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替代法则
2025年10月30日
2.4.4 替代法则
替代法则是指对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进行的更换与代替(如反向作用、廉价品替代和机械系统替代等)。替代有被动替代、主动替代、界内替代、跨界替代、高端替代和低端替代等多种形式。
一般规律是机理维、材料维与替代法则耦合得出的创新方案发明等级较高,如颠覆式创新、突破性创新多发生在机理维和材料维的替代层面。
替代法则覆盖了TRIZ的第13反向作用、第17物体多维化、第27廉价品替代、第28机械系统替代、第36相变、第37热膨胀、第38强氧化和第39惰性环境等8个发明原理。
1)反向作用
如用相反的动作替代问题情境中的动作;让物体可动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将物体上下颠倒或内外颠倒等。
2)廉价品替代
用廉价、易耗品代替昂贵的耐用品,在实现同样功能的前提下降低质量要求,如餐饮业使用的一次性勺子和筷子。
3)机械系统替代
此处特指系统为机械系统,可以通过声学、光学、热力学、嗅觉等系统替代现有系统,用电、磁或电磁场与物体实现交互作用;用时变场替代恒定场,用运动场替代静止场,用结构化场替代随机场;利用磁性颗粒在场(电磁场)中的顺磁性等。
如将机械球鼠标改为光电鼠标;将物理键盘输入改为语音输入;利用电磁场替代机械振动混合粉末;将有线系统改为无线系统(蓝牙)等;声控;红外感应;磁催化整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