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课间啦啦操的基础知识
1 宗旨
1.1 为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比赛提供客观、统一的竞赛规则,保证比赛的客观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1.2 为参赛者赛前训练和比赛提供指导依据
1.3 为裁判员公正、准确的评分提供客观依据
2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的定义
课间操又称为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中的一种积极性休息,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综合反映。大课间啦啦操是运用啦啦操的表现形式来进行的课间体育活动。
3 项目设置
3.1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示范套路
3.1.1 校园花球大课间啦啦操
3.1.2 校园街舞大课间啦啦操
3.1.3 校园爵士大课间啦啦操(仅限大学组)
3.2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自选套路
3.2.1 校园花球大课间啦啦操
3.2.2 校园街舞大课间啦啦操
3.2.3 校园爵士大课间啦啦操
4 组别设置
4.1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示范套路
4.1.1 幼儿组
4.1.2 小学组
4.1.3 中学组
4.1.4 大学组
4.2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自选套路
4.2.1 幼儿组
4.2.2 小学组
4.2.3 中学组
5 参赛人数及要求
每队的参赛人数为20~36人,每队可有4名替补队员。
6 出场顺序
比赛的出场顺序在赛前由组委会统一抽签确定。
7 比赛方法
预赛每队按赛前抽签顺序上场比赛,决赛每队按预赛成绩倒序上场。
8 入场与退场
8.1 成套动作开始应在场内以静止造型开始
8.2 入、退场迅速有序
9 成套动作时间要求
9.1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示范套路按原创成套音乐执行
9.2 校园大课间啦啦操自选套路音乐时间:1′45″—2′30″
10 比赛成绩与奖励
10.1 预赛成绩不带入决赛,由决赛产生最终比赛成绩
10.2 奖项设置与奖励办法按具体比赛规程执行
11 服装与装饰
11.1 比赛用服装、服饰、鞋等要求需符合健身的需求
11.2 比赛时运动员化妆、彩绘、花纹图案贴纸均可
11.3 可以使用或佩带与表演相关的器械(如:花球)及饰品,饰品需要是服装的一部分
12 有关安全规定
12.1 编排的动作中不能出现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动作(不安全动作)
12.2 编排的动作中难度级别应适合参赛者的身体能力和运动水平
12.3 编排的动作应适合参赛者的年龄特点
12.4 在编排的动作中不得出现技巧啦啦操中的轿子抛、叠罗汉等动作,如出现类似的动作将由裁判长按减分表给予减分
13 场地与设备
13.1 比赛场地为14×14平方米,后有特定标志的背景板
13.2 比赛应有专业的放音设备
13.3 裁判席设在比赛场地的正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