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典型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核心典型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项目决策和工程造价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

A.工程造价的正确性是项目决策合理性的前提

B.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C.投资估算的深度影响项目决策的精确度

D.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不大

2.建设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决定着项目工程造价的合理与否。影响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2006年真题】

A.资金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 B.资金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

C.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 D.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资金因素

3.建设项目的建设地区选择应遵循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其原因是( )。【2009年真题】

A.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缩短流通时间

B.有利于集中用水,开辟新水源、远距离引水

C.能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提供多种就业机会

D.生产排泄物集中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4.对于铁矿石、大豆等初步加工建设项目,在进行建设地区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2007年真题】

A.靠近大中城市 B.靠近燃料提供地

C.靠近产品消费地 D.靠近原料产地

5.关于项目建设地区选择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应将项目安排在距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等距离范围内

B.各类企业应集中布置,以便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C.工业布局的集聚程度越高越好

D.相应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相配合,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和效率

6.关于生产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

A.先进适用 B.节约土地 C.安全可靠 D.经济合理

7.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是项目的( )。【2009年真题】

A.盈利能力 B.资金情况 C.产品市场需求状况 D.原材料、燃料

8.对于技术密集型建设项目,选择建设地区应遵循的原则是( )。【2014年真题】

A.选择在大中型发达城市 B.靠近原料产地

C.靠近产地消费地 D.靠近电(能)源地

9.关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应结合市场需要确定建设规模

B.生产方法应与拟采用的原材料相适应

C.工艺流程宜具有刚性安排

D.应选择最先进的生产方法

10.下列工作内容中,在选择工艺流程方案时需要研究的是( )。【2012年真题】

A.主要设备之间的匹配性 B.生产方法是否符合节能要求

C.工艺流程设备的安装方式 D.各工序间是否合理衔接

11.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 )%以内。【2014年真题】

A.5 B.10 C.15 D.20

12.在国外项目投资估算中,有初步的工艺流程图、主要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及项目建设的地理位置等条件,可套用相近规模厂的单位生产能力建设费用来估算拟建项目所需的投资额。以上投资估算方法适用于( )阶段。【2012年真题】

A.项目的投资设想 B.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

C.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D.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

13.某地2012年拟建年产30万t化工厂产品项目。依据调查,某生产相同产品的已建成项目,年产量为10万t,建设投资为12000万元,若生产能力指数为0.9,综合调整系数为1.15,则该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是( )万元。【2013年真题】

A.28047 B.36578 C.37093 D.37260

14.2006年已建成年产20万t的某化工厂,2010年拟建年产100万t相同产品的新项目,并采用增加相同规格设备数量的技术,增加同规格设备的数量达到生产规模的系数为( )。【2012年真题】

A.0.4~0.5 B.0.6~0.7 C.0.8~0.9 D.1.0

15.某年产量10万t化工产品已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为3300万元,现拟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为20万t/年。已知生产能力指数为0.6,因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15,则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估算的拟建项目静态投资额为( )万元。【2008年真题】

A.4349 B.4554 C.5002 D.5752

16.按照生产能力指数法(x=0.8,f=1.1),如将设计中的化工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三倍,投资额将增加( )。【2006年真题】

A.118.9% B.158.3% C.164.9% D.191.5%

17.以拟建项目的主体工程费为基数,以其他工程费与主体工程费的比例系数估算项目静态投资的方法称为( )。【2009年真题】

A.系数估算法 B.比例估算法 C.指标估算法 D.扩大指标估算法

18.下列投资估算方法中,属于以设备费为基础估算建设项目静态投资的方法是( )。【2007年真题改编】

A.生产能力指数法 B.朗格系数法 C.指标估算法 D.定额估算法

19.投资估算有多种方法,下列算式中,属于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的是( )。【2011年真题】

978-7-111-49900-8-Chapter03-1.jpg

20.先求出已有同类企业主要设备投资占全部建设投资的比例系数,然后再估算出拟建项目的主要设备投资,最后按比例系数求出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这种估算方法称为( )。【2008年真题】

A.设备系数法 B.主体专业系数法 C.朗格系数法 D.比例估算法

21.采用设备原价乘以安装费率估算安装工程费的方法属于( )。【2010年真题】

A.比例估算法 B.系数估算法 C.设备系数法 D.指标估算法

22.运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项目流动资金时,流动资产的正确构成是( )。【2013年真题】

A.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年其他费用 B.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C.应付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现金 D.预付账款+现金+应收账款+存货

23.下列利用分项详细估算法计算流动资金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

A.预收账款=营业收入年金额/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B.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C.在产品=(年经营成本-年其他营业费用)/在产品周转次数

D.预付账款=外购原材料、燃料费用/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24.预计某年度应收账款1800万元,应付账款1300万元,预收账款700万元,预付账款500万元,存货1000万元,现金400万元。则该年度流动资金估算额为( )万元。【2011年真题】

