适当进行握拳和分并手指的训练循序渐进

E. 鼓励多卧床休息

8. 患者,女,40岁。因风湿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应用阿司匹林消炎止痛。护士嘱咐其饭后服用的目的是

A.提高药物的吸收率 B. 降低药物的毒性

C. 防止出血 D. 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E. 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9. 患者,女,21岁。因双肘、腕、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5年,加重1个月,以类风湿关节炎收入院。经休息、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下一步最主要的护理是

A.向患者介绍如何观察有无副作用

B.长期卧床休息,避免疲劳

C.关节固定

D.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E. 给予高热量. 高蛋白饮食

第七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典型的皮肤损害部位是

A.面部 B.上腹部

C.胫前 D.腿部

E.胸部

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常见首发症状是

A.蝶形红斑 B.关节畸形

C.呼吸困难 D.血尿、蛋白尿

E.关节肿痛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有的脏器损害是

A.肝 B.肾

C.脑 D.胰腺

E.肺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敏感性最高的实验室检查是

A.红细胞增多 B.抗核抗体

C.抗Sm抗体 D.淋巴细胞增多

E.血小板减少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

A.泼尼松 B.阿司匹林

C.CTX D.布洛芬

E.硝苯地平

6. 护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的皮肤护理,应除外

A.切勿热敷红肿疼痛的关节 B.忌用碱性肥皂

C.疼痛时切勿抓挠 D.避免阳光曝晒

E.以10℃水局部湿敷

第八节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1.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引起骨质疏松

A.长期大量饮酒 B. 长期低钙饮食

C. 哺乳期妇女 D. 长期摄入过多能量

E. 妊娠期妇女

2.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表现为

A.骨折 B. 疼痛

C. 呼吸困难 D. 驼背

E. 皮肤红斑

3. 患者,女性,50岁,午后潮热、心悸,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医嘱用激素替代疗法,为预防骨质疏松,同时需要补充

A.钙剂 B. 维生素A

C. 叶酸 D. 维生素C

E. 蛋白质

(4~5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70岁。近1年来腰背、脊柱X线检查示:胸12腰1锥体楔形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测定腰椎低于正常年轻妇女峰值骨量。实验室检查血钙2.18 mmol/L,血磷0.98 mmol/L,血间磷酸酶134 U/L。

4. 诊断可能是

A.肾性骨病 B. 脊柱骨折

C.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D.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E.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5. 可用于的治疗药物不包括

A.钙剂 B. 雌激素

C.二磷酸盐 D. 泼尼松

E. 阿伦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