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浆
鳖
羔,有
浆些。
——《招魂》
:煮。
炮:烧烤。
羔:小羊。
这篇《招魂》,按司马迁的说法是屈原写的,招的是楚怀王的魂。楚怀王背齐投秦,和秦翻脸后三战皆败,于武关被扣押,三年不获放归,逃走后奔赵被拒,奔魏被捉,最终死在秦国。秦国把怀王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于是屈原作《招魂》。
但王逸不同意,认为是宋玉的作品,招的是屈原的魂。宋玉怜悯屈原无罪遭放逐,投水而亡,尸骨无存,怕他的魂魄离散,无法复还,按照楚国的风俗,伪托帝命,假借巫语,以辞招魂。
招魂的仪式是主祭人携带故去之人的衣服登上其居室的屋顶,向北呼号,唤其姓名,招魂归来;挥衣三次,然后将衣服覆盖在尸体上。这个仪式就叫“复”。招魂复魄,是用一种敬爱的心情祈祷故去之人可以复生;如果不能复生,再行死事,掘圹筑坟,埋棺封土。屈原《湘夫人》说“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就像是在江边举行的招魂仪式,把故去之人的衣服放在水中,是在水中招其魂。
《招魂》虽长,意思却不复杂,先讲招魂的原因,再讲巫师招魂,劝诫亡者的魂魄说,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均险恶,而故居精美华丽,花园香草绮靡,服侍的美人是各国佳丽,守卫的武士衣裳华贵,酒席上备有美食和美酒、音乐和舞蹈,何不归来?魂兮归来,美丽的江南才是你的故乡。
有学者认为,所谓“招魂”,并不是来自屈原或宋玉的个人哀悼,而是一场举行于春天的官方仪式典礼,最后以盛大的狩猎活动结束。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屈原的心理活动,他是在用文字招自己的魂,因长年流放在外,加之年事已高,他对此生能不能回到家乡和故居产生了不确定的想法。
诗里把当时人能想象得到的世间的美好生活描绘了一遍,精美的陈设,幽静的花园,列国的美女,香艳的卧室,丰富的食物和美酒……这些都唤不回那即将远去的灵魂吗?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柘通蔗,指甘蔗。甘蔗水分多,榨出汁就是甘蔗汁,纯甜而香,无异味。生肉本身没有香味,把甘蔗汁涂在肉上,放火上加热,美拉德反应导致非酶褐变现象,改变食物的颜色,糖变成焦糖,再与肉类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产生香气。这种香气几乎无人可以抵挡。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在无锡的街头信步而行,突然间闻到一股香气,是焦糖、酱油混着熟肉的气味,于是上了松鹤楼,见到了金庸武侠世界的第一豪客萧峰,江湖多少风云,俱从此处展开。焦糖、酱油和熟肉,又是在无锡这个以菜甜闻名的城市,估计是红烧肉、樱桃肉、无锡酱排骨这样的菜式,那可真是把中餐中的美拉德反应发挥至化境的一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