A.700 B.1100 C.1700 D.2100

25.下列流动资金分项详细估算的计算式中,正确的是( )。【2010年真题】

A.应收账款=年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B.预收账款=年经营成本/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C.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其他营业费用)/产成品周转次数

D.预付账款=存货/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26.关于流动资金估算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2009年真题】

A.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B.应收账款=(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C.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D.现金=(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27.某建设项目投产后,应付账款的最低周转天数为15天,预计年销售收入为12000万元,年经营成本9000万元,其中外购原材料、燃料7200万元,则该项目的应付账款估算额为( )万元。【2006年真题】

A.500 B.375 C.300 D.125

28.某地拟于2015年新建一年产60万t产品的生产线,该地区2013年建成的年产50万t相同产品的生产线的建设投资额为5000万元。假定2013年至2015年该地区工程造价年均递增5%,则该生产线的建设投资为( )万元。【2014年真题】

A.6000 B.6300 C.6600 D.6615

(二)多项选择题

1.确定项目建设规模需要考虑的政策因素有( )。【2013年真题】

A.国家经济发展规划 B.产业政策 C.生产协作条件

D.行业经济发展规划 E.技术经济政策

2.在选择建设地点(厂址)时,应尽量满足下列需求( )。【2014年真题】

A.节约土地,尽量少占耕地,降低土地补偿费用

B.建设地点(厂址)的地下水位应与地下建筑物的基准面持平

C.尽量选择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减少拆迁移民数量

D.尽量选择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较好地点

E.厂区地形力求平坦,避免山区

3.项目决策阶段进行设备选用时,应处理好的问题包括( )。【2006年真题】

A.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费用的比例关系问题

B.进口设备的备件供应与维修能力问题

C.设备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D.进口设备与原有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

E.进口设备与原材料之间的配套问题

4.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 )。【根据2009年真题改编】

A.政策因素 B.协作及土地条件 C.劳动力市场情况

D.运输、通信条件 E.竞争对手状况

5.估算建设投资后需编制建设投资估算表,为后期的融资决策提供依据。按形成资产法分类,建设投资可分为( )。【2009年真题】

A.工程费用 B.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C.固定资产费用

D.无形资产费用 E.预备费

6.下列费用项目中,属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有( )。【2012年真题】

A.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

B.工程监理费

C.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

D.建设单位投资但不拥有产权的、为项目配套的专用铁路线投资

E.工程招标费

7.建筑工程费用的估算可采用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此法可进一步细分为( )。【2012年真题】

A.单位实物工程量估算法 B.概算指标估算法 C.单位容积价格法

D.单位面积价格法 E.单位功能价格法

(三)答案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答案见下表:

978-7-111-49900-8-Chapter03-2.jpg

【单选题第1题解析】①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②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项目投资估算的精确度。③项目决策影响着项目造价的高低以及投入资金的多少,反之亦然。

【单选题第2题解析】制约项目规模合理化主要包括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

【单选题第3题解析】建设项目的建设地区选择应遵循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其原因是:对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便于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便于统一建设比较齐全的基础结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此外,能为不同类型的劳动者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但也不能过度聚集,原因就是本题的干扰选项。

【单选题第4题解析】对于农产品、矿产品的初步加工项目,由于大量消耗原料,应尽可能靠近原料产地。具体出题时可能所举具体例子不一样,需要根据含义确定。

【单选题第5题解析】本题是典型的理解题,正确答案并不是书中原话,但根据排除法就可得到答案,在考试中这类题在逐年增加,所以希望考生对教材要有熟记于心的程度。A选项,书中明确表示靠近原材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并不是等距离。B选项是本题中最大的干扰项,根据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势必要把不同的生产项目分开,如耗能高的项目与技术密集型项目,这两个项目如果集中在一起肯定会造成其中一个项目产生费用过高,故B错。C选项,工业聚集项目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如聚集效应过高将带来负面效应,故C错。

【单选题第6题解析】生产技术方案是指产品生产采用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法。生产技术方案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单选题第7题解析】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

【单选题第8题解析】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建设项目,由于大中城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协作配套条件完备、消息灵通,所以其选择宜在大中城市。

【单选题第9题解析】技术方案选择包括生产方法选择和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A选项描述的是建设规模中市场因素的条件。C选项应选择柔性安排,保持一定的灵活性。D选项先进适用原则,并非最先进。

【单选题第10题解析】工艺流程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工艺流程方案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工艺流程各工序间的合理衔接,应通畅、简捷;研究选择先进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提高收益;研究选择主要工艺参数;研究工艺流程的柔性安排。

【单选题第11题解析】本题是对我国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的考题,①规划阶段:±30%。②建议书阶段:±30%。③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20%。④可行性研究阶段:±10%。从书中得知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的投资估算,但题目并没有明确指明是国内还是国外,凡是以后考试遇到此类考题没有明确指明的都按国内的标准来答题。

