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邮票解析

图4-1【陵台】邮票画面为以西夏红色官印、首领印衬托着的两座陵台。陵台是西夏陵园的主体建筑,原为七级八边形砖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顶部有瓦当、滴水和屋脊兽,塔身用砖包裹。这种塔式陵台仅为我国古代陵园所见。现在陵台表面建筑无存,但残部仍有三层楼高,如金字塔一般,突兀挺立,雄姿不减。众多的西夏官印,印文为西夏篆书,融合了宋代九叠篆的表现手法,其中五方白文印,均为“首领”两字。用它们来衬托,一方面是为了冲淡陵墓的阴森感,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当年政治、经济的繁荣。

图4-2【神门鸱吻】邮票画面主图为鸱吻,这是一种屋顶上的装饰,由八号陵神门遗址出土。通高1.52米,底阔0.58米,表层施绿色釉,陶土烧制而成。龙头鱼尾,张口露牙,头部有鳍,身有鳞纹,这种造型是鸱吻中的精品,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画面背景是西夏铜钱和同时期的宋代铜钱,表示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图4-3【碑亭石座】邮票画面主图为一个跪坐着的妇女人形石像,它是陵墓碑亭里立碑的石座,由五号陵(寿陵)出土。红砂石质,近似正方体,圆角,顶平面长63厘米,宽59.8厘米,通高57厘米。整体造型是圆雕女性人像,造型粗犷、彪悍、独特,是西夏人崇尚人文文化的象征,也是碑座雕像之仅见。背景是几块从陵墓中出土的腰牌,铜质,相当于现在的通行证,用以象征当时政权的稳固、森严。画面左上方的六字铜牌,为西夏文楷书,意为“宫门后寝待命”,西夏宫廷住所通行之用。

图4-4【寿陵残碑】邮票画面主图为寿陵碑额,由五号陵西碑亭遗址出土。已残碎,经拼合后文字内容可辨识,两面阴刻西夏文篆书四行,每行四字,意为“大白上国护城神德至懿皇帝寿陵志文”。西夏国号大夏,党项语自称“邦泥定国”,汉语为“大白上国”;“护城神德至懿皇帝”是西夏仁宗李仁孝的谥号;“寿陵”是仁宗的墓号。碑额周边有卷草纹边饰,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背景为碑额的拓片。西夏文字是党项民族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接受汉字偏旁部首创制而成的,但没有一个是借用现成的汉字,因此,人们说这种文字“远看都是汉字,近看却一个也不认识”。由于西夏国被灭后,党项人被蒙古军屠戮殆尽,仅有少数幸免,使西夏文被称为“天书”。目前,全国仅有少数专家学者能够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