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对企业专利的研判
在上述专利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利用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收集相关信息。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是将专利情报所包含的科技、经济、法律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通过各种空间解读可视化图表建立创新知识库并构建多维技术创新图谱,分析潜在的维法组合布局以求解创新方案,预判具有创新价值的区域而后实施专利导航,为企业指明技术发展方向,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形象的专利情报支持,同时可用于监测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动态的一种技术创新方法。
1)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作用
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是指导企业进行专利发展战略布局和专利技术研发的有效分析工具和手段。具体而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启发企业技术研发人员探寻新的技术领域、方向和手段,以避免低层次重复研发等无效投入。
②指导企业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方向,以不断提升核心专利挖掘效率。
③搭建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以准确感知并预测市场。
④获取竞争对手相关专利情报,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科学合理性。
⑤揭示企业与竞争对手或合作者的优劣势,从中发现机会与威胁,以取得专利许可谈判主动权。
⑥掌握可能侵权动态并及时进行专利预警,为专利诉讼提供法律依据。
2)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构建流程
构建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流程如下:
(1)明确目标选择领域
目标是贯穿专利地图制作的主线,明确目标是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维度确定、专利信息检索及提取、专利创新要素组合空间映射等内容的基础。由于创新涉及的领域众多,每个领域的创新目的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加之同一领域中待解决问题数量众多,创新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或重点不一定完全一致,所以,制作多维空间专利地图需要确定所属领域,充分理解创新需求。
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常见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产品目标和技术目标,二者对应的创新内容关系密切又存在差异,见表6-1。
表6-1 产品目标和技术目标的内容及创新结果比较

(2)创新要素挖掘
创新要素作为开展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品创新,无论是离散过程创新还是连续过程创新,均离不开空间、环境、结构、功能、机理、材料、时间、动力体系、人机关系等方面的若干要素(也即本书所构建的“九维”)。创新要素的完整性、全面性、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空间专利地图的合理性,从而影响着创新的结果。
因此,该阶段需要结合具体行业或领域特征,利用TDA(Thomson Data Analyzer,简称TDA)与PatSnap专利分析软件(也称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筛选出与创新技术高度相关的专利文献,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标题、摘要、说明书三方内容检索,找出技术专利中涉及的创新要素。与此同时,采用文献分析工具分析理论文献的关键词,进而将两者的结果相互对应融合,利用专家经验法剔除冗余、重复及重要度低的创新要素,从而确定有效的创新要素,即为该问题的创新要素。
(3)创新维度提取
问题分析是暴露创新问题本质最直接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然后采用创新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发明问题,而不是驻足于创新问题的表面。因此,该阶段可采用启发、结构方程等方法进行问题分析,以快速有效地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厘清创新发明问题可能涉及的物质与资源本源,准确揭示创新发明问题的本质。
在确定问题本质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涉及的属性与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情况,用“维度”定义对创新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翻译与表达,确定创新发明问题涉及的创新维度。
(4)创新要素归类
上述步骤确定了研究问题的维度与相关创新要素,该阶段需要结合具体行业或领域特征,将创新要素与维度融合,归类各创新要素所属维度,为下一步空间映射与后续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分析奠定基础。
(5)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形成
采用空间向量法定义能反映专利信息的创新要素组合,结合描点法将各创新要素的组合向量映射至空间坐标系,从而形成多维空间专利地图。
3)技术创新区域研判
在前述构建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展相关技术创新领域属性特征的研判,具体步骤如下:
(1)潜在创新区域的识别判断
多维空间专利地图中的密集区、稀疏区及空白区等包含了众多不同要素的组合,因此在洞察具体领域的要素组合分布情况时,应从空间、环境、结构、功能、机理、材料、时间、动力体系及人机关系等维度开展创新要素的跨维度组合及维度内变换,将多维空间降至二维,对创新区域数据聚类并优化,确定创新区域的最优聚类结果。
在进行潜在创新区域分析时,应考虑具体领域的技术现状,分析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动态,为进一步确定研究方案与识别潜在创新区域提供借鉴。
此外,由于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需要对潜在创新区域从技术先进性及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综合进行区域所属评判,尤其需要从技术—经济视角建立综合的评估框架,确定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判定模型并求解,以确定有效的创新区域。
(2)创新要素组合情况分析
分析已有专利的创新要素组合,探究相关技术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归纳总结出技术发展态势,同时融合TRIZ开展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揭示并预测特定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从知识产权角度开展专利研判,分析现有专利分布情况以避免专利侵权,进而展开创新要素的跨维度组合及维度内变换并借此实施专利围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