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实验原理
2025年08月10日
3.2.2 实验原理
通过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变化量,以此计算出地下结构与岩土体中不同深度位置各点的水平位移量,如图3-2所示。
图3-2 测斜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通常在岩土体内预先钻孔,垂直埋设一根测斜管,或者在地下结构中预埋一根测斜管,且测斜管的其中2条导槽与被测体的水平变形方向一致,当地下结构或岩土体发生水平变形时认为测斜管与其发生同步位移,用测斜仪沿深度逐段量测变形后的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θi,并按测点的分段长度分别求出不同深度处各测点的相对水平偏移量Δδi,通过逐点累加可以计算其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
(1)各测点上的相对水平偏移量为
式中 Δδi——第i测点的水平偏差值(mm);
Li——第i测点的长度(mm),一般取500mm;
θi——第i测点的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即倾角值(°)。
(2)由测斜管底部测点开始逐段累加,可得第k 测点处的绝对水平偏差量:
式中 d0——实测起算点(即测斜管管底)的水平位移。当测斜管埋设足够深时,可认为管底为不动点,因此d0可取0。
(3)各测点第j次测量的水平位移djk为该测点本次与第一次绝对水平偏差量的差值:
式中 δjk——第j次测量的第k 测点的绝对水平偏差(mm);
δ1k——第k测点的绝对水平偏差初始值(mm);
dj0——第j 次测量时,实测起算点(即测斜管管底)的水平位移(mm);
θji——第j次测量时,第i测点的倾角值(°);
θ1i——第i测点的倾角初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