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机会分析
1.政策变化:市场化改革成为主旋律
2002年和2003年中国民用航空与机场业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基本实现了由过去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机场三级管理向两级管理模式,民航总局基本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民航总局直属航空企业重组为三大航空集团(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集团公司)和三大航空保障集团(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并划归国资委管理,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放松了外商和民营企业进入航空业和机场业,实行了民航运价和费用改革,大大提高了民航业在国内运输体系中的竞争力。
民航公共运输业仍然处于高速成长期。民航总局近期将逐步放松货运航空公司、支线航空公司的市场准入,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民航运输产业,逐步开放国际货运第五航权,适当减免支线航空的相关税费,取消的收缴改为"航线资源使用费",将降低航空运输成本,民航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在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通用航空业务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公务航空、私人航空、紧急救护、工业航空和农林航空将会出现巨大增长潜力,而新的通用航空管理办法的实施和放松通用航空市场准入,通用航空将成为企业家和民营资本投资的热点。
在机场业方面,基本实现机场属地化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场仍然以运营保障航班为主,而未来的机场将是一个以航空主业为依托,融合航空物流、保税区、高新技术加工产业、国际商贸、商务会议等于一体、辐射周边区域的航空城的新概念,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下放给地方的机场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机遇。
2.航空票价的市场化定价已经是大势所趋
2004年4月20日起,开始实施。《改革方案》规定,今后国内航空旅客运输,将以现行航空运输企业在境内销售执行的国内各航线票价水平作为基准价(平均每客公里0.75元),允许航空运输企业在上浮幅度不超过基准价的25%、下浮幅度不超过基准价的45%的范围内,自行制定具体票价种类、水平、适用条件。与此同时,旅游航线、独飞航线、短途航线票价不设下限,同时机票燃油加价费取消。
随着我国航空管理体制的改革的进行,以及三大航空公司重组的完成,航空公司在机票价格上的定价权将增大,机票价格的无序竞争将显著改善。三大集团有可能在主要航线上结成垄断同盟,获取丰厚收益。
3.支线航空市场商机无限
航空体制改革后,地方航空公司将在支线航空市场上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支线飞机的灵活性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航空公司的利润率,而且可以丰富国内的航线网络设置。对50座级的ERJ145来说,每天36人次旅客量便已经达到了72%的客座率,接近了航空公司的75%盈亏平衡;而对于国内部分机场每天200人次的旅客周转量来说,支线客机则可以提供每天5班的航班服务,从而可以满足旅客对不同出行时段的要求。
中国有50%的机场是支线机场,发展支线航空是国家的需要,是我国航空运输业未来发展的必然。
4.航空货运市场将成为航空运输业的增长点
由于我国长期忽视航空货运的发展,造成航空货运市场落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的增长要求运输跟上形势的发展,直接促进航空货运市场的成熟。再次,我国是一个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而制造业的发展都要求降低成本,实施“零库存”战略,因而物流业也就应运而生。作为物流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航空运输必不可少。
国家对航空货运的政策也有利于优化航空货运航线结构,降低航空货运成本,促进航空货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