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源一流:境外电视剧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电视剧艺术为观众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一条大河,在这条大河中融会了主流和支流——本土与境外。境外电视剧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开始于1980年。可以说,境外电视剧在中国内地的电视剧市场开放之初就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面貌。科幻、战争、励志、言情、武侠、家庭伦理,丰富的题材如同为中国内地观众打开了一扇窗,在那个中国内地电视剧创作刚刚起步的阶段,人们通过它认识了境外的大千世界。
中国内地的电视屏幕从改革开放伊始,逐步走向绚丽多姿,其间除却中国本土电视剧自身的起步、发展和日渐成熟之外,异常绚烂的部分,就是境外电视剧的传播与发展。今日景象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受到一国、一派电视潮流的影响,而是各国、各种风格电视剧交相辉映的结果,就如同涓涓泉源,汇入一流。伴随着中国本土电视剧不长的发展历程,境外电视剧在中国内地传播了近30年,为内地观众呈现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部、数十万集电视剧作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剧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历程不尽相同,呈现出各自起伏跌宕的面貌,它们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历程共同构成了境外电视剧在中国内地的流变史。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凡人小事》《乔厂长上任记》《新岸》等国产电视剧稚嫩的步伐,境外电视剧给中国内地荧屏带来了新的景象。1980年的美国科幻系列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正式开启了境外电视剧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历程。对于伴随着这一历程成长起来的中国内地观众而言,这部电视剧总是能唤起他们那种类似初恋的感觉:对科学、对未来、对小屋陋巷外广阔天地的无限遐想。“麦克镜”刹那间成为街头时尚,甚至有笑话说,某单位评选先进工作者,工人们竟写上了“麦克·哈里斯”。由此可见这第一部境外电视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紧接着,《加里森敢死队》以其紧张刺激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观众,书写了境外剧在国人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好莱坞进入中国之前美国给我们的最直接印象,是那些从大西洋那头来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而让中国内地观众真正爱上电视剧则是由于香港电视剧和日本电视剧的到来。1983年的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和1984年的《上海滩》可以说是整个80年代初内地收视率最高的两部电视剧,在电视机还不普及的当时,全家老幼、左邻右舍济济一堂共同观赏的景象,至今仍能够浮现在所有亲历者的脑海里。1984年,另一部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同样轰动全国,“郭靖”“黄蓉”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接触到“武侠剧”这个概念,开始关注起“金庸”这个名字,逐渐又熟悉了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大师。自那时起,武侠电视剧成为中国电视剧家族中庞大的一支,至今不衰。
相比香港电视剧的刚硬做派,80年代初的日本电视剧宣扬的更多是一种励志精神。1983年,《姿三四郎》《排球女将》风靡一时。想知道摔跤为何演变成了柔道,就应该看看《姿三四郎》的故事。《排球女将》的风行也和当年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历史背景遥相呼应。以小鹿纯子为代表的一批排球女将以“晴空霹雳”“流星赶月”等带有魔幻色彩的球技使排球这项体育运动风行一时,她们的精湛球技与友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1984年,讲述八佰伴创始人个人奋斗经历的《阿信》播出,其积极进取的基调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颇为吻合,故而大受欢迎。接下来,《血疑》开始流行,它让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等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也开启了某种爱情电视剧的情节套路,中国观众开始从电视屏幕上享受温情、亲情和爱情的滋润,当然还有“缠绵”和“磨叽”的情绪。
1984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巴西电视剧《女奴》,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即走红全国,人人都开始关心女主人公伊佐拉的命运。中国观众除了足球外,对巴西这个国家所知甚少,是伊佐拉让他们深入了解了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其后,南美风兴起了一段时间,墨西哥电视剧《卞卡》《诽谤》《坎坷》《父女之间》均获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这些电视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长度惊人,一般都在60集以上,是中国内地观众最早接触到的长篇电视剧。
整个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境外电视剧初登中国内地荧屏之时,它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剧作品进入中国内地的开端,从那时开始,它们在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展开了各自精彩的旅程。