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图2-1【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人民大礼堂是重庆市最大的剧场。位于渝中区人民路中段。1951年9月动工,是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在重庆主持工作时倡导修建的。1954年4月10日落成并投入使用。初名“中苏大楼”,后改名“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现名。大礼堂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分礼堂和南楼、北楼三部分。礼堂高55米,正厅内设大型舞台一座,有4200个座位。该大礼堂是仿照明清建筑风格,借鉴北京天安门、天坛、故宫塔楼、廊柱的艺术造型,以轴线对称的传统手法,利用现代化物质结构修建的。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经典著作《世界建筑史》,在选载新中国31项建筑工程时,该礼堂及其设计师张家德先生位列第二。邮票画面是依据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会长田捷民先生的摄影作品进行设计的。作为重庆市标志性建筑物的人民大礼堂,巧妙地利用了山城的地形,建筑在一座小山上,它那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及天安门造型的主体以及两旁廊柱式的南北二楼,都显得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图2-2【重庆港】重庆港即朝天门码头,巴渝十二景之一。重庆因水而兴,早在西周即有舟楫之便;秦汉以来更得长江水运之利;明洪武初年兴建了朝天门、东水门、储奇门等17座城门和水码头,形成了城港相依的内河港口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起,国务院决定将重庆开辟为内河贸易口岸后,陆续设立和加强了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外轮代理以及口岸外汇管理银行等执行机构。如今的重庆港拥有客货轮码头27座,机械化作业线17条,泊位81个,各类装卸机械500余台(艘),年货运吞吐能力达811万吨,年客运吞吐能力1000万人次,水路可达长江沿线六省一市25个港口及水系支流港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为西南地区内河唯一外贸口岸和国家一类口岸;也是长江上与南京、武汉齐名的三大港口之一。邮票画面是依据重庆市邮协理事秦仁伟先生1997年7月乘船赴宜昌时,在江渝14号轮顶部所拍摄的照片进行设计的。
重庆人民大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