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申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九章·涉江》
林薄:丛生的草木。
《涉江》是屈原在流放地溆浦写的,他在那里住了九年,精神极度困顿。
这首诗虽然长,有六十句,但提到香草的只有一句:“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清代戴震说露申即申椒,“状若繁露,故名”。申椒前面《申椒与菌桂》篇里写过,申是重,申椒就是油腺重、芳香度高的好花椒。
花椒结子如繁露,也极易缀露。我在云南西北部的哈巴雪山上见到村民种植的花椒,走过椒林,能闻到十分浓烈的花椒香味。山高云深,花椒上凝满了露水。哈巴雪山在丽江和香格里拉之间,海拔近五千四百米,哈巴村在半山腰上,云生脚底,雨从雪降,美名“云上哈巴”。花椒是哈巴村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难得的上品。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这是说花椒和辛夷这样的香树花木本该茂盛生长,偏偏死在了山林里,这是因为恶臭之物被用,致使香木见弃。
上古之时,最主要的香料就是花椒和菌桂。菌桂产自两广,中原人不熟,花椒就常见得多了。中国有花椒三四十种,北起辽东,南至海南,东到东南沿海和台湾,西达西藏东南,均有分布。这么多花椒,有的蔓生攀缘,有的崖间倒悬,有的青粒,有的红颗,有的是大树,有的为灌木,各地皆有不同。古人也发现了这些椒树的异同,便有了椒、檓、藙、榝等名字。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编造神话,说它来历不凡,是天上的玉衡星散落人世,化为无数种花椒。
花椒非常香,行走在椒林之下,风过或是雨落,空气里都是花椒香。椒香提神醒脑,嗅之心宁气缓。古人取其辟味除秽,和在泥里,用来涂墙壁,一来驱虫,二来芳香,三来暖室。《汉官仪》中载:“皇后称椒房,取其实蔓延盈升,以椒涂屋,亦取其温暖。”
在屈原的诗歌中,花椒的应用也和中原一样,用来涂壁暖房。《湘夫人》中,湘君为迎接湘夫人降临,忙忙地装饰房子:“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菖蒲挂在墙,紫泥涂地上,花椒撒满华堂。
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诗文总集《文选》,收录宋玉《风赋》。唐代李善注释赋中的“新夷”时,引用了屈原《涉江》中的这句诗,写作“露甲新夷飞林薄”,把“露申”写成了“露甲”。
明朝嘉靖年间,杨慎不知怎么考证出露甲是瑞香花。他在《升庵文集》中说:“瑞香花,即《楚辞》所谓露甲也。”因《文选》和杨慎的影响力,露申先是变成了露甲,又变成了瑞香。清康熙年间,毕生研读《楚辞》的蒋骥就在其著作《山带阁注楚辞》中说:“露申未详,或曰即瑞香花,亦名露甲。”现在凡注《楚辞》,有露申处,多注为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