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帮助中国航空业起飞
1.全球化进程和国内外经济增长为航空业提供持续性的需求支撑
如果人均收入按照年平均6.5%的增速计算,到202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34743元人民币,折合4211美元(按1:8.25计算)。按照国外情况分析,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000美元,航空将成为首要的旅行选择方式。2000~2004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2.9%,未来5年预测为14%,2010~2014年预测为12%。那么,中国民航年客运量将从2004年的12097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36650人次,增长幅度达到203%……所以,从中长期趋势分析,中国航空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国际民航组织的预测表明,到2007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客运需求将达到12%以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空中客车”预计,未来20年内,中国航空客运量将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这是全球所有地区最高的增长率。
根据国家发展历程分析,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应该属于航空业开发阶段,达到1000美元应该属于航空业的启动阶段,达到2000~5000美元的时候将进入加速阶段。目前国内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少数几个大城市刚刚进入航空的加速阶段,大部分地区还是处于启动阶段甚至开发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航空业发展的潜力巨大。根据国际有关机构预测中国未来20年将需要增加2500~3000架大型航空飞机和相当数量的小型航空运输飞机。
2.行业整合与技术升级是航空业增长的动力源泉
通过行业兼并优化组合,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技术升级使航空技术指标提高也是提升航空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销售网络、维修网络、运行整合、人员利用、费用压缩、资产利用效率等等方面的整合的升级将是对新兴航空企业的考试。只要真正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行整合重组,才能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
中国航空业的整合重组已经展开。三大航空集团公司的整合工作从2002年起在国家民航总局的指导下,国航对新华航空、南航对新疆航空和北方航空、东航对西北航空和云南航空的合并整合工作就已经开始。加上国航集团与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建立战略伙伴联盟,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在国内航空市场的“三角型”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完成,整合工作将有效地运用系统资源的优势,为逐步开放中国航空市场打下基础。
2005年5月23日深圳航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广州控股集团将占总股本65%的股权以27.2亿元人民币公开拍卖转让给深圳民营汇润集团和黑龙江民营企业集团亿阳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收购运营成熟的国营航空公司的大事件,加上新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以及春秋航空,中国航空市场已经进入“战国时代”。
3.中国贸易和旅游的高速发展为航空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贸易和旅游增长快速,激发了航空市场的潜在需求。2004年,中国内地消费者境外游人数达到2900万,比2003年同期增长43%。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旅游市场的高度关注。
但是我们国家各个大城市缺乏直接飞抵旅游目的国家的航班航线,为了改变现状,民航总局一方面扩大北京、上海特大型航空枢纽的能力,同时准备用10年时间在东北、西北、西南、华中等地区建立一批区域性质的国际航空港,使中国人出国、商务、旅游、求学更加便利,外国人到中国各地投资旅游更加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