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 元易创新方法相关工具图表
1)元易创新方法的创新维度谱系表
创新维度定 义形态(子维)具体表现
空间维
是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在空间方面的具体表征。
包括但不限于方向、位置、形状、体积和面积等二级子维。
方向(上、下、左、右)、位置(在哪里)、形状(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体积(占多少空间、容积等)、面积(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
环境维
是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在环境方面的具体表征。
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条件、环境悬浮物和环境场等二级子维。
温度、湿度、光照、压力、声音、味道、有害及有益成分、场等。
结构维
是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表征。
包括但不限于连接关系、空间与几何关系和层次关系等。
紧固、焊接、粘结、过盈配合等;串联、并联、耦合、触发等。
功能维
是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在功能方面的具体表征。
包括运动、产生效能和作业方式等。
能满足生产或生活需求的能力。包括可靠性、强度、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机理维 是指实现系统功
能的机制和原理。
从不同学科划分,可细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理论等。
不仅表现为自然科学原理,同时也用到美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原理。
材料维
是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在材料方面的具体表征。
包括但不限于材料构成、材料相态等二级子维。
材料种类及结合方式,材料特征与性能,材料的固态、液态、气态等,等离子态、胶子等离子态等。动力体系维
是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在动力体系方面的具体表征。
包括但不限于动力源、传动方式和储能方式等二级子维。
煤、电、气,核动力,水力、风力等;流体与机械传动,中介物传动,热辐射等;化学、电磁等储能方式。
时序维
是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在时序方面的具体表征。
包括作业的先后顺序、时长、工艺流程等。
顺序、时长、工序等,如并行工程、工作效率等。人机关系维
是系统(机器、产品或工程等)在人机关系方面的具体表征。
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机器设备与人的关系等二级子维。
人机环管合理匹配,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2)元易创新方法的创新法则谱系表
创新法则定 义与40个发明原理、SIT、U-SIT的对照解释分解与去除
将系统解构为最小的单元,通过去除、抽取和分离等方式重构系统,以优化系统性能。
分解与去除法则覆盖了SIT第1法的减法、第2法的除法和USIT第1法的对象复数化法、第2法的属性多维化法之时空分配、第3法的功能配置法之减少;还覆盖了TRIZ的第1、2、34这3个发明原理。组合与集成
组合是指将同一种性能或不同种性能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集成是指采取某种方式改变独立要素原有的分散状态,并使之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
组合与集成法则覆盖了USIT第4法的方案组合法,与功能维耦合覆盖了SIT第4法的任务统筹及USIT第3法的功能配置法,与机理维耦合覆盖了USIT第2法的属性多维化和SIT第5法的属性依附法;还覆盖了TRIZ的第5、6、7、9、10、11、17、24、31、33、34、39、40等13个发明原理。
局部优化
强调对创新系统进行优化调整、非本质化的改造,通过参数调整性能改善或其他优化技术使系统的局部达到最优状态。
局部优化法则覆盖了TRIZ的第3、4、16、20、21、32、35等7个发明原理。
替代
以系统的空间维、环境维、结构维、功能维、机理维、材料维、动力体系维、时序维和人机关系维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对创新要素进行更换与代替。
替代法则应覆盖跨界模仿(包括仿生方法),该法则覆盖了TRIZ的第13、17、27、28、36、37、38、39等8个发明原理。
动态化
赋予创新维度要素(空间、环境、结构、功能、机理、材料、动力体系、时序和人机关系等维度)动态变化的能力。
动态化法则覆盖了TRIZ的第15、18、19、21等4个发明原理。
自服务
通过改变系统部件的关系(相对位置、体积、质量、作用方式等)或增添新部件,实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自我服务、自我保护及自我维护。
自服务法则覆盖了TRIZ的第8、12、23、25、37等5个发明原理。
友好化
改变维度要素与环境的作用关系,使系统中涉及的创新维度要素占用资源最少,对环境危害最小,实现变害为利、综合利用、人-机-环-管和谐友好。
友好化法则覆盖了TRIZ的第22(变害为利)发明原理。柔性化 将系统的外形、壳体、功能、相态、作
用、速度、位置等要素平和化。
柔性化法则覆盖了TRIZ的第14、29、30等3个发明原理。
智慧化
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汇集而成的在智慧化方面的具体应用。
智慧化既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趋势,又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利器,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
3)元易创新方法发明原理图

4)元易创新方法流程图

5)元易创新方法和TRIZ发明案例统一释义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6)76个标准解维法释义表
(1)第一级——基本物场模型的13条标准解法

续表

续表

(2)第二级——增加柔性和移动性的23条标准解法

续表

续表

续表

(3)第三级——向超系统和微观级跃迁的6条标准解法

续表

(4)第四级——测量与检测的17条标准解法

续表

续表

(5)第五级——引入物质或场的17条标准解法

续表

续表

7)基于矛盾与创意的创新方法统一关系图
即元易创新方法与TRIZ、SIT和USIT方法、形态分析法融合图。

8)创新方法层次图谱

9)创新方法功能谱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