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徐州段

宿迁-徐州段

淮安向北,是大运河宿迁段。清初以前,船只过淮安后,直到宿迁城下,都是借夺泗入淮的黄河行运。黄河风涛险恶,船只多有倾覆,且时有淤决断航之患。清康熙年间,大臣靳辅在黄河以东另开运道数百里,从此漕运完全避开黄河,这条新运道也被称为中运河。中运河的南段在泗阳县境内,泗阳过去长期隶属于以淮安(淮阴)为中心的统县政区,1996年以后划归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管辖。

京杭大运河出宿迁后,北流入徐州市管下的邳州市(原邳县)境,在邳州北部的大王庙分为两支:一支循中运河故道,向北流经山东省枣庄市的台儿庄古城,西入微山湖;一支西行,过徐州市北郊后,向北流过微山湖西(即湖西航道)。后者现在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但它出现较晚,是1958年才开辟的,在此之前一直上溯到明朝末年,京杭大运河的干道都不经过徐州城,而以邳州(邳县)段为主线。

徐州废黄河小景,废黄河在明末以前曾是大运河干道的一部分(1954年)

邳县运河公社社员通过大运河输送矿石支援大炼钢铁(1958年)

邳县运河公社的渔民在大运河中捕鱼(1962年)

繁忙的泗阳段大运河(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