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两岸有人家:晓庄镜头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简介
《运河两岸有人家:晓庄镜头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这本书是由丁宏;干有成;姚乐创作的,《运河两岸有人家:晓庄镜头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共有60章节
1
版权信息
书名:运河两岸有人家:晓庄镜头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 作者:丁宏;干有成;姚乐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01 ISBN:9787214...
2
绪言 一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女摄影记者。并非出身摄影世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参军后会和摄影结缘,而且会在摄影岗位上干一辈子。在用相机记录中华人民...
3
绪言 二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的开展,需向历史探寻的内容大体有三,一曰文化遗产,二曰历史文献,三曰运河记忆。弘扬运河文化,技巧在于讲好运河故事,而讲好运河故事,便需探索运...
4
第一章 运河景观与水利建设
运河是指由人工开凿的、勾连不同地域或河道水系的交通航运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是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的智慧成果。运河具备航运、灌溉、...
5
苏州段
苏州是大运河江苏段的南端城市,它曾是先秦吴国的都城所在,所以春秋末年吴人开凿的运河,以苏州为起点。苏州人与运河打交道的历史十分久远,除流经古城的京杭大运河外,还...
6
无锡段
顺着大运河西北行,出苏州市,即入无锡境内。无锡在清代属常州府,晚清以来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城市地位也迅速崛起,成长为与苏、常比肩的江南都市。无锡...
7
常州段
无锡往北,大运河的下一站是常州。常州古名延陵,建城史同样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吴国。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常州段的京杭大运河曾有过三次改道,前两次分别发生在明正德十六...
8
镇江段
大运河自常州西北行,过丹阳,于镇江城下汇入长江。镇江古名京口,长江、运河的交汇使得此处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逃避战乱的北方移民多次沿着运河南下,渡过长江,聚...
9
扬州段
从镇江出运河,渡长江,就来到了扬州境内。上扬州、过邵伯、历高邮、至宝应,是为大运河扬州段。扬州并非中国最早开凿运河的城市,但以扬州为起点的古邗沟,却是大运河最早...
10
淮安段
大运河过扬州宝应,即入淮安地界。淮安市有着“运河之都”的称号,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前身是淮阴专区。从扬州至淮安(淮阴)的大运河河段,早期称邗沟,近世以来...
11
宿迁-徐州段
淮安向北,是大运河宿迁段。清初以前,船只过淮安后,直到宿迁城下,都是借夺泗入淮的黄河行运。黄河风涛险恶,船只多有倾覆,且时有淤决断航之患。清康熙年间,大臣靳辅在...
12
通扬运河
京杭大运河在江苏最主要的支线运河是通扬运河。通扬运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吴王刘濞开凿茱萸沟,沟通王城广陵(今扬州市区)和存储海盐的海陵仓(今泰州市区),并延...
13
治淮修闸
江苏段大运河治理改造的前期工作是治理淮河。淮河是与大运河江苏段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条自然河流,被高家堰等堤坝拦蓄于洪泽湖的淮河水,在起到“蓄清刷黄”、保护漕运作用的...
14
运河拓浚
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从利津入海,结束了它长达700余年夺淮入海的历史,京杭大运河被拦腰截断,安山至临清间运道涸竭。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在...
15
河道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拓宽疏浚运河的同时,也在河道上新建了一批水利设施,包括水利枢纽、船闸、水闸等。 1961年动工的江都水利枢纽,习称江都抽水站,是我国自行施工、自...
16
第二章 运河两岸的农副业生产
唐人诗云:“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宋朝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江苏作为鱼米之乡、农业大省,自古享有美誉。然而南宋以后,由于黄河夺...
17
农田水利
江苏省河湖众多,水资源充足却又不平均,容易发生旱涝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在国家大力投入的支持下,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在组织人民防洪抗洪的同时,建成了苏...
18
农具
农具的发展是影响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1949年之前,由于战乱频仍、经济凋敝、政府动员能力低下,农业机具的普遍革新和机械化只是一个萦绕人们脑际的梦想。直到中华...
19
选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江苏农作物的种子多是古代和民国时期农户自行选留的土种,长期种植,退化严重,产量很低。1950年初,各级人民政府发动“评选地方良种”活动,...
20
积肥
历史上,江苏农业生产以利用厩肥和堆沤肥等农家肥料为主,后来大量种植和利用绿肥作物。早在明清时期,吴县农民就有“处暑不放本,白露枉费心”的稻田追肥农谚。中华人民共...
21
集体劳作
土地改革之后,为克服个体经济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江苏和全国一样,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农民们先是组成生产互助组,开展从劳力互助...
22
知青支农
在公社的劳动大军中,知识青年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群体。 知青下乡并非“文化大革命”期间方才出现的事物。早在1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全国就有超过百万的知识青...
23
粮食收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尽管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尚未实现质的飞跃,但在新生产关系、新耕作制度和新农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江苏的粮食亩产量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水稻...
24
植树造林
江苏民间自古就有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栽植树木的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旁”植树的空间从民宅、村庄、小道扩展到了河堤、水渠、公路。1956年《全国农业发展...
25
禽畜养殖
禽畜饲养是江苏运河沿线农村的常见副业,家畜有猪、牛、羊、兔,家禽有鸡、鸭、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养猪。江苏农民早就惯于养猪积肥,一举两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
26
渔业捕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苏省的渔业捕捞仍然使用木帆船和陈旧的工具,生产力水平较低;渔民普遍以船为家、居无定所,社会地位低下,被蔑称为“鱼花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7
养蚕
江苏省是中国蚕茧主产区之一。自古以来,蚕桑生产就是江苏农村的传统骨干副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蚕桑生产得到更快发展,省、地市、县各级都设有分管蚕桑的专业机...
28
其他副业
江苏自古以来农业生产的发达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种类繁多的副业,养蚕、养猪之外,常见的还有食品加工、竹草编织,地域性强的有水生作物培育,专业度高的有花茶种植、...
29
商品买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以集镇或较大的村庄为中心,普遍建立了基层供销合作社,每社建一个零售店和一个收购站,主要经营农民日常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并代国家收购粮、...
30
第三章 运河两岸的工业和工艺
江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但本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都十分匮乏,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输入和输出量大。京杭大运河所提供的舟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