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三)促进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了土地革命的开展,推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1930年3月,邓小平第二次回到右江,此时也是他关心和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这期间,他根据右江地区的基本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成功地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了土地革命,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的做法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共耕与分耕自主选择、一起执行的灵活政策,形成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局面,既结合右江实际,又顺应了历史的规律。在经济上,不搞同一的土地分配政策,由群众自愿选择土地分配和生产方式,给“瑶民分配土地,有些瑶民不愿下山,则分配山地”给他们。而要使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决策变成群众的行动,需要做很多的群众工作,这当中需要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

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中,就必须依靠教育。右江革命根据地人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经济,加强了右江和外界的联系,巩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是成功的,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是靠多种因素所起作用的,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教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教育作基础,充分地发动群众并且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使土地革命得到胜利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