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劳动学校
2025年08月10日
(二)创办劳动学校
在这些主张和政策的影响下,百色起义和各级革命政权建立以后,凡条件许可的地方,都创立了各级劳动学校。在各县、区、乡,都建立了劳动小学,面向工农群众,不收学费。劳动小学分为初级劳动小学和高级劳动小学。初级劳动小学由各区、乡苏维埃政府举办。高级劳动小学由县苏维埃政府举办。各级各类学校一律采用右江苏维埃政府编印的教材。瑶族主要聚居的东兰县西山、中山、东山地区,在县苏维埃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各乡都办起了初级劳动小学,适龄的儿童都能免费入学,县苏维埃政府安排教师和提供经费。
地处百色县的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是当时右江地区的最高学府。邓小平到百色后,十分重视该校的改造工作,多次与学校党员教师和进步教师商议如何把学校办好。其间,他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曾谈到了广西省立第五中学的情况,并“提出一千元补助一个中学校经费”“派同志到学校去组织委员会,去发动学生的斗争情绪”[1]。在邓小平的关心支持下,百色起义第二天,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将校名改为“广西劳动第一中学”,委任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主席杨柳溪为校长。由于红七军驻百色的时间较短,又处于战争环境之中,广西劳动第一中学没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尽管如此,广西劳动第一中学的师生在党的教育下,普遍受到了革命的熏陶,提高了觉悟,不少学生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