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15章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

1.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

A.甲状腺 B. 肾上腺

C. 腮腺 D. 胰岛

E. 垂体

2. 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造成

A.黏液性水肿 B.呆小症

C.单纯性甲状腺肿 D.垂体性侏儒症

E.席汉综合征

3. 促进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激素有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素

E.抗利尿激素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护理

1.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最常见原因是

A.碘缺乏 B. 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C. 摄碘过多 D. 甲状腺功能减退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2. 王某,女,19岁。因甲状腺肿大1年就诊,身体评估:甲状腺Ⅱ度肿大,无结节。实验室检查:血清T3、T4、TSH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可能的诊断是

A.甲亢 B. 单纯性甲状腺肿

C. 慢性甲状腺炎 D. 甲减

E. 亚急性甲状腺炎

3. 患者,女性,15岁,诊断为弥漫性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较明显,为其采用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A.放射性131I治疗 B. 多食含碘食物

C.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D.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

E. 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

4. 患者,女,23岁。诊断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应多进食

A.萝卜 B. 花生

C. 肉类 D. 海带

E. 牛奶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

1.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最常出现的心律失常是

A.心房纤颤 B.室性期前收缩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期前收缩

E.心室纤颤

2. 甲亢危象的诱因不包括

A.应激 B. 感染

C. 131I治疗 D. 严重突眼

E. 术前未充分准备

3. 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敏感的指标是

A.基础代谢率测定

B. T3抑制试验

C. 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

D. 血清总三碘原氨酸(T3)测定

E. 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测定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

A.易激动 B. 怕热、多汗

C.多食易饥 D. 皮肤温暖

E.突眼征

5.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最具特征的心血管体征为

A.水冲脉 B.房性期前收缩

C.脉压减小 D.短绌脉

E.收缩压增高

6. 甲亢患者的饮食宜给予

A.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 B. 高热量、高蛋白、高盐

C. 高热量、低蛋白、低盐 D. 低热量、低蛋白、低纤维素

E. 低热量、低蛋白、低盐

7.患者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出现了手足抽搐,考虑最可能损伤了

A.甲状旁腺 B.双侧喉返神经

C.交感神经 D.迷走神经

E.喉上神经内侧支

8. 女,33岁。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易激动,烦躁易怒,多虑,此时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密切观察病情 B. 加强饮食护理

C. 心理护理 D. 对症护理

E. 突眼护理

9. 患者,女性,30岁。怕热、出汗易激动,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双眼球微突。最可能诊断为

A.神经官能症 B. 地方性甲状腺肿

C. 甲亢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 慢性肝炎

10. 患者,男性,36岁。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18 h,患者烦躁不安,高热大汗,测体温39℃,脉搏125次/ min,血压120 / 70 mmHg,切口无渗血,引流管流出30 mL淡血性液,首先考虑的并发症是

A.喉头水肿 B.切口内血肿形成

C.甲状旁腺损伤 D.甲状腺危象

E.压迫喉返神经

11. 蒋某,男,35岁。将于下月底做甲状腺摄碘率测定,护士嘱其在检查前1个月应禁食的食物是

A.河鱼 B. 白菜

C. 土豆 D. 紫菜

E. 鸡蛋

12. 沈某,女,29岁。怀孕20周,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禁止使用的治疗是

A.手术治疗 B.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C. 131I治疗 D. 复方碘口服溶液治疗

E.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13.患者,女,42岁。有甲亢病史3年。在清晨空腹. 静卧时测得其血压为135/90 mmHg,脉搏107次/min。其基础代谢率为

A. 25% B. 30%

C. 41% D. 50%

E. 55%

14. 患者,女,34岁。甲亢半年,服用甲基硫氧嘧啶治疗,此药的作用机制是

A.降低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

B. 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

C. 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

D.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E. 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15. 患者,女性,47岁,颈前弥漫性肿人,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辅助检查意义最小的是

A.基础代谢率 B.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

C.心电图 D.血清T3、T4含量测定

E.测血肌酐

(16~18题共用题干)

陶某,女,25岁。患甲亢2年,妊娠4个月自行停药后病情加重。身体评估:血压180/140 mmHg,脉搏130次/min,呼吸32次/min,体温39~40℃,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口唇轻度发绀。

