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动力强劲

发展动力强劲

我国航空业正处于规模扩张阶段。我国民航旅客运输在1984年左右开始进入成长期,货物运输自1990年进入成长期。1991——2001年,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5.9%,货邮运输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7.3%。根据国际民航业的发展经验,民航运输的成长期一般能持续30—40年,我国民航业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民航业在我国属于较高管制的行业,随着2002年《民航体制改革方案》、《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出台,表明我国民航业的管制在放松。随着民营资本、外资的进入,航空公司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民航业将进入规模扩张的新阶段。

宏观经济新一轮增长提供基础动力。民航运输业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受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景气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可支配收入额、贸易额的增减,进而影响航空旅行和航空货运的需求。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今后十年GDP增长速度估计为7%以上,根据国际航空业经验统计,航空运输的增长速度为GDP的2倍,我国航空业应能保持14%以上的年增长率。

运输结构的改变为航空业提供增长空间。根据世界民航与世界经济及我国民航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历史规律,航空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将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航空运输量占运输总量的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空间广阔。仅考虑相对份额的扩大也能为航空业提供增长的动力。民航业的重组提供微观增长动力。我国民航业2002年开始大重组,形成三大航空集团(南航、中航、东航),市场集中度提高,三大航空集团占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80%份额,规模的扩大提高了航空公司的竞争力,同时也使航空公司在资产、运力、航线航班、市场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降低了经营成本。

旅游业的繁荣为航空运输提供持久动力。2002年我国旅游业继续繁荣,中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入境旅游人数超过97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因公因私出境人数超过1600万人次,增长近40%。旅游的兴旺为航空运输提供了巨大的客源。根据民航协会用户工作委员会公布的《2002年航空客运市场结构调查与分析》,公务旅客是民航最大消费群体,占总旅客数的58.01%,同比下降6.4%,旅游旅客占32.09%,同比增加6%。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机票价格的相对下降,人们对旅游等消费升级品的需求会快速增长,也会选择航空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旅游业的高速增长会为航空运输的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

入世对我国航空业产生有利影响。我国加入WTO后,飞机维修服务开放,国外维修公司的进入,有利于我国航空公司降低维修成本;国外航空公司的计算机定座系统可以通过与国内计算机定座系统联网,向我国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有利于提高国内航空公司国际航线航班的载运率;关税的降低,有利于民航企业降低买飞机、航材、航空油料的成本;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