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离骚》
杜衡数次出现于《楚辞》里,如《离骚》之“杂杜衡与芳芷”、《九歌·湘夫人》之“缭之兮杜衡”、《九歌·山鬼》之“被石兰兮带杜衡”、东方朔《七谏·怨世》之“弃捐药芷与杜衡兮”等,自此名传千古。
杜衡(又写作杜蘅)到了后世,成为文人的精神象征。因屈原的遭遇,后世文人一旦失意落魄,很容易代入屈原的境界中。有屈原的灵魂做伴,即使落魄,也没那么孤独了。比如南朝江淹就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写杜衡:“窃悲杜蘅暮,揽涕吊空山。”“使杜蘅可剪而弃,夫何贵于芬芳。”……
不得志于庙堂,且行吟于泽畔,造园林以自娱,种芳草于阶前,少不了要种杜衡。“辛夷屋兮杜蘅房,期之子兮洁自芳。”(明·邓云霄《上元君》)在文人的心中,杜衡不仅是芳草,更是芳洁人格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