【单选题第12题解析】以教材对应背景作为题干,判断该背景方法对应的是哪个阶段的估算,是一种出题风格。应结合国内外估算特点来增加记忆,此题的知识点出题性高。

【单选题第13题解析】生产能力指数法C2=C1Q2/Q1Xf=12000×(30/10)0.9×1.15=37093。

【单选题第14题解析】若拟建类似项目的规模和已建项目规模的比值在0.5~2时,生产能力指数x的取值近似为1,若拟建类似项目的规模和已建项目规模的比值在2~50,且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生产能力指数x的取值约为0.6~0.7,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格的设备的数量达到时,生产能力指数x的取值约为0.8~0.9。

【单选题第15题解析】生产能力指数法C2=C1Q2/Q1Xf=3300×(20/10)0.6×1.15=5752。

【单选题第16题解析】(30.8×1.1-1)×100%=164.9%。此题是很具有挑战的题目,因为并不是书中例题改编,而是加深变形,这就需要考生非常熟悉生产能力指数的公式,根据题中已知拟建项目提高三倍的生产力则(Q2/Q1)=3。在运用综合调价系数的时候,1.1是一个增长权数,所以减权才能得出相对以建项目需要增加投资的百分比。例:已建项目为50万元,则50×164.9%=82.45(万元),在5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82.45万元才能达到拟建工程的建设规模。这种题还有另一种解析方法,代数值法,设已建项目静态投资100万,用生产能力指数求得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拟建项目静态投资-已建项目静态投资)/已建项目静态投资就是增加的投资百分比。

【单选题第17题解析】系数估算法是以拟建项目的主体工程费或主体设备购置费为基数,以其他工程费与主体工程费或设备购置费的百分比为系数,以此估算拟建项目静态投资的方法。

【单选题第18题解析】生产能力指数法是根据已建成的、性质类似的建设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乘以建设规模,得到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的方法。朗格系数法是以设备购置费为基数,乘以适当系数来推算项目的静态投资;指标估算法是依据投资估算指标,对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费用进行估算,进而估算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方法。

【单选题第19题解析】此题算是比较偏的题了,因为难度很大,在公式中改变个字母,就会导致考生选错,所以常考的公式考生还须多加记忆。

【单选题第20题解析】比例估算法是根据已知的同类建设项目主要生产工艺设备占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比例,先逐项估算出拟建项目主要生产工艺设备投资,再按比例估算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的方法。

【单选题第21题解析】指标估算法是根据各种具体的投资估算指标,进行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投资的估算,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拟建建设项目的各个单项工程费用和拟建项目的工程费用投资估算。其中安装工程费通常按行业或专门机构发布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投资。具体可按安装费率、每吨设备安装费或单位安装实物工程量的费用估算,即: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率(%)。

【单选题第22题解析】流动资金考点是历年必出的考点,所以应该必须掌握。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库存现金。

【单选题第23题解析】预收账款=预收的营业收入年金额/预收账款周转次数;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年工资及福利+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在产品周转次数;预付账款=外购商品或服务年费用金额/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单选题第24题解析】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800+500+1000+400)-(1300+700)=1700(万元)。

【单选题第25题解析】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预收账款=预收的营业收入年金/预收账款周转次数;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一年其他营业费用)/产成品周转次数;预付账款=外购商品或服务年费用金额/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单选题第26题解析】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其他材料+在产品+产成品。

【单选题第27题解析】应付账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及其他材料年费/应付账款周转次数=7200/(360/15)=300。根据教材,计算周转次数时,每年是按360天计算的。

【单选题第28题解析】5000×(60/50)1×(1+0.05)2=6615。简单的书中例题套用。

多项选择题答案见下表:

978-7-111-49900-8-Chapter03-3.jpg

【多选题第1题解析】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信条件。政策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等。

【多选题第2题解析】在选择建设地点(厂址)时,应满足的要求:①节约土地。②减少拆迁的移民数量。③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④要有利于厂区合理的布置和安全运行。⑤应尽量靠近交通运输和水电供应等条件好的地方。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多选题第3题解析】设备选用时应注意的问题:①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②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③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④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材料、备品备件及维修能力之间的配套问题。

【多选题第4题解析】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信条件。

【多选题第5题解析】按形成资产法分类,建设投资由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和预备费组成。

【多选题第6题解析】固定资产费用是指项目投产时将直接形成固定资产的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按规定将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后者被称为固定资产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建设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研究试验费、勘察设计费、环境影响评价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引进技术和引进设备其他费、工程保险费、联合试运转费、特殊设备安全监督检验费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费。

【多选题第7题解析】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包括:单位长度价格法、单位面积价格法、单位容积价格法、单位功能价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