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进行领导,而且在文化教育上也要进行领导。在革命胜利以前,教育是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进行较量的重要阵地。因此,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夺取教育领导权,向广大劳动人民普及教育,作为中国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提出了目前奋斗的七条目标,其中就有“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的条款。这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关心和重视教育。
除了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中共红七军前委及右江苏维埃政府还把教育列入整个工作的议事议程,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亲自抓教育,亲自抓人才的培养,这是有目共睹的。
正是上级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视,各级苏维埃政府认真抓好教育工作,并且取得比较好的成绩。1929年12月16日,《奉议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告民众书》说道:“现在苏维埃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一切政治战略问题——废除旧政府所有恶例规,恶制度,取销(消)苛捐杂税,处理反革命的财产,修正地方治安,发展农村教育……”这就说明,苏维埃政府真正是为老百姓的教育权利着想,把发展教育纳入苏维埃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来办,明确地提出“发展农村教育”,这是值得注意的。所提的口号和采取的措施,在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上也是比较早的。
文化教育和政治宣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一大优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一开始就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根据地教育有纲领,有教育方针,有教育机构,有教育措施,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从思想上,坚持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政治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从组织上,保证领导权掌握在人民手里,在革命根据地里,一切文化教育机关都操在工农劳苦群众的手中,工农及其子女充分享有教育的权利,苏维埃政府用一切方法来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苏维埃政府给予群众政治上、物质条件上的一切可能的帮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文化教育机关全部操在少数人手里。一方面实行反动的政治宣传,以消灭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思想,另一方面施以愚民政策,将工农群众排除在教育之外,使文盲率达80%以上。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以后,苏维埃政府积极组织办学,在学校里,许多共产党人担任了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如白汉云担任东兰县劳动小学校长,杨柳溪担任广西劳动第一中学校长,勤恳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由于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儿童的入学率,减少了文盲,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历史经验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教育也是一样,没有党的领导或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教育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