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局部优化法则

2.4.3 局部优化法则

局部优化法则是指对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进行的优化调整和非本质化改变,主要通过参数调整和性能改善,旨在使系统局部达到最优状态(如不对称改变、不足或过度作用、急速作用和改变物体的状态等)。

局部优化法则覆盖了TRIZ的第3局部质量、第4不对称、第16不足或过度作用、第20有效持续运转、第21急速作用、第32改变颜色和第35参数变化等7个发明原理。

1)不对称

①如为了达到某种特定性能,将对称物体局部改造为不对称。如水泥搅拌车中的非对称搅拌叶片会承受更多的载重,以激发叶片结构的扭转模态,提升水泥的搅拌效果,如图2-25所示。

②已经是不对称物体,进一步增加其不对称性,如USB接口的正反不对称。

图2-25 水泥搅拌车叶片

2)不足或过度作用

当期望的效果难以全部实现时,稍微超过或稍小于期望效果,可使创新问题大大简化。如纯白色智能手机的优质品率较低,但颜色变深(如变为黑色或灰色等)则可提高生产效率和优质品率(因为深色机身不易看出屏幕边框的黑色走线)。

3)急速作用

急速作用主要适用于需快速完成的危险或有害作业。如当牙医使用电钻时,为避免烫伤口腔使用高速电钻,如图2-26所示。

4)改变物体的状态

如将氧气、氮气或石油气从气态转化为液态以减小所需存放的气体体积,如图2-27所示。

图2-26 高速电钻

图2-27 高纯氧储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