16. 此时治疗该患者首选的药物是

A.丙硫氧嘧啶 B. 甲硫氧嘧啶

C.甲硫咪唑 D. 卡比马唑

E. 复方碘口服溶液

17. 护士提供的急救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立即置于光线较暗的抢救室

B. 取半卧位,立即给予吸氧

C.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D.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

E. 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使用阿司匹林

18. 患者经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准备出院,护士为该患者所做出院指导中不妥的是

A.产后母乳喂养

B. 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劳

C.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D. 需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E. 避免应激性事件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

1. 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采用的甲状腺制剂替代法,其目标是

A.以小剂量开始,逐渐纠正甲减症状

B. 给最大剂量迅速纠正甲减症状

C. 给最小剂量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不产生明显不良反应

D. 给药剂量使血药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E. 给药剂量以患者不产生不良反应为准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终末期的主要表现是

A.黏液水肿,昏迷 B. 痴呆、昏睡

C. 木僵、惊厥 D. 智力低下,反应迟钝

E. 生理功能低下,心动过缓

3.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检查骨龄时,X线摄片选择部位是

A.腕和膝 B. 膝和踝

C. 髋和肘 D. 手和腕

E. 肘和踝

4. 哪项不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表现

A.腹泻 B. 腹胀

C. 便秘 D. 麻痹性肠梗阻

E. 畏食

5. 患者,女,35岁。患甲减2年,甲状腺素治疗一个月,近日出现脾气暴躁、心悸、多食、体重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A.药物剂量不足 B. 药物剂量过大

C. 合并心脏病 D. 合并糖尿病

E. 正常反应,不需处理

第五节 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 下列对于皮质醇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多血脂面容 B.生长发育障碍

C.免疫力下降 D.向心性肥胖

E.皮肤黏膜色素沉着

2.关于库欣综合征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向心性肥胖、满月脸

B. 大腿两侧可出现紫红色条纹

C. 多出现高钾血症

D. 高血压多见

E. 易出现肺部感染

3. 患者,女,25岁。诊断为Cushing 综合征,不会出现的表现为

A.骨质疏松 B. 高血糖

C.向心性肥胖 D. 高钾血症

E.高血压

第六节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1. 诊断可疑糖尿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空腹血糖测定 B.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C. 餐后2 h血糖测定 D. 血浆胰岛素测定

E. C肽测定

2. Ⅰ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

A.老年人肾小球重吸收糖增加

B.感染

C.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D.肝糖原快速分解释放大量糖入血

E.老年人肾小管重吸收糖多

3. 由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是

A.高血压 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 心肌梗死 D. 脑血管意外

E. 糖尿病肾病

4. 患者注射长效胰岛素,应警惕最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时间是在

A.清晨注射后半 h B.午饭后

C.下午 D.早餐前

E.夜间

5. 有关应用胰岛素的护理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不妥

A.采用1 mL注射器

B. 使用时保存在室温20℃以下

C. 剂量必须准确

D. 短效胰岛素在早饭前1 h注射

E. 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

6. 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治疗,最基本的办法是

A.注射胰岛素 B. 口服格列本脲

C. 饮食疗法 D. 卧床休息

E. 纠正电解质紊乱

7. 谢女士,患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期间突然出现心悸、饥饿、出汗,随即意识不清。首要的措施为

A.加大胰岛素剂量 B. 加用格列本脲

C.静脉注射50%葡萄糖 D.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E. 应用呼吸兴奋剂

8. 杨先生,21岁,Ⅰ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经注射胰岛素及静滴生理盐水后,血糖降低,失水纠正,尿量增多,此时最应注意防止

A.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低钙血症 D. 低血糖

E. 低血压

9. 杨太太,54岁,自述多饮多食,多尿不明显,但自测尿糖阳性,而就诊于内科门诊,对该疑似糖尿病患者,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

A.尿糖定性试验 B. 尿糖定量测定

C. 空腹血糖测定 D.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E. 胰岛细胞抗体测定

10. 女性,25岁,近来食欲增强,并伴多尿、多饮、四肢麻木等症,尿糖(+++),可考虑

A.尿崩症 B. 肾性糖尿

C. 糖尿病 D. 甲亢

E. 慢性胃炎

11. 患者,女性,65岁,因糖尿病住院,经过治疗血糖得以控制。护士给该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应告诉其每日总热量在三餐中的比例为

