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
瑞香科瑞香属,常绿直立灌木。叶互生,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外面淡紫红色,内面肉红色,数朵至12朵组成顶生头状花序。果实红色。花期3—5月,果期7—8月。
明 孙克弘 绘
瑞香
瑞香之名,最早出自《清异录》。
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烈酷不可名,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这则故事说,有个住在庐山上的和尚,白天在一块大石头上睡觉,梦中闻到有浓郁花香,醒来后找到花树一株,命名为“睡香”,因是睡梦中所得。后来传出去,大家都觉得很神奇,是祥瑞的征兆,于是改称它为瑞香。
瑞香为常绿灌木,高仅三四尺,花如丁香,花瓣四枚,内白外紫,或内粉外紫红,十余朵花簇生植株中心的枝头,花香酷烈。瑞香从五代被发现,到宋朝时栽培渐多,有一种绿叶黄边的,名金边瑞香。南宋陈克有《九月瑞香盛开》诗:“宣和殿里春风早,红锦薰笼二月时。流落人间真诧事,九秋风露却相宜。”瑞香花香浓郁,绿叶紫花,一向受人喜爱。春节时,瑞香花正好盛开,为年末岁初的嘉卉。九月瑞香花开,确实蛮值得惊讶的,诗人要写诗以记。
屈原的这首《涉江》,是已知最早的游记。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他登上武昌西面的鄂渚,回看来时路,又骑马到了长江北岸的方林,弃车上船。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他乘船上溯沅江,一路向西南而行,水急浪高,漩涡不断,舟行艰难。船工虽喊着号子一起发力挥桨,也不能让船行得快一些。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晚上就停泊在枉水边上,次日朝发枉渚,前面就是后世的桃源,当时还没这个名字呢。再往南,便是辰溪,也就是屈原说的辰阳——这一段路俱是上行,滩多水急,不可能朝发枉渚,夕至辰阳,这是诗人的夸大之词。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离开辰阳,船转向东行,进入溆水,再行便是溆浦。已是深山之中,山高林深,遮蔽太阳,山里传来猿猴的啼叫声,听上去十分凄惨,闻者无不心惊。深山之中天气变幻莫测,雨雪纷纷,彤云密布,天地一色,不见前路。
这一段路程行来千难万险,这是在战国晚期,距今两千多年,水路之曲折,航船之艰辛,想也想得到。1934年,沈从文先生从桃源买船入沅江,本来四天可到沅陵县,但遇上冬天下雪,实际上走了六天。
沈从文一路上都在写他在船上如何冷,想来屈原入溆浦,也是冷得船板结冰,才会有“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的描写,霰是雪珠,便是沈从文说的子子雪。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信中道“大雪遮盖了一切,连接了天地”,像用白描法,画出了沅江冬行图,又像是把远古的诗句化成了书信。只有在这样空灵孤寂的氛围,才会生出“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这样遗世独立的情绪,也才会有“固将愁苦而终穷”的誓言。
沿溆水往南上溯不远,就是雪峰山的主峰苏宝顶,海拔近两千米。溆浦这里有如此庞大的山脉、高峻的山峰、丰沛的水系,在两千余年前,该是怎样人迹罕至,即便是沈从文先生写《湘行散记》的年代,人烟也不如何稠密。屈原被放逐到这里,心情低落可想而知。
“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他总不能真的像陆通(接舆)、子桑(桑扈)那样用剃发或者裸奔来发泄怨愤和不满,还得自己慢慢消化、平复情绪。他安慰自己道:我是深山里的芳椒和辛夷,就算枯死在楚山里,也会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