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邮票解析

图2-1【新加坡景色】新加坡自古以来便是世界海洋航路的中心之一。据记载,公元初年,往来于南海和孟加拉湾之间的木帆船就是以新加坡地区为中途停泊港。中世纪时,中国、阿拉伯、印度、中南半岛等地的海运兴起,新加坡一带成为当时东南亚繁荣的国际货物集散中心。1819年被辟为自由港。1887年后,新加坡农、林、矿原产品的初步加工和过境船的修理业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东南亚的商品贸易中心和世界著名的大转口港。今日新加坡以国际自由港、东南亚海上交通中心、海事工业和石油工业基地、远东金融中心、旅游名城著称于世。新加坡还有发达的航空业,有30多家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座城市联系。同时,新加坡港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公司的轮船,往返于世界300多个港口,进出新加坡港船舶的注册吨位和货物吞吐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它享有“世界花园城市”之称。城市建筑为浓荫覆盖,大街小巷皆芳草鲜花,过街天桥、围宅院墙攀爬藤蔓,空气清新,花香鸟语,风光无限,裕华园、虎豹公园、圣淘沙海上乐园,为著名游览去处。新加坡以胡姬花(热带兰花)为国花,而以1972年建在安德逊桥畔的高约8米的鱼尾狮雕像作为国家的象征。这座雕像高踞海滨,口喷清泉,目光炯炯,似在向往来的人们致意。邮票画面为鱼尾狮公园附近的新加坡城市中心景色。

图2-2【苏州盘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著名文化名城,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这里街河并行,桥路相接,园林密布,又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苏州古城始建于春秋周敬王六年(前514)时的吴国,当时吴王阖阊委任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大城,周47里,水陆城门八座,名“阖闾城”,城西南为盘门,古作“蟠门”,“尝刻木作蟠龙”,以示镇服吴之宿敌越国之意。又因此门水陆相伴,沿回屈曲,而名“盘门”,并有“龙蟠水陆”题字。盘门水门前后两道,陆门内外两重,水门设闸两道,循坡道登城,可见雉堞、女墙、绞关石等古代防御设施。这种水陆城门并存的古建筑,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它历经2500余年,是苏州最古老的建筑,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图,即宋代石刻《平江图》上便已分别标明了水陆城门及城楼。清乾隆年间的名画《盛世滋生图》上也具体描绘了当年热闹异常的水陆盘门。但历代战乱,盘门亦多次毁坏,现在的盘门为元代重建,经明清重修。盘门与吴门桥、瑞光塔合称“盘门三景”。苏州城内有360座桥,吴门桥为最高的一座单孔石拱桥,高6米,长63米,南北两侧石阶均用长约5米的壁块砌成。现存之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而瑞光塔位于盘门内北侧原瑞光寺中,始建于241年,为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所建,塔为13层,寺内原建有舍利塔,战乱毁坏。现瑞光塔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重建,改为七层,八面,砖木混合结构,仿楼阁式,塔身高约43米,轮廓线条优美。至清成丰十年(1860),瑞光寺遭兵火,殿宇俱毁,遂仅存孤塔。1978年在塔心内发现五代经卷、北宋真珠舍利宝幢等珍贵文物,更加证实了塔身重建年代。1986年,苏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把盘门作为市徽的主图,于是盘门才焕然一新,备受青睐。邮票画面即为“门、桥、塔”组成的“盘门三景”全貌景色。

苏州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