A.早餐、中餐、晚餐各1/3

B.早餐1/5、中餐、晚餐各2/5

C.早餐/中餐各1/4、晚餐1/2

D.早餐1/4、中餐1/2、晚餐为1/4

E.早餐1/2、剩下的中餐、晚餐各半

12. 46岁男性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已16年,最近一次发生酮症酸中毒,经医院抢救,病情才稳定。昨日因高热. 咳嗽后,突然感到极度口渴、厌食、恶心,呼吸加速,晚上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随即意识不清,此时应立即

A.静脉注射500 g/L葡萄糖 B. 静脉滴注低渗盐水

C. 静脉滴入正规胰岛素 D. 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

E. 加大口服降糖药剂量

13. 患者,男性,45岁,下肢及足部有间断麻木刺痛,给予相关检查,考虑可能的病因是

A.下肢创伤 B.糖尿病

C.下肢深静脉血栓 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E.低钙血症

14. 杨太太,54岁,自述多饮多食,多尿不明显,但自测尿糖阳性,而就诊于内科门诊,对该疑似糖尿病患者,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

A.尿糖定性试验 B. 尿糖定量测定

C. 空腹血糖测定 D.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E. 胰岛细胞抗体测定

15. 患者,女性,68岁,患Ⅱ型糖尿病8年,为预防糖尿病的做法不妥的是

A.每天检查清洁足部 B.足部出现破损可自行擦药

C. 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 D. 选择透气柔软的鞋袜

E.外出不宜穿拖鞋

16. 患者,女性,52岁,身高155 cm,体重75 kg,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空腹血糖9.8mmol/L,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是

A.格列齐特 B. 甲苯磺丁脲

C. 格列吡嗪 D. 二甲双胍

E. 格列苯脲

17. 患者,女性,65岁,因糖尿病住院,经过治疗血糖得以控制,护士给该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应告诉其每日总热量在三餐中的比例为

A.早餐、中餐、晚餐各1/3

B. 早餐1/5、中餐3/5、晚餐1/5

C. 早餐/中餐各1/4、晚餐1/2

D. 早餐1/4、中餐1/2、晚餐1/4

E. 早餐1/2、剩下的中餐、晚餐各半

(18~20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17岁,患1型糖尿病3年,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近2 d因腹泻停用。体检:意识不清,血压75/50 mmHg,心率125次/min,皮肤中度失水征,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

18. 与诊断无关的检查是

A.血气分析 B. 血脂、胆固醇测定

C. 血样 D. 尿糖、尿酮

E. 血培养

19. 最可能考虑为

A.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糖尿病乳酸性中毒 D. 低血糖昏迷

E. 低血容量性休克

20. 为该患者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B. 吸氧

C. 建立静脉通路并恢复皮下注射胰岛素

D. 补液加有效的抗生素

E. 补液同时静脉滴注胰岛素

(21~22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68岁。患糖尿病12年,多次因血糖控制不佳住院治疗,目前经过胰岛素治疗后,血糖稳定,准备出院。

21. 护士为患者采取的首要健康教育的内容是

A.合理控制饮食

B. 掌握尿糖性试验测定的方法

C. 胰岛素注射方法、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D. 观察低血糖反应与酮症酸中毒

E. 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

22. 护士向患者解释皮下注射胰岛素经常更换部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A.胰岛素吸收不良

B. 胰岛素过敏反应

C. 局部形成脓肿

D. 发生注射疼痛

E. 脂肪萎缩

第七节 痛风患者的护理

1. 关于痛风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

B. 急性关节炎为痛风的首发症状

C. 多见于春秋发病

D. 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

E. 可伴高尿酸血症

2. 某痛风患者,急性期经治疗症状缓解后要求出院,其责任护士应该为患者提供的饮食指导是

A.饮食宜清淡,进食易消化,低嘌呤饮食,多饮水,进食碱性食物

B. 饮食宜清淡,进食易消化,高嘌呤饮食,多饮水,进食碱性食物

C. 饮食宜清淡,进食易消化,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避免碱性食物

D. 饮食宜清淡,进食易消化,高嘌呤饮食,多饮水,避免碱性食物

E. 不需要特别注意饮食

3. 痛风患者可以选择的食物是

A.鸡肾 B.绵羊肉

C.贝类 D.牛奶

E.牛肉汤

4. 患者,女性,41岁。关节红、肿、痛及尿路结石5年,食用肉食症状加重。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代谢紊乱是

