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邮票解析

图3-1【铧嘴及天平】湘江上游的海洋河,流到兴安县城东1.5千米的分水塘,河面开阔,水流趋缓。在此建筑拦江滚水坝,既提高湘江水位,又可排洪,起到了平衡南北二渠水量的作用,故称“天平”。北侧一段坝长344米,称大天平;南侧一段坝长130米,称小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相交,是灵渠最重要的主干设施。铧嘴是建筑在大小天平人字形坝体顶端的分水石堤。外围用大条石砌成,中间填充泥石,由于前锐后钝,状似犁铧,得名“铧嘴”。它长73米,宽23米,高约六米,像座小山屹立在分水塘中,既保护大小天平免遭洪水冲击,又将上游来水到此三七分流,即七成水经大天平导入北渠流向湘江,三成水顺小天平导入南渠流向漓江。邮票画面为铧嘴和大小天平的俯视图。

图3-2【秦堤】秦堤为砌筑于南渠和湘江之间的一道石堤,因筑于秦代而得名。秦堤从分水塘起至大湾陡止,全长3.15千米。它的作用是阻挡南渠之水流入湘江,并防止湘江洪水冲击南渠。穿过县城一段有架在渠上小桥多款,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所建的万里桥。传说因唐代都城长安到此桥的水路正好万里而得名。邮票画面近景即是万里桥。在距南渠进水口约一千米的秦堤上,建有一座长42米、宽18米的溢洪堰。因具有排泄洪水、保持南渠正常水位的作用,俗称泄水天平。其构造与大小天平相同。邮票画面中景就是泄水天平。在它的附近,还有飞来石、夜月潭等景观。

图3-3【陡门】灵渠的特点是浅、狭、曲、急,“陡门”就是灵渠浅水段的“船闸”。陡门的构造是在水浅流急的渠段,两岸相对用石块砌两个半圆形导水墙突出渠中,导水墙凸面留有石槽,便于阻水,等水量足以将船只送往下游时即可放行。陡门是现代梯级船闸的祖先。据考证,当时采用船闸式的办法解决人工运河水位高差的问题,不仅在我国是一个首创,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充分显示了我们先人的聪明和才能。灵渠上共设陡门36处,其中北渠4座,南渠32座。邮票画面为保存比较完好的灵山陡。

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