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两岸的人民生活
2025年10月13日
第四章 运河两岸的人民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运河沿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随着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城镇,大批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乡村的变化更为显著。1949年以前,农民绝大多数处于无地或少地的状态,沉重的租税使人们贫无积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本上摧毁了农村长期存在的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房屋和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翻身成了主人,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收入不断增长,逐步摆脱了饥寒交迫的困境。1978年以后,农村开始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国家大幅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农村经济进入农、林、技、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工、商、建、运、服务综合经营的新阶段,农民生活发生深刻变化,收入大幅增长,家庭消费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带动小城镇的勃兴,江苏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带领人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长江边上,镇江港第一码头的货运景象(1954年)
在宏观的社会经济数据背后,是无数的生活细节。人们曾亲历的各类生活场景,不管是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还是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许多已离我们远去,逐渐被岁月尘封遗忘。相信晓庄作品中的一张张面孔,可以带我们走近过去的日子,唤醒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