A.糖代谢紊乱 B. 脂代谢紊乱

C. 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D. 嘧啶核苷酸代谢紊乱

E. 蛋白质代谢紊乱

第八节 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

1. 我国独生子女常见畏食的原因是

A.偏食 B.传染性肝炎

C.胃肠炎 D.消化道发育畸形

E.精神因素

2.营养不良小儿,治疗原则主要为

A.抗生素预防感染

B. 加强锻炼

C. 调整饮食和改进喂养方法

D. 注射丙种球蛋白

E. 补充各种维生素

3. 治疗营养不良患儿时,食物选择的原则为

A.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营养需要的食物

B. 尽可能选用高糖、高热量的食物

C. 食物量应根据食欲来增加,不必加以限制

D. 营养不良程度越重,食物添加速度越快

E. 轻中重营养不良,不必补充各种维生素

4. 下列关于小儿营养不良的病因应除外

A.消化系统发育畸形 B. 食物中纤维素过少

C. 长期喂养不当 D. 长期摄入营养不足

E. 早产儿需要营养量过大

5. 患儿,6岁,诊断为营养不良。该患儿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

A.腰部 B. 腹部

C. 躯干 D. 大腿

E. 腿部

6. 患儿,5岁,初步诊断为营养不良。该病导致代谢异常应除外

A.血糖偏低 B.血清胆固醇降低

C.血清总蛋白降低 D.血钾、血钙偏低

E.白细胞降低

7. 患儿,4岁半,身高96 cm,体重8 kg。重度营养不良,贫血,清晨起床后突然大汗,面色苍白,体温下降,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对其进行急救处理应选择静脉推注

A.肾上腺素 B. 葡萄糖

C. 脂肪乳 D. 葡萄糖酸钙

E. 生理盐水

第九节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1. 佝偻病在3~6个月患儿多见的骨骼改变是

A.出牙延迟 B.颅骨软化

C.鸡胸 D.手镯征、足镯征

E.“X”形腿

2. 为预防佝偻病一般应服用维生素D至

A. 3个月 B. 1岁

C. 2岁 D. 3岁

E. 4岁

3. 佝偻病激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A.神经、精神症状 B.骨骼改变

C.头部多汗 D.易激惹

E.运动发育迟缓

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明显升高的酶是

A.谷丙转氨酶 B. 碱性磷酸酶

C. 乳酸脱氢酶 D. 淀粉酶

E. 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

5. 佝偻病在3~6个月患儿多见的骨骼改变是

A.出牙延迟 B. 颅骨软化

C. 鸡胸 D. 手镯征、足镯征

E. “X”形腿

6. 预防佝偻病的维生素D的用量为

A. 200 U/ d B. 400 U/ d

C. 4000 U/ d D. 5000 U/ d

E. 10000 U/ d

7. 患儿,2岁半,自15个月开始出现方颅、鸡胸、“O”形腿,妈妈带他到医院门诊就诊,护士为其饮食指导中,最好的食物是

A.动物肝脏 B. 牛奶及乳制品

C. 蘑菇 D. 紫菜

E. 蛋类

8. 患儿,女,5个月,多汗,烦躁易惊,睡眠不稳2周,诊断为佝偻病初期。护士指导家属协助患儿晒太阳的正确方法是

A.每天在室内关窗晒太阳1 h

B. 尽量不要暴露皮肤

C. 每天要保证20 min户外运动

D. 每天要保证1~2 h户外活动

E. 每天要保证3 h户外活动

第十节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

1. 下列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惊厥特点,错误的是

A.突然两眼上翻,面肌抽动,四肢抽动

B. 发作次数可数日1次

C. 发作时意识丧失

D. 醒后活动如常

E. 同时伴发热

2. 患儿女,11月龄,单纯配方奶喂养,添加少量米粉和蔬菜泥辅食,因突发惊厥和手足抽搐急诊入院,查血清钙离子浓度为0.75 mmol/L。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下列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惊厥发作时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控制惊厥

B.加压吸氧

C.在上、下齿间放置牙垫

D.惊厥发作时保护患儿安全

E.10%葡萄糖酸钙10mL快速静脉注射

(3~4题共用题干)

患儿,3个月,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夜间多汗,爱哭闹,今突发惊厥,查血钙1.4 mmol/L

3. 考虑该患儿发生了

A.流行性脑膜炎 B. 新生儿破伤风

C.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D. 低血糖

E. 癫痫发作

4. 最先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立即心肺复苏 B. 静脉注射50%葡萄糖

C.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D. 肌内注射止痉药

E. 肌内注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